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刘 龙
(1.大理州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3)
大理州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探究
刘丽1,刘龙2
(1.大理州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0;2.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671003)
在对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特色资源建设特点及存在问题,并以大理州各级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工作为个案,对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审视。
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
[DOI]10.3969/j.issn.2096-2266.2016.09.013
图书馆特色资源,是指图书馆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重点,有目的、有步骤地搜集整理、存贮分析和传递适应本地区需求和科研需要的文献信息。作为民族地区图书馆而言,民族地方文献是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的综合反映,对了解过去,指导现在,探索未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理白族自治州共有公共图书馆13个,其中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1个,县级二级图书馆3个,县级三级图书馆9个。全州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达112.3万册,在这些藏书中包括大量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献资源,是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检索、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作了调查统计。其中,大理州图书馆现有藏书400 000册(件),民族地方文献藏书41 760册(件),以南诏大理史、白族文献,非遗传承人作品实物文献及传承人音乐录音资料、地方党史资料、部门志、大理民族旅游、金石拓片、大理地方人士著述、白族家谱、大理民俗风光照片等为特色,建有南诏大理地方文献数据库、非遗资料库。大理市图书馆馆藏总量为113 026册(件),其中地方文献28 732册。收藏的《民国丛书》、佛经、地方志、滇人别集等地方古籍善本特色显著。祥云县图书馆藏书总量60 000册,其中地方文献4 400册,以本县籍文艺工作者创作作品的剪贴集、手稿,古籍、党史资料为特色。弥渡县图书馆藏书总量64 692册(件),地方文献藏量不详。藏书中的花灯歌舞音像制品、剪报资料27册近10 000件较有特色。巍山县图书馆藏书总量71 218册,其中古籍文献6 060册及部分彝族、回族研究资料、县情资料、民间文学资料等地方特色突出。云龙县图书馆藏书40 578册,以地方志、文史资料为特色。洱源县图书馆藏书50 790册,其中包括中医古籍、地方志、大理籍人士别集等古籍文献6 979册;鹤庆县图书馆总藏量70 696册,其中地方文献11 400册。收藏的木刻版经书、历代县志、鹤庆地方史料、族谱等特色鲜明,建有鹤庆县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剑川县图书馆藏书63 137册,其中古籍、地方文献23 140册,形成了以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手稿、地方志等文献及白族木雕、石雕、白族服饰、白族壁画、白族土陶金属制品图案摄影卡片为特色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南涧、永平、漾濞县图书馆拥有藏书3万至5万册,由于藏书总量偏少,地方文献藏书数量较少,特色不突出,资源建设有待加强。
从调查结果看,大理州13家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主要为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古籍文献、地方特色旅游、民族民间艺术音像制品等。这些资源是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各馆的特色和价值。
(一)地方性突出,资源内容丰富
大理州各县市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近年来,随着大理州属各县地域文化研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公共图书馆本着弘扬民族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制定了本馆特色资源建设规划,在收集和整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献资源过程中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已逐步形成了各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多样化文献资源。如大理州图书馆在原有南诏大理历史文献、白族文献特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以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重点,收集了大理州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作品实物原件,录制了大理州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录音资料,组建了“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剑川县图书馆在近现代剑川籍名人著述、手稿收藏基础上,重点收集了本子曲、白族调手抄本及阿吒力佛经等白族文献;弥渡县图书馆自1986年开始收集《云南日报》《大理日报》等报刊中关于弥渡县和弥渡县人撰写的稿件,制作剪报册,至今已汇集成27册,共收录近10 000多件稿件,这些稿件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弥渡县30多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同时结合“花灯之乡”创建活动,依托“小河淌水研究会”“白子国研究会”等协会,收集到大量白子国文献资料及花灯歌舞音像资料。这些资源充分体现了各县(市)的特色和民风民俗,极大地挖掘和丰富了大理州各县市的特色文化和独有文化。
(二)载体形式多样,资源保存良好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载体形式多样,不仅有各种图书、报刊、拓片、手稿、宣传册、书画、会议录等,还有剪报、音像制品、统计图表、图片、照片、电子书,以及反映少数民族民间工艺制作水平的工艺品实物原件等各种类型或载体的文献资源。从资源表现形式来看,突破了文字、图片等传统形式,收藏有音频、视频、实物等资源,形成了纸质文献、图片、影像、声音、实物相结合的立体收藏,表现形式更为生动形象。各馆均分别设有专室、专柜收藏,并设专人保管,总体而言,资源保存状况良好。
(三)版本价值较高,史料价值独特
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收藏有部分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较高的文献,堪称民族地方文献中的精品。如剑川县图书馆收藏近代著名白族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白话文运动先驱赵式铭先生著述手稿28种80册,内容涵盖政治、哲学、历史、语言、文学、水利等方面,其中《白文考》是近人研究白族语言文字的重要著作,学术价值较高。白族著名学者赵藩、周钟岳、赵甲南等人的手稿也多有收藏。随着历史的远去,这些著名白族学者亲笔书就的手稿资料就显得弥足珍贵,不仅其内容仍有学术研究价值,手稿本身也具有了日趋珍贵的文物价值。又如成于明清之际的《南诏野史》是记录南诏大理历史的重要文献,该书流传版本较多。大理市图书馆收藏的《南诏野史》不分卷,残本,一册,为晚明抄本。经与明阮元声刻本校对,颇有不同。该馆珍藏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残卷)》卷轴装一卷,经鉴定为南诏后期写本,更是稀世珍本,可与敦煌卷子相媲美。还收藏有碑刻拓片、契约、书画、谱谍等较为特殊的白族及彝族古籍。重要者如《大理州图书馆馆藏契约原件》《白族无名氏女画家画册》《蒙化高族族谱》,大理史城《董氏族谱》及数量较多的汉文碑、白文碑、梵文碑拓片,是研究白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存藏的白族契约文书原件,年代久远,早至清初,晚至民国年间,已成为重要的文物。又如大理州图书馆存藏的《大理州存彝文》,是大理州迄今为止仅有的一卷古彝文,经抢救,装裱为两册。经彝文老学者罗国义鉴定,内容是占卜和医药,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实为珍本。地方志中的《弥渡县志》(1936年稿本)、杨金铠纂辑的(民国)《鹤庆县志》十二卷及不著纂修人姓名的(民国)《宾川县志稿》等,在朱士嘉编辑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就未予著录。由明庄诚辑,清马步云续修的《东晋湖志》系道光三十年刻本,有“督部堂林(即林则徐)续修东晋湖志,道光三十年刊,七村藏版”牌记。据考证,东晋湖为大理赵州(今凤仪)重要陂塘,是志为明清间官府解决当地水利纠纷文告记录资料〔1〕。这些经世致用之书在今天确实起到了“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珍藏价值和独特的史料价值。
(四)规模普遍较小,利用情况欠佳
虽然大理州13家公共图书馆都建有地方文献专室或专柜,但由于重视程度、自身基础条件、经费投入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各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除大理州图书馆外,资源建设规模普遍较小。主要表现在:①藏量少。除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剑川县图书馆的民族地方文献藏量上万册外,其他馆的藏量普遍只有几千册,少的只有几百册,种类不齐全,藏量极其有限。②资源重复建设。有的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主要依靠当地编撰单位和个人捐赠,品种较少,复本量多的达到10多册。由于各馆在收集工作上各自为政,资源建设上无法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协调,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出现小而全的局面。这与各县民族众多、文化多样、人文风情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极不相符。
(一)特色资源建设的资金问题
购书经费一直是困扰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各馆在评估定级考核指标中财政拨款总额及财政拨款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比率项均已达标,实际情况是经费中的大部分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开支,造成人员经费增加,事业经费不足的局面。据笔者调查,县(市)级公共图书馆中,除弥渡县图书馆从2013年起,购书经费增至15万元外,其他馆每年的购书经费一直保持在2万元至7万元之间,只是在遇到评估定级的年份,为了达标,会临时增加一定经费,如永平县图书馆为迎接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2012年的新增藏量购置费达到12.5万元,这种情况在大理州公共图书馆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13家公共图书馆中,仅有大理州图书馆每年有列入州级财政预算的10万元古籍地方文献专项经费,其他馆的民族地方文献购置费没有单独列支,有限的购书经费主要用于一般图书的采购,民族地方文献获得渠道主要以赠送为主。除大理州图书馆有6 744册云南民族电子书外,其他各馆的资源主要还是以纸质文献、音像资料为主,电子文献藏量几乎为零。特色资源建设所需硬件设备严重不足,就是条件相对较好的大理州图书馆至今也没有专门针对地方文献的应用软件,导致已经全文数字化的文献无法正常阅读。经费的欠缺使得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二)特色资源建设的质量问题
大理州13家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的质量水平差距较大。调查结果显示,除大理州、大理市、鹤庆县、剑川县图书馆外,漾濞、南涧等县图书馆近年来特色资源建设力度较其他县稍有不足,效果不甚明显。这一方面与各县图书馆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县,其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条件相对成熟。部分馆虽然收藏有地方文献,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特色化的资源,一些好的、能够反映地方民族特色的资源由于没有长期坚持收集,导致特色资源重复建设,内容较少,价值较低〔2〕39-46。从资源学科分类来看,重视社科文史类文献,忽略科技、应用技术方面文献的收集;与本地名人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多,与普通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少,特色资源建设的内容质量和数量都亟待提升。
(三)特色资源的整理利用问题
能对收集到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理的只有大理州、剑川县等为数不多的几个馆。大理州图书馆馆藏民族地方文献除可以采用主题词检索外,还对馆藏南诏大理史、白族学研究论文、期刊资源作了整合,编制了6 936条专题目录索引,以及4 228条“大理州文史资料篇目索引”供读者查询。剑川县图书馆编撰了《剑川古今文献述略》,并以《剑川县文史资料专辑》的形式印行,系统概述了从明正德年始至2006年止500多年来的剑川古今文献,对馆藏文献作了有效的揭示整理。实力相对较弱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仅限于登记和简单的编目,被动等待读者上门查询,对文献的整理利用关注不足,给民族地方文献的利用带来很多不便。现有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分散于各个不同的机构和部门,没有建成资源种类齐全、可供网上查询的数据库和网络共享平台,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能充分发挥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潜在的价值,特色资源服务方式有待创新。
(四)特色资源建设的数字化问题
大理州各级公共图书馆注重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现代化技术装备来加强本馆的数字化建设,推广数字化服务。2012年4月,配合大理学院图书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南诏大理文献专题数据库”项目的实施,大理州图书馆及大理市、鹤庆县、弥渡县、巍山县、洱源县、祥云县图书馆与大理学院图书馆合作,开展馆藏南诏大理古籍文献的全文数字化制作,共完成115种、395册南诏大理古籍文献原始资料的数字化。2012年8月,经鹤庆县政府批准,列支67 000元建成“鹤庆县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这是云南省首家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2015年,大理州图书馆、巍山县图书馆作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资源联合建设单位开展了地方文献数字资源联合建设项目,大理州及12县(市)志、州县文史资料,以及独具民族地方特色的《蛮书》《陈翼叔诗集》等作为数字化加工首选资源,标志着大理州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加工工作步入正轨。总体而言,全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起步晚,程度较低,开发获取不易。以“鹤庆县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为例,该数据库有文献356种,合计95 755页,含地方志、地方史料、家谱族谱、木刻版经书、名人书画作品、个人作品、非遗资料、李宗黄个人资料等。其中较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族谱家谱资料、李宗黄个人资料在网上仅能查询到目录,详细数据只能到李宗黄文物馆等文献提供单位查询〔3〕,给特色文献的利用带来很多不便,不能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
(一)做好特色资源建设规划
做好特色资源建设规划,有利于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形成资源体系,发挥整体优势。各级公共图书馆应在全州统一规划的框架下,以本馆实际、地方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发展需求为依据,以馆藏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为突破口,具体制定本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专项规划。如大理州图书馆应承担大理地方民族特色资源信息中心的职能,可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总体规划确定为南诏大理文化、白族文化、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等;巍山县图书馆的南诏文化、彝族文化、特色饮食文化;宾川县图书馆的鸡足山佛教旅游文化资源;云龙县图书馆的古桥梁文化、盐文化资源等等。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多我精”为目标,形成独具民族、地方特色的馆藏品牌。
(二)拓展特色资源建设内容,突出建设重点
应本着广泛征集,重点收藏的原则,明确本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长期坚持,形成规模化、专题化的特色馆藏格局。如剑川县图书馆可依托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重点对剑川白曲特色资源进行系列化的建设,及时将与剑川白曲有关的资源列为本馆民族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收集,尤其是注重对原始资料的采集,进而打造剑川县图书馆的特色品牌。南涧县图书馆依托“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系统收集南涧跳菜系列节目、文艺资料、注册商标、各级跳菜传承人资料,以及与跳菜相关的音乐、舞蹈、刺绣、传统手工艺品、文学作品等,形成文献、口头、实物、场景相结合的,规模化的南涧跳菜特色资源。
(三)扩宽特色资源采集方式,提高采访质量
目前,大理州公共图书馆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采集主要通过订单、现场采访以及呈缴、捐赠的传统方式,这与大理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与传播需求极不相符。因此,各图书馆应按照全面收集、重点收集和特色收集的三个要求,扩宽特色资源采集方式,如大理州图书馆在实践中通过①依靠专家重点征集。本地专家学者往往有较深的图书馆情结,如已故白族学者马曜、张旭,以及张文勋、张锡禄、杨政业等诸先生,无私将自己的著述第一时间捐赠给图书馆收藏,形成了大理籍人士著述重点专藏。②举办活动,全面收集。如弥渡县文联李毕及其母亲李彩凤(国家级传承人)应邀到“大理州图书馆文化知识讲坛”作“弥渡民歌的前世今生”讲座,给图书馆捐赠包括《月亮天上走》《太极顶志》等在内的弥渡地方文献16册及李彩凤演唱歌曲录音资料。③以展征藏,特色收集。如出生于周城白族扎染世家的市民杨银在观看“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展”后,特意将自己多年探索扎染染色工艺积累的《扎染花样》《扎染色样》捐赠给大理州图书馆收藏。④深入现场,多元收集。如在连续承办的十七届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古街场“原生态民族民间歌手对歌赛”上,采取现场录音的方式采集包括大本曲在内的民族民间表演活动数据资源60多盘。2014年启动“大理州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录音资料制作项目”,通过录音方式,对全州列入国家、省、州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音乐类(含声乐、器乐)非遗传承人演唱、演奏的传统音乐曲目作录音,采集到总时长约600分钟的大理州音乐类非遗资源。多种形态并存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决定了要采取多元化的收集渠道,才能收到显著效果。
在特色资源的收集工程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首先,注重少数民族口头资源的征集。对以活态形式广泛留存于民间的大理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要采用数字技术,使传统歌谣、故事、技艺等通过口头、实物、场景相结合的传统文化事项能够及时被记录并以接近原样的方式得以呈现和传播,以音频或视频方式进入文献系统,以保存更加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4〕。其次,加强网络资源等新资源的征集。通过超级链接,建立地方信息资源导航库,下载民族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第三,资源建设工作必须贴近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生活,积极吸纳本地民众的参与。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将民族民间文化还原并置身于其生存的环境之中,才能够获得最本土性和原生态的资源。
(四)加强合作共享,创新特色资源服务模式
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是一项投入多、周期长而见效慢的工程,鉴于大理州公共图书馆的资金、人员和技术力量有限,独立完成本地区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及资源整合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应寻求与其他文献机构的合作,走共建、共知、共享之路。①系统内资源合作建设。即加强与博物馆、档案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系统内特色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大理州图书馆在组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过程中,通过州文化局领导的协调,系统内的非遗中心、群艺馆以及各县市文体局对非遗资料、传承人作品实物文献征集、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录音资料制作给予大力支持,共享了大部分申遗文档、传承人资料。同时要加强图书馆系统内的合作,如大理州图书馆可以通过远程访问系统,共享大理大学图书馆拥有的数字资源。还与巍山、剑川、弥渡等县级公共图书馆采取交换、复制、委托征集等方式互通有无,取得一定成效。②跨系统资源合作建设。加强与文史部门、社科类、科协、史志办、文联、学术团体等文献生产部门的交流与信息沟通,开展多元合作,广开征集渠道〔2〕39-46,探索共建共享理念下的大理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模式。为提高本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效率,在进行特色资源建设时,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进行服务型特色资源建设,提供个性化的、独有的、与众不同的服务活动〔5〕,使得本馆的特色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五)加快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步伐
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是网络时代地方文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化和延伸。地方文献数字化不但能减少珍贵地方文献资料的破损、遗失,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扩宽民族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途径,促进地方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在现代转型走向新生。为此,大理州各级公共图书馆要把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作为特色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本着弘扬大理民族文化,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制定本馆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规划。应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图书馆自制专题数据库的成功经验,根据用户需求,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大理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工程,并实现特色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
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是一项周期长、涉及面广,专业性、技术性、研究性极强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放眼长远,立足现在,制定有关文献征集、收藏、揭示、展览、科研、数字化等方面的发展战略,明确阶段性发展任务和目标,然后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大理州各级公共图书馆应以本馆实际、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需求为依据,确定本馆民族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的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一套具有本馆特色的规范化的文献采集模式,确保采集文献的数量、品种和质量,不断尝试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创新特色资源服务推广模式,以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吴棠.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125-127.
〔2〕吴高.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特色主要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6(1):39-46.
〔3〕崔琼芬,杨萌.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库建设初探:以鹤庆县图书馆为例〔J〕.云南图书馆,2012(4):84-86.
〔4〕胡立耘.论本土知识的数字化处理〔J〕.图书馆建设,2016(3):22-28.
〔5〕曹德玉.对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若干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8):236-240.
〔Abstract〕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Dali Prefecture Library,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ting problems of featured resources construction with case study on the featured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 all level public libraries in Dali Prefecture.
〔Key words〕Dali prefecture;public library;national local document;featured resource
(责任编辑黄正良)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d Local Document Resources of Public Library in Dali Prefecture
12
Liu Li,Liu Long
(1.Dali Prefecture Library,Dali,Yunnan 671000,China;2.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G25
A
2096-2266(2016)09-0064-06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014Z139)
2016-06-01
2016-07-06
刘丽,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民族地方文献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