徐坚勇
杭州市大江东河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311200
针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
徐坚勇
杭州市大江东河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311200
目的:探究针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组,奇数者纳入常规组(n=38),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偶数者纳入实验组(n=38),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常规组78.95%(p<0.05);实验组症状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功能性消化不良;足三里;内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但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上也无特效疗法,主要是经验性治疗,其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3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予以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科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诊断标准[1],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脏器疾病、器质性胃肠疾病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上述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组,奇数者纳入常规组,男 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82±3.16)岁,平均病程(7.47±0.32)年。偶数者纳入实验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14 ±2.84)岁,平均病程(7.83±0.4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即口服莫沙必利片(国药准字:H19990315,厂家:江苏豪森药业),5mg/次,tid;兰索拉唑(国药准字:H20030658;厂家:成都华西药业),30mg/次,qd。
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位选择:主穴:足三里、内关、上巨虚;配穴:虚证者,加阴陵泉、公孙;实证者,加刺阳陵泉、太冲。选用长40×0.25mm的不锈钢毫针(购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采用平补平泻法进行穴位针刺,直刺深度约 0.5~1寸,以得气为度。然后在上述穴位近心端约2mm处用规格为40×0.18mm的辅助针刺入20mm作为辅助针刺点,连接华佗电针仪,穴位及其辅助针刺点连接在同一电极,设置电流强度为1.0mA,频率为2/100Hz的疏密波,每次30min,每天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指数及生活质量指数变化情况。①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内未复发;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病情无改善。临床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②症状指数[3]:采用NDSI评分表,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痉挛、饱胀不适等14项内容,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③生活质量指数[3]:采用NDLQI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其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数据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1 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痊愈21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显著高于常规组78.95%(痊愈17例,好转13例,无效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x=5.182,p=0.037)。
2.2 症状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NDSI评分为(48.34±1.72)分,常规组为(48.06±2.15)分,组间比较,t=1.387,p=0.7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实验组NDSI评分为(16.42±0.61)分,显著低于常规组(21.98±1.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24,p=0.024)。
2.3 生活质量指数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 NDLQI评分为(73.86±4.15)分,常规组为(73.92±3.79)分,组间比较,t=2.054,p=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实验组 NDLQI评分为(86.33±5.81)分,明显高于常规组(80.25±4.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03,p=0.03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精神社会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一般使用促动力药、H2受体拮抗剂等西药对症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学里属“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致。因此,治疗上宜疏肝健脾、和胃理气。在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予以足三里、内关、上巨虚等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实验组症状指数、生活质量指数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与高颍[4]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第一要穴,对胃肠蠕动及消化吸收功能均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可平衡三焦,增强胃肠道功能,在治疗胃痛、呃逆等胃肠症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上巨虚穴属足阳明胃经,也为大肠之下合穴,可调和肠胃、理气。三穴合用起到了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
综上,针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37-140.
[2]杨敏.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22-723.
[3]马朝阳,黄琪,万文俊,等.辨证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4,34(2):125-129.
[4]高颍.针刺内关、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10):177-178.
R246.1
A
1672-5018(2016)11-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