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生说”与“大人之学”:汤显祖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及其现代启示

2016-03-07 08:12黄建荣刘昌衍
关键词:贵生朔方徐闻

黄建荣,苏 立,刘昌衍

(1.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3.抚州市广播电视台,江西 抚州 344000)



“贵生说”与“大人之学”:汤显祖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及其现代启示

黄建荣1,苏 立2,刘昌衍3

(1.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3.抚州市广播电视台,江西 抚州 344000)

汤显祖提出的“贵生说”和“大人之学”,分别是他平民教育思想的目标、出发点与途径,二者互相支撑、融合。“贵生说”体现出汤显祖遵循了封建社会办学普遍性原则之一的教化民众倾向,“大人之学”是汤显祖论述如何“贵生”的起点,刘应秋为此作了进一步阐发。汤显祖在“贵生说”和“大人之学”基础上升华的教育思想及其付诸的办学实践,对于深化当今的中国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汤显祖;贵生说;大人之学;教育思想;刘应秋

黄建荣,苏立,刘昌衍.“贵生说”与“大人之学”:汤显祖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及其现代启示[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279-284.

Huang Jian-rong, Su Li, Liu Chang-yan.“Pay attention to life” and “how to learn to be a useful person”: A reconsideration of Tang Xianzu’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ts modern enlightenment[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35(3):279-284.

作为汤显祖教育思想中的重要观点“贵生说”,学者为此已有不少讨论。如李鸿渊先生说,汤显祖在徐闻讲学以及写作《贵生书院说》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士民重视珍惜生命,讲习礼义,尊重人的自身价值”[1]。王小岩先生认为,汤显祖的“贵生说”是“基于儒家的‘生生’而起意的”,并“将它引回到百姓日用之中”[2]。笔者也曾说过,“贵生说”是汤显祖受泰州学派影响,“劝教民众善待生命而勿轻生,且教人知道礼义”[3]。由此大致可知,平民教育思想是大多学者对“贵生说”宗旨的解读。诸学者的解读固然不错,但我们在重读汤显祖的《贵生书院说》[4] 1225并结合阅读其好友加未过门的儿女亲家刘应秋(汤显祖曾将女儿詹秀从小许配给刘应秋的儿子同升,然詹秀7岁时因出痘夭折)的《徐闻县贵生书院记》[5] 206-208之后,觉得对“贵生说”所蕴含的平民教育观点还可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笔者以为,汤显祖在论述“贵生说”的同时,还明确阐发了“大人之学”的概念及其内涵。此一“说”一“学”,互为支撑,互相融合,缺一不可。就汤显祖平民教育思想而言,如果说“贵生说”是目标,那么“大人之学”则既是出发点又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且,二者涵盖的一些教育理念,对现今的中国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贵生说”与“大人之学”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农历五月十六日,北京紫禁城传出万历皇帝谕旨:“朕前手谕,原为奸逆不道、科道失职而发,与辅臣无预。元辅时行等屡揭慎起居,杜隐忧,何尝欺蔽?且威福出自朝廷,谁敢擅干?汤显祖乃假借攻击,掇拾诬诋,本当重处,姑从轻限极边杂职,得徐闻县典史。”于是,汤显祖从一个陪都南京正六品的礼部主事,降到一个偏远县衙任典史。那么,典史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现代有些人望文生义,觉得“典”是法典的意思,并且那时也确有典狱一职,所以认为典史就是掌管捕捉狱囚的官员了。刘世杰先生认为,“按照《明史·职官四》的说法,‘典史典文移出纳。如无县丞,或无主簿,则分领丞簿职。’那么汤显祖在徐闻应是负责文移出纳,管些上下级文书文件、收支赋税钱粮账目的吏员”[6]。如此说,“典”就应是作典籍之解了,这与万历手谕中所说的“极边杂职”也是相吻合的。由于典史不入品阶,所以亦不入流,属于“添注”官员。所谓“添注”,即是不占正常额员限制的编外官员。由此可知,当时汤显祖的仕途确实出现了危机。即便如此,然帝命难违。汤显祖不久启程赴职,顺路回临川探家时不幸染上疟疾,直到仲秋后才痊愈。当年九月初九日,汤显祖从临川瑶湖渡出发,怀着“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7] 1323的不屈心态,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了徐闻。

从文献记载来看,汤显祖到徐闻后干得最突出的就是一件事:讲学。对此,清宣统三年(1911)《徐闻县志》卷九“流寓志”有一则仅73字的《汤显祖传》可以为据:

汤显祖,字义仍,临川人,由进士任礼部主事,以建言谪徐闻添注典史,雅负才名,淹贯文史,延引士类,海之南北从游者甚众,建会馆曰贵生书院,自为说以纪,刘兑阳祭酒有记,迁遂昌知县[8]。

这段文字至少告诉了我们五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汤显祖为什么来到徐闻;二是汤显祖学识渊博,慕名求学者众多;三是来游学的各地士子众多,因此以建会馆的名义创建了贵生书院;四是汤显祖离开徐闻之前,作了《贵生书院说》以纪念。刘应秋(字士和,一字兑阳,官至国子监祭酒)写有《徐闻县贵生书院记》;五是汤显祖不久即升任遂昌知县。这与汤显祖自己记述的“弟为雷州徐闻尉,制府司道诸公,计为一室以居弟,则贵生书院是也”[9] 1501,是相衔接的。也就是说,贵生书院分为两段,前一段是在其居室讲学的,尚未建成;后一段则是汤显祖“迁遂昌知县”后才落成的。关于居室讲学的规模,汤显祖自己没有说,但刘应秋的《徐闻县贵生书院记》记录得较为详细:

徐闻之人士,知海以内有义仍才名久,至则蹑衣冠而请谒者,趾相错也。一聆謦欬,辄竞传以为闻所未闻。乃又知义仍所繇重海内,不独以才,于是学官诸弟子,争先北面承学焉。义仍为之抉理谭修,开发款启,日津津不厌。诸弟子执经问难靡虚日,户屦常满,至廨舍隘不能容[5] 206-207。

此段记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徐闻的人士,很久之前就知道汤显祖才气名声,所以他一到徐闻,许多人怀着崇敬的心理,小心翼翼地前来请教,屋子里连脚都放不下去。只要聆听(汤显祖)谈笑,就立即竞相传说,认为闻所未闻。才又知道汤显祖名重海内的原因不唯独是凭文才,于是学官及其弟子们,争先拜汤显祖为师。汤显祖为他们剖析道理谈书研读,开发思路,每日毫不厌烦,津津乐道。诸弟子手执经典请教难题的日子无间断,屋室常满,乃至于地方狭小容纳不下了。正因为如此,贵生书院的创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亦如刘应秋所说:“会其时有当道劳饷,可值缗钱若干。义仍以谋于邑令熊君,择地之爽闿者,构讲堂一区。署其榜曰贵生书院。”[5] 207那么,书院为何以“贵生”名之呢?汤显祖在与广东巡按汪云阳的信笺中说得很清楚:“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仪,弟故以贵生名之。”[9] 1501在这里可以看到,汤显祖办学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教化“天下之生”珍爱生命,变“轻生”为“贵生”。从中国古代书院的形成及发展的历程来看,封建士大夫和学者创办书院的普遍性原则主要有三方面,即传播学术思想、培养科举人才、开启民智和教化民众。汤显祖的办学指向,实际上也是遵循了这一普遍性原则,只不过他的重点是放在开启民智和教化民众方面。

2 “贵生说”与“大人之学”教育理念的内涵阐释

“天地之性人为贵”。在那个文化教育只是有钱人的“权利”的时代,汤显祖是如何设想天下众生皆能“贵生”呢?回答是:把“贵生说”与“大人之学”相结合。

遭朝廷贬谪,但受徐闻士民尊崇的汤显祖,在“迁遂昌县令”时,难舍他心中的贵生书院,浓浓之情落于笔下:“且徘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书‘贵生说’以谢之”[4] 1225。

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宝此位?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观卦》有位者“观我生”,则天下之生皆属于我;无位者止于“观其生”,天下之生虽属于人,亦不忘观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然则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

吾前时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来,偶读至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乃叹曰:谓之天民,当如是矣。始知“君子学道则爱人”,故每过郡县,其长吏及诸生中有可语者,未尝不进此言[4] 1225。

值得注意的是,《贵生书院说》全篇不到500字,但却用了350余字谈“宝位”、论“使先知觉后知”的“大人之学”。由此不难看出,汤显祖的“贵生说”是与“大人之学”相融合的。邹元江先生认为,汤显祖“把他的‘贵生’说视为‘大人之学’”,是因为“人之主体地位的确立,在汤显祖看来就是‘大人’”[10] 205。邹先生是从哲学层面上来解读“贵生说”与“大人之学”的。笔者以为,如果就传统儒家观念而言,则汤显祖所言的“大人”,应该指传统文化中读书之人将来都有可能通过科举做官者;所言的“大人之学”,是指读书人应该研究、理解和把握的学问。如果再结合“贵生说”来看,则汤显祖所言的“大人之学”实际上是讲一个人如何做一个“大人”,即“做人”就是要像一个人“应该有的样子”。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大人”呢?汤显祖先引用《周易·观卦》之语,说有名位的人是“观我生”,即天下的生众皆都托付于我;无名位者停留在“观其生”,也应以天下为己任,是不能忘记的。然后再加以阐释,说一个人要真正懂得做人,首先要知晓生命的重要,只有知道了生命的重要才会珍惜生命,进而才能知道天下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那么天地万物很广大,我们为何要冒昧地以物来限制呢?天下的生命生生死死久来有之。既然人生苦短,我们为何要作残自己身体呢?汤显祖又引用《尚书》之语,说只要自己身心端正就不怕谣言,只有做了恶丑的事情才会让自己变得惹人厌恶;只有那些破坏世上法规的人,才会引导百姓成为行为不正的人。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生命与天下民众生命的宝贵,所以仁孝之心全部丧失了,虽然他们活着,却等同于死亡。

在文中,汤显祖还以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为例,引用孟子和孔子的话来进一步证明让先知唤醒后知以及对他人要有仁爱之心的人生哲理。而且,他每过一个郡县,都要将这一人生哲理向所遇到的官员和儒生进行宣讲。可以这样说,汤显祖不但继承、弘扬了儒家“君子学道则爱人”的基本思想,而且将“先知觉后知”演绎为“大人之学”,这无疑是他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使命的一种清醒的认识。

刘应秋所作的《徐闻县贵生书院记》,是在贵生书院落成后应汤显祖之请而写的。刘应秋此记云“读其说,穆然有深思”[5] 207,并对汤显祖的“贵生说”和“大人之学”作了进一步阐发。他说:

独概夫所称知生者,盖难言之矣。……是故耳目之于声色,鼻口之于芳味,肢体之于安适,其情一也。然而一以之生,一以之死,故凡有生之欲,皆害吾生者也。其欲弥多,其害弥甚;其害弥甚,其贵弥薄。……无害焉之谓贵,此所谓生,非六尺之躯之谓也。此所谓贵,亦非独六欲各得其宜之谓也。……心之有欲,如目之有眯,弗祓弗净;如耳之有楔,弗祓弗除。学也者,所以祓尘、祓楔,而复其聪明之常性者也。是故学不可以已也。盖自圣学湮晦,道术奔裂,功利之毒渐渍日深。世间薰天塞地,无非欲海;吾人举心动念,无非欲根。势已极矣,学者思一起沉锢之积习,反而偕之大道,自非廓然自信其所以生,而奋然有必为此不为彼之志,欲以迥狂澜而清浊源,此必不几之数也!诸弟子业闻义仍贵生之说,有如寐者恍焉觉寤,可不谓旦夕遇之乎[5] 207!

刘应秋首先提出,要理解汤显祖的“知生”是很难的,难就难在是把人当作仅知“有生”的普通血肉之躯,还是把人视作能够“贵生”的“大人”。他还提出,如果普通人需去“眯”除“楔”而真正成为一个“大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

汤显祖和刘应秋不愧为心心相印的好友。一个说“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另一个则以“大凡欲望都是有害于生命的。欲望愈多,受到的伤害愈深;受到的伤害愈深,重视生命的意念愈薄”相呼应。一个说:“‘自臭’之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与天下民众生命的宝贵,如等同于死人,他们的名位又有什么值得珍贵的呢!”另一个又以“自从圣人之学被湮没而晦涩,治理国家的方法遭到分裂破坏,功利的毒害使人们逐渐受到污染并日渐深透。世间势炽熏天塞地,无不是欲海所至”作透析。

他们似乎以默契对答的形式,对世风日下的官场、深渍功利之毒的科举场发起猛烈的攻击。刘应秋认为,诸位弟子只要听了汤显祖的“贵生说”,跳出欲海且清除欲根,不停地学习,就会恢复正常人的聪明心性,达到像沉睡者恍然醒悟后那样的境界,真正学会做一个“大人”。由汤显祖、刘应秋分别为贵生书院所作之“说”、之“记”,可知汤显祖的教育主张并非是倾向服务“举业”,而更多的是倾向于开启民智、教化民众的平民化。汤显祖的这种倾向,与他“受到泰州学派平民教育思想较深的影响”[3]明显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也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汤显祖所处的封建时代,教育的平民化实际上是难以全面实施的。

3 “贵生说”与“大人之学”教育理念的现代启示

四百多年过去了,汤显祖奢望的平民教育如今已经实现,他的“贵生说”和“大人之学”等教育理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更替而落伍,在今天仍可值得借鉴。归纳说来,其启示意义大致可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注重素质教育。汤显祖离开徐闻后贵生书院才落成,徐闻的乡坤写信告诉他这一好消息。汤显祖欣然回复,关切地告诫说:“闻贵生书院成,甚为贵地欣畅。然必有人焉,加意讲德、弦歌、鼓箧其中,乃不鞠为茂草耳。”[11] 1331意思是:得知贵生书院落成而为徐闻感到欣慰欢畅,但书院不是摆设,要吸引学子来书院读书,需特别注意把道德、礼乐教育穿插在经业学习当中,这样书院才不至于出现衰败荒芜的景象。同样,在遂昌,他到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谒孔庙,整修学舍和射堂。当时遂昌的讲堂很破旧,地方太小,没有藏书,也没有别的场所可供学生诵读和习射(含锻炼身体)。学子无习武之地,谁也不会射箭。而“男子始生,为弓矢以射天地四方。必先有志于其事,勉所以不愧男子者,噫,岂惟射哉。”[12] 1184为了让学子既有好的学习环境,又有锻炼身体的场所,于是他捐出官俸,加上学租和来自诉讼的罚材、罚工,在环绕县城的溪水之南的瑞牛山前面,营建文武合一的书院和射堂(含射堂之右供兵壮操演的武射场)。“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13] 732汤显祖注重在教育中把书本知识与音乐、射箭等技艺结合学习的思想和实践,与我们当今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和以掌握谋生手段为主的职业教育可谓是异曲同工。

其二,强调德育教育。中国历史上,儒家一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其中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所谓修身,通俗地说就是修养自身的品性。而要达到修身,又必须通过学习来端正思想。汤显祖深谙儒家此理,所以希望民众能首先认识到“贵生”,进而才能学会如何做一个“大人”。换句话说,汤显祖的目的实际上是想把为什么而学的基础夯实,教育学子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在当今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人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宣扬西方所谓自由发展、张扬个性,实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中国的国情。我们并不否认汤显祖所阐发的“有位者‘观我生’,则天下之生皆属于我;无位者止于‘观其生’,天下之生虽属于人,亦不忘观”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他重视在教育中以个人道德品行修养为基本出发点而达到“视天下为己任”的目标还是正确的,他所坚持的“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以及“君子学道则爱人”等主张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其三,践行师德教育。徐闻“学官诸弟子争先北面承学”于汤显祖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汤显祖“繇重海内,不独以才”,即能够为人师表,有人格魅力。从文献中可以清晰地知道,学子们被汤显祖所吸引,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名,更重要的是因为汤显祖具有不为权贵延揽而数度落第的高尚节操,具有不“睨长吏色而得其便”[14] 82直言上疏受贬的浩然之气以及所体现的“人生精神不欺,为生息之本,功名即真,犹是梦影,况伪者乎”[15] 1337的“真我”气质。而且,从教育实践方面来说,汤显祖对学子们的讲学不仅“日津津不厌”,而且也常“与诸生相劝厉……心神所照”[11] 1331。汤显祖的人格魅力,不仅真实地反映在他为师的过程中,也具体反映在他的为官、为文中。作为当代的人民教师,如果都能像汤显祖那样品行高尚、知识渊博、诲人不倦,那必定会受到同行的称赞和学生的喜爱。

其四,厌恶应试教育。在汤显祖所处的封建时代,以“举业”为目的的教育是教育的主流,如果说汤显祖办学重教一点科举的意识都没有,那是不客观的。汤显祖在他的前半生,可以说也曾跻身一般读书人常走的科举道路且为之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和精力,也曾在遂昌建相圃书院时希望“诸生有将相材”[16] 1628,但在经历了中年的丧子之痛之后的诗文中,还确实看不到他对后代“举业”的期盼,能看到的却是对“举业”的较多厌恶。汤显祖一生得四子,其中大儿士蘧尤为聪慧,3岁识经书,5岁颂《三都赋》,12岁即读完历代正史,19岁“文章惊动两鸿师”[17] 593,然而20岁参加秋试失利,三年后竟因一场疟疾命赴黄泉。汤显祖先后作诗40余首悼念亡子,其中如“门阑几尺通天水,不合生儿望作龙”[18] 591“不应天上文章府,要得人间破锦囊”[19] 694等诗句,既表达了自己不应过分望子成龙的忏悔,也流露出不幸丧子的伤感。在二儿大耆前往南京处理兄长丧事,并想留在南京游学时,汤显祖十分关心,既写下了“虽为县长儿,饥寒在身口”[20] 602的牵挂,也寄托了别样的期望:“游闲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21] 602此时,游学在他的脑子里竟然与“游闲”等同了。在《邯郸记》中,他发出了“状元曾值几文来 ”[22] 2466的愤慨。待到晚年,他更是大彻大悟,写下了意气并不高昂但却分外贴切的《粒粒歌》留与后人:

米粒粒,我所入,不爱惜之真可泣。书篇篇,我所笺,不爱惜之真可怜。何足可怜何足泣,窖粟藏书争缓急。清远楼头笑一场,后辈谁开玉茗堂?无人解种丰年玉,不作书囊作饭囊[23] 739。

汤显祖这种近乎于赤祼祼的世俗的教育后代的诗句,既揭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深刻哲理,也是对数千年“学而优则仕”教育观念的一种颠覆,但更多是寄希望于后辈们沿袭耕读人家传统,在“金马玉堂富贵输他千百倍,藤床竹几清凉让我两三分”[24] 119-120状态下快活地生活,这在他第三个儿子汤开远参加秋试中举后,他丝毫不高兴,反而给儿子写了封“儿举于乡,父叹于室矣”[25] 1539的信笺中也可得到印证。推而及之当代,由于“官本位”观念在民众的潜意识中依然存在,学历仍然是各行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尚有待于深化,故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至今仍是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绝大多数学校、家长、学生都在为所谓的高升学率废寝忘食,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育人”这一重要的教育核心。由此反观汤显祖在中晚年对科举制度的厌恶态度,难道今人不应有所启示吗!

4 结语

大凡优秀的作品皆因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而不朽,《贵生书院说》即是其中之一。汤显祖在该文中将“贵生说”和“大人之学”结合阐发出来的观点,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人本主义色彩且近似于一个“有位者”在道德层面上的自省,在封建时代不断地被现实所撕裂,想要彻底地实现也几乎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却表明了他所接受的泰州学派平民教育主张已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汤显祖的这一教育思想与他努力付诸于倡建徐闻贵生书院、创办遂昌相圃书院、议建临川崇儒书院的办学实践[26],对深化当今正在进行的中国教育改革不无裨益。

[1] 李鸿渊.论汤显祖的“贵生说”的思想渊源及文学史意义[J] .戏曲研究,2006(2):132.

[2] 王小岩.汤显祖贬谪徐闻与他的《贵生书院说》[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3):113.

[3] 黄建荣.汤显祖致力教育的主要原因[J] .江西社会科学,2001(3):162.

[4] 汤显祖.贵生书院说[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5] 刘应秋.徐闻县贵生书院记[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年谱.1980.

[6] 刘世杰.汤显祖被贬徐闻典史原因考略[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2-03.

[7] 汤显祖.寄帅惟审膳部[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8] 王辅之.徐闻县志[M] .清宣统三年(1911).

[9] 汤显祖.与汪云阳[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0] 邹元江.汤显祖新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1] 汤显祖.答徐闻乡绅[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2] 汤显祖.遂昌县相圃射堂记[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3] 汤显祖.智志咏示子[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4] 邹迪光.汤义仍先生传[M] //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 汤显祖.答李宗诚[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6] 汤显祖.相圃书院置田记[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7] 汤显祖.重得亡蘧讣二十二绝[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8] 汤显祖.庚子八月四日五鼓,忽然烦闷,起作三首[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19] 汤显祖.偶触觉华编[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20] 汤显祖.念大耆久秣陵,讯王巽父堪汪生继曾[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21] 汤显祖.望耆儿二首[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22] 汤显祖.邯郸记[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23] 汤显祖.粒粒歌[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24] 陈炌.酉塘公传[M] .毛效同,笺校.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5] 汤显祖.与男开远[M] .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26] 张发祥.明代抚州书院述略[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411-416.

“Pay Attention to Life” and “How to Learn to be a Useful Person”: A Reconsideration of Tang Xianzu’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Its Modern Enlightenment

HUANG Jian-rong1,SU Li2,LIU Chang-yan3

(1.SchoolofLiteratureandLaw,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2.HumanitiesCollegeof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shu215500,China;3.FuzhouRadioandTelevisionStation,Fuzhou344000,China)

Tang Xianzu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pay attention to life” and “how to learn to be a useful person”, which are respectively the goal, starting point and way of realizing his common people’s educational thoughts.The two support and integrate into each other.The theory of “pay attention to life” indicates Tang Xianzu followed one of the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the feudal soci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civilizing common people.The theory of “how to learn to be a useful pers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ang Xianzu’s describing how to “pay attention to life”.Liu Yingqiu further analyzed the theory.Tang Xianzu’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his practice of running school, which were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pay attention to life” and “how to learn to be a useful person”, are enlightening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Tang Xianzu; the theory of “pay attention to life”; the theory of “how to learn to be a useful person”; educational thought; Liu Yingqiu

2016-08-10

黄建荣(1954—),男,江西临川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训诂学、楚辞学、地方文化研究。

G40-02

A

1674-3512(2016)03-0279-06

猜你喜欢
贵生朔方徐闻
安阳好
一双布鞋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助农亩均增产200多斤!徐闻和安镇公港村供销社携手广东恒兴共促虾农长效增产增收
徐朔方《高濂的生平和他的玉簪记传奇》手稿
赵雁君
“曹灿杯”湛江展区终极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徐闻举行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采笋
“朔方论坛暨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