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聪,李南,吴昭,张月华,龙钊贞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演化和调控
——以曹妃甸为例
周聪,李南,吴昭,张月华,龙钊贞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生态港口;曹妃甸
临港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如何调控生态安全已成为临港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从国内外临港经济区的港口活动、产业类型以及它们所产生的生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国内外临港经济区调控生态安全的经验。再次,具体分析曹妃甸临港经济区的港口活动和产业类型所产生的生态安全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调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曹妃甸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的调控措施。
从港口的发展简史来看,我们知道,港口在临海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比如,美国的纽约港,荷兰的鹿特丹港,中国的上海港,天津港和大连港等都雄辩地证明了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沿海港口的经济发展及相关活动给所在地的城市带来经济进步的同时,也对港口所在经济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的负外部性,临港经济的生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例如,对近海水域、海岸线、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会影响海岸的自然演化过程;为了扩大港口规模而进行的填海造陆会破坏鸟禽,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港口运行中的装卸过程会产生粉尘污染,而港口石油,化学品的泄露问题则加大了生态安全风险。此外,还有临港经济区的工业排放中的废气、废渣和废水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和海水污染问题。正因为港口和临港经济区的活动给生态带来了很多负外部性,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出有效的调控措施。
(一)港口活动产生的生态安全问题
港口建设情况要从自然条件角度去分析。如果该港口是港阔水深的天然水港,则只需直接建设码头,比如舟山港。如果该港口有浅滩并且是非天然条件的水港,则需要通过填海造陆来建设宽阔且水深的港口,比如日本的京滨和神户港口。在港阔水深的临岸建设港口依然会破坏港口水下的地质构造和附近生物的栖息地,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但是填海造陆工程下建设港口比天然条件下建设港口的破坏性更大。填海造陆会使沿海湿地资源和滩涂减少,而沿海湿地资源和滩涂减少会使在此栖息的水禽和活动的海洋生物减少,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增大生态风险指数。
港口运营包括“进”“出”两方面,“进”主要指船舶运载货物进入码头,然后通过停靠在码头的火车和货车运走货物的过程;“出”主要指国内货物通过火车和货车运至码头,然后装船运至其他港口的过程。在这种进出的过程中,如果运载的是煤炭或矿石等货物则会增加临港经济区空气的颗粒物占比,从而增大大气污染程度。另外,船舶进出时涡轮的大幅度搅动会危害附近海洋生物,每年港口附近都会漂浮着惨死于大型船舶涡轮下的海鱼。如果船舶运输的是石油,则石油泄漏会使附近海水受污染程度加大,海洋生物的生存亦受到威胁。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讲,现在的邮轮趋于大型化,加之港口大型油码头的建设和使用,VLCC型巨型邮轮进出港口,加大了在港口海域的溢油风险等级,实际是增大了附近海域生态安全风险。当然,在港口附近开设的餐饮、住宿和在船舶上生活的居民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和丢弃的生活垃圾也污染了附近海水,破坏了周围的环境。
(二)临港产业产生的生态安全问题
临港产业是指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有关产业部门,包括以下四大类:以港口装卸业务为主的直接产业;集仓储业,海运业在内的港口关联产业;以钢铁、化工、修造船,贸易为主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餐饮、商业、房地产、金融、保险等港口服务业[1]。在这四大类产业中,港口依存产业占据着主体地位,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比如日本临港产业以钢铁、石化、炼油、造船等工业为主,京滨工业带涉及钢铁、石化等十种门类,是日本全国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鹿特丹港口的临港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其中的石油精炼和石油化工是其主导产业,而今的鹿特丹港已经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之一。鹿特丹港区分布了4个世界级的石油精炼厂和4个工业煤气制造商等企业以及43个化学和石化企业,全球知名企业如壳牌,科威特石油企业都在鹿特丹港落户。从国内情况来看,比如天津港的临港经济区是通过填海造陆,依托天津港区优势而形成的集港口与工业一体化产业区,天津临港经济区近几年又承接了国内外重化工业的转移,重化工业比重有所上升。福建的临港产业主要有石化、船舶、汽车、装备机械、浆纸及木材加工、冶金和能源七大产业。作为七大产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产业——石化产业,其占全国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5%,装备机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为1. 8%,这两个数字虽然在全国石化产业的比重小,但在福建临港工业区的绝对值是比较大的。
根据国内外临港经济区的产业类型可以得出临港经济区多数为重化工业,而重化工业又多是高消耗、高污染、大排放的工业门类,其结果是附近大气污染严重,尤其含硫的排放气体,一遇雨天,该地区的酸雨会给植被和其他生物造成毁灭性灾害。化工业中的污水直接排入大海不仅会危害港口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对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来说又是一道考验。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有的临港经济区建立了核电工业,比如大连湾的核电工业,一旦出现核泄露问题,则会给该地区的生态造成巨大破坏。
综合港口活动和临港产业两大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临港经济区的港口活动和临港产业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外部性,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临港经济区的生态负外部性示意图
(一)进行生态工业园的实践
生态工业园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出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能流、物流传递等方式把各个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最小化[2]。国外有些港口进行了生态工业园的实践,比如美国长滩港2005年1月开始,为配合"绿色港口"建设的需要,对生态工业园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规划,经过近10年的建设实践,长滩港的生态指标达到了目前最佳水平;日本港口从1995年开始对港口的亲水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包括海上公园、沿岸景观、野鸟栖息地、生态工业园等,而今日本港口在生态平衡上的实践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我国典型的生态工业园之一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从1999年开始启用以来,其实践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综合来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对调控临港经济区的生态安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绿色港口的建设
绿色港口又称生态港口,是指既可以达到环境要求又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港口,其核心目标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效的港口经济,做到港口及其腹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构建以港口为首的现代交通、临港工业和综合服务体系。
生态港口从源头上实现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水产资源和港口生态环境的目的[3]。国外的长滩港是绿色港口的倡议者之一,在绿色港口的建设所取得的成功为世界称赞,堪称全球绿色港口建设的楷模。随着吞吐量逐年上升所引起的污染加重问题,2005年1月,长滩港首次提出绿色港口政策,制定一系列环境方案,其中包括保护海洋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海水水质、土壤,减轻交通压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长滩港海域水质及周围生态环境已处于目前最好的水平[4]。国内的大连港在建设生态港做了如下努力:改善港口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的防范和处理,投入了对赤潮防治的资金和人力,同时扩大了港口的绿化面积,加强了港口废渣堆放场、除尘器、废水中和槽、废水沉淀槽的恢复和引进,制定了相关的排污准则。综合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港口的建设实践可以得出:生态港口理念和建设对调控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人们的意识中不断增强,绿色港口的提出既顺应时代潮流,又是调控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一)曹妃甸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演化
2005年,曹妃甸新区土地生态变化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北低南高态势,高值压主要分布在唐海县城附近,原因在于唐海县城人口聚集,道路密集,因而生态压力指数大。而到了2013年,中北部地区的人口和新城建设逐渐转移到南部,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因此生态压力指数在南部有所提升。填海造陆原本就已经给曹妃甸沿海海域的生态系统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然而近年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比如首钢、华润电厂在曹妃甸落地实施,使沿海环境容量问题就日益突出,节能减排任务亦更加艰巨。持续围垦的建设活动使沿海湿地资源减少,已有大概110平方公里沿海滩涂消失,约占原有滩涂的30%;湿地逐渐萎缩,滩涂逐渐减少,芦苇沼泽也逐渐减少,使国防协定列入保护的58种在此栖息的水禽,有可能成为濒危物种[5]。此外,随着港口建设及沿海的发展,使得近岸海域呈现复合型污染,近海水域的赤潮,红藻灾害时有发生,近海生态系统逐渐退化。曹妃甸临港经济区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区的住房、工业园、基础设施等都还未得到大面积的建设。一旦这些项目进行大面积的动工建设运营,曹妃甸区的空气污染程度将明显加大,而其中的炼油厂、发电厂、煤炭运输码头将做出主要"贡献",并且随着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跟进的话,植被和湿地的破坏程度也将随之加大。但是,在未出现大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根据曹妃甸临港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调控的成功经验,提前制定出防范和调控生态安全问题机制,做到临港经济区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并进[6]。
(二)曹妃甸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调控
建立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国内外处理临港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普遍采用的手段,国外的长滩港和日本的港口等在建设生态工业园方面做得很成功,因此,曹妃甸临港经济区亦适用这种发展模式。但曹妃甸与其他较老的工业园区不同,曹妃甸生态工业园正处于规划和开发阶段,并不存在长期积累的废弃物堆积、环境污染严重、能耗过高等问题。所以,提前对其做好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1)构建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各种政策体系,包括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分配、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制度。(2)完善园区生态管理系统。产品设计要达到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要求,开发和生产产品做到低能耗、低污染标准;企业内部尽可能做到清洁生产同时建立起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3)促进产业内和产业间循环。产业有上下游关系,上游的生产原料提供给下游生产产品使用,上游的工业废物很可能是下游某个企业的原料。借助原料和产品信息平台,各企业间通过共享和找寻自己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以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达到循环发展的目的。
制定污水排放标准和惩罚机制,建立完善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临港经济区附近的湖泊、沼泽是水鸟和鱼类的栖息地,工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物物种的栖息地为代价。因此,曹妃甸管委会不仅要扩大工业园区的绿化面积,而且要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废弃物处理准则;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加强环境监测,构建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环境监测系统,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临港经济区的日常环境监测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以及实现对临港经济区内各企业的节能减排落实的监督工作。
完善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不断增强绿色经济理念。环保工作有没有做好,关键在人;工业区环保工作是否做好,关键在企业业主。为节省处理废气废水的成本,绿色经济意识淡薄的企业业主自然会减少对废气废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做一些相应税收减免工作以鼓励高污染、大排放企业购买对废气废水处理的设备;同时政府应起带头作用,多方宣传和普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同时积极听取和采纳公众对生态安全建设的有益建议。
建设生态港口,制定生态港口运营政策。生态港口具有自己独特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它既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人与生态平衡理念。生态港口建设和运营是国外主要工业国家普遍采用的港口发展模式,美国加州长滩港、纽约新泽西港、日本的港口等都做的很成功。另外我国的上海港和天津港、秦皇岛港、深圳港、营口港也正在建设生态港口的努力中。因此,生态港口理念是时代潮流,也是港口发展的必然选择,曹妃甸港也不例外。
在港口建设和运营方面,曹妃甸港应做如下具体工作:(1)港口扩建要提前做好规划,尽量缩短建设时长,以免对海洋生物活动产生不利影响。(2)港口建设前要研究水下地质构造,摸清地质结构,以免造成海洋生物栖息地大幅度的破坏,曹妃甸港位于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渤海海域,因此要对该海域生态系统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3)港口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废水、废气,因此要改善码头废弃物接收处理设施,对船舶废水进行及时处理并防治建设过程中的石油泄漏对海水造成的污染。比如在矿石码头工程施工中,应采用中水回用工艺将喷洒除尘的水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置,合格后再重新回到喷洒流程中重复使用。(4)成立港口环境保护局,制定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和法令,加强港口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和执法力度,设立环境污染检测控制中心。港口环保局可发放许可证,对达到环保标准的废弃物可向海里排放,对未达到要求的废水则坚决不许排放。(5)曹妃甸港口的煤炭和矿石进出的比例大,防治煤炭和矿石灰尘污染是改善曹妃甸临港工业区空气质量的重要一环。煤炭码头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港口的经验采用电脑自动洒水系统,配备传送带密封,接转落差部位设干式除尘装置,堆场设喷水装置。运输煤和矿石的火车要有集装箱的覆盖布料,以免大风来时扩大粉尘污染范围。(6)针对船舶运输,要健全海域污染防治应急预案,严格控制运营期的污水排放和垃圾丢弃;定期整治受污染的海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毒性;健全防污程序,严防溢油污染、危险化学品泄漏等问题。
[1]孙建红.临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研究-国际经验与宁波的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4,7(6):34-35.
[2]苗泽华,苗泽伟.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践探析-以曹妃甸为例[J].生态经济,2011(4):91-92.
[3]邵超峰.国内外生态港口建设现状及启示[D].天津:南开大学,2012.
[4]邵超峰,鞠美庭.长滩港绿色港口建设经验与启示[J].生态学报,2008,11(6):22-23.
[5]宋阳标.曹妃甸如何打造循环经济典范[J].大经贸,2009(11):68-70.
[6]李南,赵冬梅.论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关系[J].产业经济,2013(9):65-67.
Evolution and Control of Ecological Safety in Port Economic Zone:Taking Caofeidian as Example
ZHOU Cong,LI Nan,WU Zhao,ZHANG Yue-hua,LONG Zhao-zhen
(College of Economic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0,China)
port economic zone;ecological safety;ecological port;Caofeidian
Problems of ecological safet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rt economic zone.Finding ways to cope with them has been current priority if port economic areas want to keep sustainable.Firstly,analyzes industry's categories,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port and ecological security's problems caused by them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China,then summarizes some effective experience used to deal with ecological security's problems from them.Based on it,the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used to regulat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port economic area in Caofeidian.
F205
A
2095-2708(2016)03-0015-05
2016-01-05
2016-03-10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曹妃甸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调查研究”(编号:X2015194);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集体行动框架下的临港产业共生机理与模式研究”(批准号:BJ201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