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探索 责任——周思聪人物绘画品评

2016-03-07 09:21
关键词:中国画绘画创作

钟 捷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1)

生活 探索 责任
——周思聪人物绘画品评

钟 捷

(中央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画发展具有独特的艺术传统和表现方法,其写实绘画观念具有侧重再现客观物象的整体特征、内在生命的发展规律本质,并且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的传统。由此所展示的绘画方法和表达能力自然成为品评绘画创作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在研究周思聪人物绘画的审美取向和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她的创作深入生活汲取营养,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具有明确的艺术审美理想、高水平的专业创作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周思聪;人物绘画;深入生活;艺术表现

周思聪(1939~1996),天津市宁河县人。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画院工作。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思聪的绘画作品,或以表现民族生活题材并带有唯美情趣和韵味的独特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或以展现历史场景充满史诗般气势的情境令人肃然起敬。她以毕生精力创造出大量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堪称经典。她不懈努力自觉探索的轨迹和勤奋努力创作的成果令人钦佩。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周思聪具有明确的艺术审美理想、高水平的专业创作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品赏周思聪的中国画作品,包括大量的基层生活速写和创作构思草图,不禁感叹其苦心推敲之辛劳和专心致志之神情。从其绘画创作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画家所具有的品味艺德,以及脚踏实地贴近生活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创作态度。她的成就,为从事艺术创作的同仁树立了榜样,对艺术探索和艺术发展具有启迪作用。

一、继承中国画写实传统,大胆创新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画在意象写实造型表现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传统和艺术特征。品评中国历代优秀经典作品不难发现,这种意象写实绘画观念,具有侧重再现客观物象的整体特征、生命规律的本质把握,并且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的传统。作者对于再现对象内在生命规律的把握,所使用的表现方法和表现能力,成为评判绘画创作成就的重要标准。周思聪于1977年8月完成的作品《人民和总理》,表现了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赴震区视察慰问的场景,领导人与普通百姓心贴心、生命与共的动人情景,以及这幅作品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境界感人至深。1979年这幅绘画作品获得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周思聪深入当地搜集资料,画了大量的人物和道具写生,为创作储备了第一手素材。作品画面中,震后场景以少胜多铺陈再现,人物形象生动可信。所选那些具有表现力的诸多人物动态、表情和场景角度,凭借写实画风和刻画技能,以及勾线皴擦笔墨酣畅,渲染着色恰到好处。这幅作品毫无拖泥带水、雕梁画栋之嫌。画中人物情状刻画惟妙惟肖。关于人物表情的表现,特别是对于人物眼眶饱含泪水之刻画奇妙入神,使观众看到、听到似是悲歌、似是慰问、似是携手,其实是作者心境的诉说,体现了周思聪的匠心所致。作品右上方所书文字“俺们舍不得总理走,他说:‘重建家园后再来看你们。’如今灾区变成了新村,俺们大伙等啊盼啊,就盼着那一天……”借用当时人们的心声,表达了周思聪对周恩来总理的深情缅怀。综合来看,纵观中国人物绘画创作历史,能有此思想境界和表现水平的作品实不多见。这幅具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来源于其中的主题内容叙事性情节,不只是继承了中国画写实、写意相融的意象造型传统,还推动中国人物画向更加富于表现力的方向前行。

绘画写生,就是利用人类视觉因素感受自然,利用绘画材料研究绘画表现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认识客观自然及锤炼把握艺术表现的能力,还可以为创作搜集素材。倘若依靠旧有习惯面对物象,只能会局限于自身癖好而失之发现研究,难以捕捉、概括自然生机带来的灵感,以及创造艺术形象和表现形式。周思聪的写实观念来自于所受教育,特别是她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虽然基础写实写生训练较之中国画传统写实观念,诸如观察方式与表现方法等认识方面有所区别,但是这样的实践训练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是不争的事实。注重再现客观物象的整体特征、内在生命本质规律,借此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的中国画传统,到周思聪这一代画家,明显地有追求一种视觉实景再现的努力。这就突破了传统中国画观察方式与表现方法的程式特点,推进了中国画在造型方面的发展变化。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说:“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武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1](P417)自古以来,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错综求变成为常识,继承和发展才能获得成果,模仿客观物象虽然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情思、情境却写不尽,这就是懂得继承再求通变的道理。

中国画图绘物象的传统,也同样体现在笔墨技法里。欣赏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除了绘画中饱含情感因素,其笔墨表现亦概括、洗练,这说明她对中国画笔墨技法认识的清晰与运用自如。钱钟书借助唐代李贺 “笔补造化天无功”的诗句,谈到自身对于艺术的认识,他说:“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无所谓道术学艺也。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2](P60)说明天理运行,天工万物,都是自然为之。“笔补造化”之不足就是胜过于天,这种胜过于天的行为效果就是“晓会通”。所以,文艺创作的特征就是符合生活真实,将生活真实强化而不是镂空臆造。从周思聪绘画创作历程明显可以体会到,她对于绘画的认识与创作实践的体验,尤其是对于中国画造型和笔墨的独到理解体现在作品之中。她说:“没有坎坷经历的人,其作品便没有深度……”[3](P176)她数次不畏辛苦远行到少数民族地区及煤矿,用画笔为辛勤工作的普通百姓和劳动者写生造像,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在生活所见所感中获取创作灵感。周思聪的人文情怀与卓越的写实刻画才能,以及日渐炉火纯青的笔墨表现方法,使得作品《人民和总理》必然成为那个时期中国画写实人物创作的优秀代表,其堪称经典不足为奇。

周思聪以表现20世纪初中华民族遭受异国奴役悲惨状况为内容的《矿工图》系列组画创作,不满足自己对思想感受和笔墨结构的一般化技巧处理,而是敢于表达个性、强化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崭新的构图观念、表现方法和新的创作题材,做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与尝试,达到了她的创作初衷。这组作品流露出作者非同一般的构图设计,画面造型结构各部分之间黑、白、灰明亮度的明确基调暗示出作品主题的沉重,由于强化了造型形象个体和各自比重不同的组合结构,使作品获得了凝重的感染力。《矿工图》在构图形式布局、笔墨表现技法方面明显具有突破式的变化,利用现代绘画构成方法进行画面结构分割、形象造型重叠安排交互运用,不但使作品构图迥异于传统中国画的常规布局,而且人物刻画洗练、概括,形象塑造浑厚、坚实,用笔技法运用也随着内容表现的需要而显得更加凝重、苍劲。周思聪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及探索耕耘的过程,被她以大量的创作草稿和习作实践小品记录下来,这是她不懈努力的见证,更是其心路历程的笔墨记录。其成果最终转化为以充满沉重、悲壮的数幅较大尺寸的水墨作品,把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和曲折荡气回肠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此后,周思聪的作品加入以观察、表现彝族人民生活面貌和劳动场景为题材内容的高原组画,并借此探索艺术表现新手法。以《秋天的素描》《戴月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和《边城小市》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品,把刻画普通人民的生活作为审美表现对象来进行创作。这样一个传统是对从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嵩《货郎图》等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含义作品的继承。此前周思聪人物塑造略带甜美的韵味和笔墨熟练的展示似乎被她彻底放弃,代之以具有率真、凝重的面貌表情和结实的动态造型,拙涩的线条勾勒皴擦与画面整体统一的色调。周思聪通过构图变化,赋予画面以更强的形式感。传统中国画构图的形式感大都源于作者领悟自然现实生活本身的形式,源于人类相似的生活经验和相通的情感反应。当作者将这种领悟归纳、升华和表现为具有一定形式感、可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作品就产生了。如果这件作品符合“艺术贵在创造”和具有高超表现技巧的要求,那么它就是经典。

二、人物形象造型个性刻画,生动传神

周思聪以写实并强化造型特征、构图形式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借助作品人物形象造型以强调生活艰辛,但绝不悲观、劳动辛苦依然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她利用有限画面将现实生活场景和人物心理归纳、提炼和概括为视觉平面图像,在作品形式感与表现感进一步得到强化的同时,展示出自己对于生活与艺术的思考明显向前的独特个性特征。

绘画艺术作品是作者内在精神生产的成果,其物态化的外在存在方式标志着作者创作活动的完成,它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空间。作品内容题材和主题思想、作品艺术形式和表现语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灵感与才能。具体到绘画作品的结构(布局、构图、经营位置等),取舍、虚实、主次、疏密、掩映、斜正、开合、呼应等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至于作品的意蕴、意境和风格,在更加宽泛的层面体现出作品结构和表现语言等形式因素的重要作用。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绘画。作品人物形象造型力求个性刻画生动传神。中国画借鉴视觉经验的格物特点进行绘画,以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是其所以传承至今的法宝。无论是采用工笔还是写意的表现手段,均形成了多种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的联系、对物象的认识,以及由自然所产生的审美思想。倘若绘画观察不能“尽精微、致广大”,技巧不能概括锤炼,实践不能刻苦探索,表现不能直抒己见,那么谈何艺术创造?仅就人物画方面来看,周代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战国楚墓《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汉代的画像砖石上神态各异的画像都具有鲜明的写意性。魏晋顾恺之以《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传神写照”,唐代吴道子“气韵雄壮”的“吴家样” (《历代名画记》卷一)和张萱的人物仕女画,五代石恪“格虽高古、意务新奇” (《宣和画谱》卷七)。宋代李公麟对人物动态神情高妙的内心刻画,梁楷以减笔泼墨法将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明代陈洪绶对人物夸张造型具有清晰的个人独特风格。直至清代任颐绘画内容取材广阔,提笔即兴写生的意识依靠多种中国画传统技法与借鉴西方写生表现技巧构成清晰、概括和充满个性人物特征的作品,使任颐成为清末民国时期“海上画派”的中坚代表。至此,人物画在成长、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从思想到技巧,这些时代的代表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基本获得解决,既展示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又展示出人类情感的表现和创造精神。时代造就的各位因为具有开创性、根本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并且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并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后人就把他们作为经典和楷模。

传统中国画有明确的品评标准,当南齐谢赫“六法”与北宋黄休复“四格”等类似的经典标准尺度确定后,突破前人樊篱便难上加难。中国画重视法度、讲究程式的传统有利有弊。南齐谢赫“六法”中除了“气韵生动”指作品内在精神面貌外,其它五项均有特定要求。 “气”,除指空气、生气之外,还指气质、风格,“韵”指风韵、气度,“气韵”意指作品的内在精神气和韵律感;“生动”则指作品表现具有鲜活的生命状态。徐复观说:“作品中的气韵,是来自作品对象的人的气韵……不过作品并非完全由客观的对象所规定,而主要是由作者的性格所规定。”[3](P176)这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关于“气韵”学说的清晰解释。居于首要位置的“气韵生动”,一直被视为是 “六法”中的灵魂。在创作中,是否具备“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形象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客观物象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艺术创作、品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标准。“‘气韵’学说的发展历史,就是侧重写实、写理与写意的中国画史,甚或说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史”[4](P153~154)。纵观周思聪绘画作品的明显特点,就是隐于其中的生动气韵,就是震撼人心、动人心魄的生命律动。中国画艺术创作从构思、构图、表现过程、表现结果及美学追求,充满了丰富、生动的想象和意象、自由的表现。所以,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中的“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说法,足以令人感觉到其影响力之大。从关注自身形象与神采状态,到创作具有“传神”品位的艺术形象,写实与表现不同手法的运用,绘画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般来说,历代优秀的画家总会在作品中植入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必然会打破之前程式的限制。倘若认知受到发展成就的影响而自我束缚,保守的思路也会以程式方法为创作要义。运用固有技巧延续前人的表现方式展示自身的情感,即是比较明显的例证。当然,这不表示对于技巧的学习可被忽略。

三、人物塑造深入生活,关注百姓

周思聪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之前所画作品中,作品内容与表现方法受时代审美要求影响,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人物塑造已经显露出专业美术工作者的优势。尤其是以表现云南傣族生活为内容的小品创作大都具有唯美韵味。之后,《矿工图》组画创作,周思聪殚精竭虑刻画出饱受异国奴役的人们撕心裂肺的悲壮、艰难生活的视觉画面,震撼人心。作品再现历史伤逝之景和强烈爱恨的态度。刻画彝族生活的高原题材系列作品明显呈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深沉劲健效果。托物言志、寓意于情。周思聪利用日常大量的现实生活体验写生和小品习作,锤炼绘画技巧引发创作灵感。例如,她所画小学生、矿工等速写,人物形象造型写实传神,炭笔线条提炼概括。 她以普通劳动者为原型所画速写、水墨人物写生和小品画,不仅人物塑造讲究形体结构,还适当强化造型特点以求获得更加明确的自然视觉感受,勾勒、皴擦和墨色渲染处处体现着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极尽刻画能力和情感表现。小品画构图训练,不但可以实践技法的掌握,同时也在绘画过程中突破清规戒律的束缚,探索更加适合自己的绘画表现语言。任何偶发的灵感都有可能带来进一步的创作体验,所以,小品画的练习较之正式的创作而言相对要略显轻松。周思聪所画小品画无论是造型练习,还是技法探索,其作品品质毫无轻率之举。品读周思聪的创作手稿,其费心推敲之苦溢于造型、笔墨、色彩和构图布局中。局部与整体关系、表现方法实验、形式构成等酝酿思考,均以大量笔痕墨迹展现于画稿。周思聪所画生活速写,常常被她转化成为创作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源于生活的形象造型,生动自然又富有个性化特征,不仅强调概括表现,还使形象造型获得了艺术上的提升,把自然中的人物形态转化成为艺术形态。在转化的过程中,周思聪又将自身的情感和态度融入其中。她不断的记录、积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地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周思聪尊敬师长,作品《长白青松》《画家蒋兆和》和《李可染先生肖像》等创作故事,充盈着她的真挚情感、慰藉和敬仰之意蕴。她爱戴学生,悉心示范教学和平等交流互动。她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绘画的神情令人难忘。记得她在人体写生教学课上,流露出来的认真态度与提炼刻画之示范,以及悄声提示和一语到位的释疑,直至课下真诚直率的诸多交流等等,朴实、亲切、自然的样子至今如在目前。周思聪对于绘画事业专注、敬业,身心投入的创作方式使其作品《人民和总理》成为20世纪中国画人物绘画方面的经典作品之一。她一如既往的探索创作,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取得进展。《矿工图》组画创作,形成突破固有传统的表现方法。《矿工图》组画成为视觉上充满沉重、悲壮的水墨构成,具有人性思想穿透力和形式创造力的图像,呈现在观众面前。高原组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边城小市》《秋天的素描》《高原踏歌》等,追求强化画面形式感与表现感的同时,不失生活劳作之真实,人物刻画更趋简明和浑厚。从中国人物画发展历程和表现技法拓展角度总体来看,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引述钟繇《笔法》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5](P807)笔墨之美实为人心之美。中国画关于“画如其人”的形容注重作者的才分、学识和志向。周思聪对于绘画造型的独特认识和对中国画笔墨表现力的实践能力,以及她坚忍不拔的思想意志和自觉探索的敬业精神,仅此就足以成为画家中的优秀代表。

社会发展带动生活水平的改善,生产实践又促进思维发展。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时代要求和文艺思潮都会对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的创作,特别是在审美理想和审美表现方面产生影响。这就要求艺术家要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通过艺术作品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对人们思想意识产生影响,提高人们精神素养和文化追求,这是艺术家的社会职责。周思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清晰地表现出关注人民思想情感,关注生活劳动境况,并且具有强烈的同情心、责任感和审美理念。正是这种明确的艺术审美理念、饱满的创作态度和自身艺术才华,加之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学识,周思聪在中国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就更加值得深入学习与研究,这也是要结合新时代要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需要。应该指出的是,在近四十年漫长的时间里,周思聪以自己独特的目光观察生活,自觉而真诚地贴近百姓感受生活,用艺术的灵感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她为时代造像的绘画实践,是与其所受专业艺术教育和按照党的文艺理论方针指引,扎实努力创作的认真态度不谋而合。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地影响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作目的和发展方向,也促进着周思聪审美理想的逐渐成熟和绘画创作方向的明确。20世纪80年代后期,周思聪因为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她的绘画创作进程,此前的实践暂时搁置。然而,对于生命的渴望,对于艺术的热爱,使周思聪以顽强的意志开始“荷花”系列的表达。可以说,周思聪把自己的精神和智慧、对于祖国的热爱融入到作品里留给了我们。

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明思想与文化观念在意识形态等领域相互交流频繁和复杂。文艺创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方针,高举民族精神火炬,做到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学习和研究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其创作过程与作品内涵意义,会有效促进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实践证明,只要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百姓,艺术创作为人民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不变,不搞徒有其表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中国画创作就会取得更加丰富多彩的成果。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上海:中华书局,1986.

[2]钱钟书.谈艺录(十五)[M].上海:中华书局,1984.

[3]朱乃正,卢 沉.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5]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M].上海:中华书局,2009.

The Duty to Explore Life——Comment on Zhou Sicong's Figure Paintings

ZHONG Jie

(College of Fine Art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With unique artistic tradition and expressions, Chinese paintings generally focus o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the objects,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the inner life and injecting the artists' own emotions into the works. Such drawing methods and expressing approaches have naturally become the essential criteria to comment on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of drawings.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expression method of Zhou Sicong 's figures paint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her creation deeply absorbs nutrition, reflects people' s aspiration and has a clear artistic aesthetic ideal, high level professional creativity and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Zhou Sicong; figure paintings; go deep into the life; artistic expression

1671-1653(2016)04-0077-05

2016-09-27

钟 捷(1962-),男,北京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画、人物画及水墨写意研究。

J205

A DOI 10.3969/j.issn.1671-1653.2016.04.013

猜你喜欢
中国画绘画创作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