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毕业生非中心城市就业问题

2016-03-07 11:36姚冰程可
关键词:省属毕业生中心

姚冰,程可

(1.华北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河北唐山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省属高校毕业生非中心城市就业问题

姚冰1,程可2

(1.华北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河北唐山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省属院校毕业生;非中心城市;就业

当前,在院校层次、家庭影响、非中心城市发展等综合因素的驱动下,省属高校大学毕业生到非中心城市发展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省属高校毕业生在非中心城市就业还存在不同专业就业不均衡、就业不公平、有业不就、专业与城市需求不符、非中心城市就业政策滞后等主客观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优化非中心城市就业环境的背景下,不断提高省属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在推进校企合作,融合校企文化方面提出解决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难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更是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22万人,随着大学毕业生总量的不断增加,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业需求结构变化、毕业生本身就业准备不充分等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我国2010-2014毕业生数据的分析,我国近五成本科生、六成高职高专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出现"重心下沉"的态势。

一、省属高校毕业生选择非中心城市就业的原因

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同时,省属高校大学毕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选择在非中心城市就业。首先,由于省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名校重本的毕业证,加上自身的能力也比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要差一些,所以他们在中心城市就业时缺乏竞争力,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退居非中心城市。其次,在择业时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的意见和影响,有许多省属高校的毕业生选择了回到家乡发展。最后,近些年我国非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城市中的各种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就业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这也吸引了大批省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此就业。不管是出于主观条件的考虑,还是客观因素的要求,省属高校毕业生选择非中心城市有其现实必要性。但是,即便他们选择了非中心城市,他们的就业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省属高校毕业生非中心城市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专业就业不均衡

"技术性"专业的毕业生比"理论性"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就业。在非中心城市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更容易实现较好的就业,比如机电类、汽车类、建筑类、计算机类、财经类、商贸类等都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专业,这些专业的省属院校毕业生失业率较小、就业率较高、就业收入和就业满意度都比较高。由于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具有辐射力,核心的技术往往集中在中心城市,所以非中心城市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首先就是要吸收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所以"技术性"人才具有需求量自然好就业。另外,如会计、建筑、医学等专业由于毕业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特殊技能,人才的替代性较低因而就业也相对容易。相比而言,理论性较强专业的省属院校毕业生在非中心城市就业就困难一些。如数学类、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应用心理学均为就业"红牌"专业。由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在现实应用中不容易马上实现经济回报,因此,非中心城市对"理论性"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本来就较少。同时,他们又面临着同专业的竞争者和跨专业的竞争者,相同学历的竞争者和同等学历的竞争者,加之,"理论性"专业的毕业生刚刚毕业缺少实践能力,因而其就业形势最为严峻。

(二)就业不公平问题突出

省属高校的毕业生在非中心城市进行就业时,就业不公平问题表现在以校择人、就业依赖人脉关系、地域不公、男士优先、身体歧视等很多方面。以校择人、地域不公、男士优先、身体歧视等是普遍存在的就业不公平问题,而就业依赖人脉关系的问题则是省属高校毕业生在非中心城市就业时存在的特殊问题。有的省属高校毕业生,家乡属于非中心城市或是毕业于非中心城市,人在归属感的作用下,会倾向于选择回到家乡或是留在毕业院校所在非中心城市,在就业时,自然会启用一些人脉资源去寻求一个更好的工作岗位,显现出一种就业对人脉的过度依赖。非中心城市的就业制度还不尽完善,所以,就业不公平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使能力较低的毕业生通过疏通关系得到了工作岗位,而比较有能力的人却失去了工作机会,造成了优秀人力资源的流失。同时,与中心城市相比非中心城市的寻租成本相对较低,在行政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等工作单位,就业的不公平也与权力寻租有一定联系。

(三)存在有业不就问题

毕业生对自己定位虚高、具有就业补偿心理,造成省属高校毕业生有业不就。省属高校的毕业生往往在选择非中心城市后,处于就业补偿心里,认为自己在就业城市上放弃了大城市、一线城市,作出了让步和牺牲,因而要在就业岗位、薪金上获得补偿。所以他们在非中心城市就业时,容易盯紧待遇好、社会评价相对较高的工作岗位,高估自己的能力与工作单位需求形成偏差,出现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同时,岗位是有限的人员是大量的,一旦竞争失败,会对初次就业的毕业生形成打击,挫败其就业积极性,阻碍其进一步实现就业。另外,刚刚毕业的学生就业心理还不成熟,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所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难以实现就业。

(四)专业与城市需求不符

非中心城市一般是处于发展中的城市会有某一方面的行业发展侧重,而不是像中心城市一样全面的发展各个行业。不同非中心城市的产业主体不同,提供的岗位也存在差异,对毕业生专业的需求也不同,区域岗位供给差异明显。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就会造成同一专业的省属高校毕业生在不同的非中心城市会面临完全不同的就业局面,形成专业与城市需求不符的就业问题。另外,省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会出现个别专业没有相关对应岗位的问题。如果毕业生选择完全转换一个专业,从事一个跟之前的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那么就相当于一切回到原点从零开始,大学四年的学习也浪费了。

(五)非中心城市就业政策滞后

非中心城市跟随着中心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政策环境也跟随着中心城市变化,因而非中心城市的就业政策就有一定的滞后性。就业政策的相对落后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即便是政策的制定没有滞后,在政策的宣传、执行、落实上,非中心城市的步伐也要慢一些,这可能会使毕业生错失就业良机又或对其就业造成其他一些不良的影响。

三、省属高校毕业生非中心城市就业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就业政策支持,优化非中心城市的就业环境

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扶持力度,完善非中心城市的各方面体制机制,给非中心城市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鼓励小城市引进先进企业,为省属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要加快推进非中心城市的人事和劳动制度的改革,逐步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加强对这些城市中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管理,积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城市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确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充分落实。制订并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就业维权服务,维护好毕业生在非中心城市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二)推进校企合作,实行大学生实习前置

作为省属高校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进行就业时"出身"与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已不具优势,所以应在大学生实际能力、与企业的匹配度方面寻找突破口。一般而言,学校招生企业招人,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省属高校与所在非中心城市的企业往往都有着很深的交流合作,因此,可以利用省属高校具有的这一优势,实行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将学生的实习前置。在大三上半学期大学生专业课基本学习完毕,掌握了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大三下半学期,学校就可以尝试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对口实习。前置实习实行申请调岗制,即当学生或着企业一方觉得对方不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即可向学校提出申请,申请应说明具体原因,经学校审核确实存在双方需求不符的,方可进行岗位调整。学生可以在同一企业内进行不同岗位的轮换,也可以调换企业但仍从事同一工作;企业可以调换其他学生顶替岗位。但是,每次确定一位实习学生,必须工作满五个月才允许申请调岗。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企业环境和文化,使其在毕业时拥有丰富的实习经验,而且可以使企业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实习中考察个人能力和素质,选择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省属高校毕业生在非中心城市就业就具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甚至可以形成大学生未毕业先就业的有利局面。大学生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适应企业,企业招聘这样的毕业生节省了新员工的磨合期,对企业、大学生、高校是三方共赢。

(三)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加强学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教育

省属高校大学毕业生,要在就业中取得有利位置,就需要打造人才品牌,使具有高度责任感接受过良好的职业教育成为省属高校大学生的一种标志。企业一般除了工作能力的考量,都会期待责任感强忠诚度高的员工,在非中心城市,企业更加如此。因为非中心城市的人员流动性较低,企业普遍适应较稳定的雇佣员工,并且,一些发展较慢的城市更是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才干有能力的年轻人支撑起经济发展的任务,但是,往往又由于客观环境的欠缺留不住人才,因此,非中心城市的企业更加期待忠诚度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校园文化中责任感、团队精神、竞争、合作的文化元素其实与企业文化是对应的,只是体现形式不太相同。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其实也非常容易,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企业,在学习生活中融入企业的元素,提供模拟企业环境使学生了解各个企业的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应实行先导性的职业道德教育。虽说,现在职业道德教育普遍是在大学生就业之后由企业各自进行,但是省属高校对大学生提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在毕业时已经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的大学毕业生显然在就业时会更加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

(四)提高综合能力,做好职业规划

对于省属高校的毕业生来说,科学的自我认知和完备的求职择业综合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是有必要的。省属高校大学毕业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只有提高了综合能力才能在就业时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科学的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脚踏实地的找工作,既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学历有信心,又要避免将自己定位过高眼高手低,才能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最适合的单位和岗位。最后,就是做好职业规划。在国外,许多国家在中学教育中就已经开始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而我国是大学教育阶段才开始,并且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对于省属高校的毕业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其自身的职业规划认识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在大一开始就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以及所学专业,做好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面对二线热、返乡潮这样的就业趋势,省属高校的毕业生才能在非中心城市找到自己更好的发展平台。

[1]王伯庆.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麦可思研究院,2015.

[2]谢耘耕.2014中国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R].新媒体与社会,2014(02):108-131.

[3]高玉峰,刘泽义.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择业趋向调查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77-80.

[4]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5]毕伟林,钱威.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96-98.

[6]胡维芳.后危机下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06):72-75.

Employment Problems of Graduates of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on-center Cities

YAO Bing1,CHENG Ke2
(1.Department of Admission and Employment,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2.College of Management,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graduate of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s;non-center city;employment

At present,due to the institutional level,family influence,non-center cities development and other reasons,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s to employment in non-center cit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trend.However,graduates of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on-center cities employment still exist som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roblems.For example,there ar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is not balanced,the employment is not fair,no suitable job,professional and urban demand does not match,the employment policy of non-center cities is lagging behind.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some suggestions are needed.Optimize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of non-center cities.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hich do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ccupation planning.At same time,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culture and corporate culture.

G473.8

A

2095-2708(2016)03-0042-04

2015-12-25

猜你喜欢
省属毕业生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出资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