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敏
(福建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福州 350118)
解析系列电影《饥饿游戏》中的多模态隐喻
——以学舌鸟为例
何建敏
(福建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福州350118)
多模态隐喻研究冲破语言文字的束缚,将隐喻研究拓展到与人类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相关的符号系统。文章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了系列电影《饥饿游戏》第一部和第二部中学舌鸟的多模态隐喻,指出在电影中主要运用图像和口语符号模态,其他模态配合增强表达效果;在隐喻映射方式上,不仅有具体喻具体的方式,也有抽象喻具体的方式;通过多模态隐喻将不同的喻义赋予学舌鸟这一虚构形象,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多模态隐喻;电影;《饥饿游戏》;学舌鸟
电影《饥饿游戏》改编自苏珊·柯林斯所著的同名科幻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帕纳姆(Panem)的虚构国家,该国家由13个区和1个国会区(Capitol)组成。由于物资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13个区发生了暴动,结果12个区被打败,第13区被毁灭。为了统治和震慑12区的国民,统治者规定每年举行真人秀节目“饥饿游戏”,每个区选出一男一女作为“贡品”,在人工设置的竞技场中相互厮杀,直到最后一个活下来的是胜利者。在第74届“饥饿游戏”比赛中,来自第12区的凯特妮斯(Katniss)自愿代替不幸被抽中的妹妹波丽姆(Primrose)参加比赛。电影第二部是有关第75届“饥饿游戏”。“饥饿游戏”每隔25年便会扩大举办规模,称为“大旬祭”活动。第75届“饥饿游戏”规定从以往的获胜者中选出一男一女“贡品”,因此男女主人公又重返“饥饿游戏”竞技场。电影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及特技,通过视觉和听觉将这个故事成功地展现出来。
几乎各个民族都有用动物隐喻某种特殊意义的习俗。人们利用动物身上具有的某些特征,赋予其感情色彩,表达本民族的世界观。这些动物可能是人们身边真实存在的物种。比如在中国,鹤象征着长寿,人们常把鹤跟青松画在一起,表达“鹤寿松龄”这一美好意愿;年长的人去世被称为“驾鹤西游”。猫头鹰在西方象征着智慧,比如as wise as an owl这一谚语,表达的就是像猫头鹰一样具有智慧。还有一些动物是人们根据现实存在的不同动物,加以组合提炼,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动物形象。比如中国的龙具有蛇身、蜥腿、鹰爪、鹿角、鱼鳞。龙象征着高贵、权势和尊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而西方的龙则是长着翅膀的巨大蜥蜴,口中喷火,象征着邪恶。因此,动物的不同比喻意义反映出该民族的文化、心理及价值观念。在电影中,学舌鸟(mockingjay)是一种虚构的鸟,观众对其是陌生的。在影片的情节进展过程中,其逐步被赋予丰富的喻义,最后成为被压迫人民反抗暴政的标志,是被压迫人民精神追求的象征与形象代表。
Lakoff和Johnson两位学者在其出版的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中指出,隐喻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1]。之后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隐喻研究热潮,然而多数研究都集中于语言层面,忽视了其他符号或艺术形式,比如图像、声音等也能用来表达和构建隐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隐喻研究从纯语言学领域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领域。“隐喻不仅仅出现在语言中,在静止和移动的图像、声音、音乐、手势,甚至触觉和嗅觉及它们各种变换中存在。”[2]463
隐喻包括源域(source domain)、目标域(target domain)和映射关系(mapping relation)。单模态隐喻是“目标域和源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3]23,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3]24。从广义上来说,“如果一个隐喻的目标域、源域和(或)映射特征至少由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其中一种可以是语言),或感知模态呈现,就可以是多模态隐喻”[2]463。多模态隐喻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可以用来研究广告、漫画、音乐、电影等。模态指“用特定的感知过程识解的符号系统”[3]22。Forceville将模态与人的五种感觉一一对应起来,模态的类别分为:图像或视觉模态(the pictorial or visual mode);听觉或音波模态(the aural or sonic mode);嗅觉模态(the olfactory mode);味觉模态(the gustatory mode);触觉模态(the tactile mode)。由于这种分类太过粗糙,不便于分析,他进而又将视觉模态分为图像符号(pictorial signs)、书写符号(written signs)和手势(gestures);听觉模态分为口语符号(spoken signs)、声音(sounds)和音乐(music),所以总共有九种模态[3]22-23。
在隐喻的映射方式上,主要是以具体的事物隐喻抽象的事物,目的是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TIME IS MONEY,用金钱对人们的重要性来比喻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就像金钱一样具有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还存在以抽象隐喻具体、具体隐喻具体及抽象隐喻抽象[4-5]。比如,“优乐美奶茶,捧在手心里的挚爱。”这句广告词用抽象概念“挚爱”隐喻具体的奶茶;“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这里用具体的“太阳、花朵”隐喻具体的“青少年”;“青春是一种不断的陶醉。”用抽象概念“陶醉”隐喻同样是抽象概念的“青春”。
隐喻通常是将一个熟悉的事物与一个不熟悉的事物并列,让人们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建立起想象丰富的联系。这种相似性可以是事先存在的,也可以是临时创造的。电影中出现的隐喻大多是创造性的[6]。人们熟悉的事物构成源域,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构成目标域。隐喻意义的理解就是将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域特征的目的。“人类要认识周围的世界,探索未知的领域,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借助已知的概念系统,并将此映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7]100“隐喻可以扩大人们认识一些尚无名称或尚不知晓的事物的能力。”[8]比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中,用人们熟悉、具体的“车轮”来比喻抽象、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历史发展的轨迹”[9],人们就更容易理解历史发展轨迹的特征,即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人们熟悉的事物除了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在人类的语言发展初期,人们为表达周围事物和诸种思维的需要,往往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具体比喻抽象,可在文明达到高度发展以后,人们往往会借助抽象事物来比拟具体事物。”[4]9这些抽象事物所表达的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所熟悉。比如上文提到的奶茶广告词,用人们熟悉的“挚爱”这一抽象概念比喻广告中人们相对陌生的奶茶,表达对该奶茶的喜爱,达到吸引人们去购买的目的。
学舌鸟是影片中虚构的一种鸟,犹如一张白纸,故事开始时并不具有任何隐喻意义。电影中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喻义逐步赋予该形象,使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故事的精神中心。电影中学舌鸟以胸针、声音、模拟服饰等不同方式出现,这里其实涉及多模态转喻。由于本文主要从多模态隐喻角度探讨,对此内容不作讨论。下面根据每个隐喻表达所主要使用的模态分类讨论电影第一部和第二部中出现的学舌鸟隐喻意义。
1.图像符号和口语符号模态为主的隐喻
(1) 学舌鸟是保卫在这一隐喻中,学舌鸟是以胸针的形式出现。女主角凯特妮斯在市场上得到一枚学舌鸟形状的胸针。在她所在的区挑选“贡品”仪式前,她将该胸针送给她的妹妹波丽姆,说:“这学舌鸟胸针能保护你,只要带在身上就不会有灾祸。”(It's a mockingjay pin. To protect you. As long as you have it, nothing bad will happen to you.)另一处是凯特妮斯自告奋勇替妹妹参加饥饿游戏,在出发往国会区前,她妹妹又将胸针送还给她,并说:“这个可以保护你。”(To protect you.)在这两个场景中,这一隐喻主要通过图像符号模态即学舌鸟胸针引出目标域“学舌鸟”。源域“保卫”通过口语符号模态即姐妹间的对话引出。这两种模态同时运用,向观众暗示“保卫”和“学舌鸟”之间的共同点。通过这一隐喻,将“保卫”这一观众熟悉的概念投射到电影中创造的观众陌生的形象学舌鸟上,唤起“学舌鸟是保卫”这一隐喻,让观众了解学舌鸟具有的一个喻义,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影所展示的主题内容。在该隐喻中图像和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在第一处中,目标域“学舌鸟”先出现,凯特妮斯先在市场上得到一枚学舌鸟胸针。但此时源域并未出现,观众只知道它的名字叫“学舌鸟胸针”。而后在将胸针送给妹妹时,通过对话将源域引出。目标域和源域的呈现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差,而且在源域点明之前,目标域不止一次出现。目标域这一陌生形象先出现,引起观众的好奇,制造悬念,吸引注意力,使观众想弄清楚“学舌鸟”到底表达什么意义。随着人物对话的出现,再引出该隐喻的源域。
(2) 学舌鸟是胜利这一隐喻中,模态的运用与上文“学舌鸟是保卫”隐喻相类似。凯特妮斯前往饥饿游戏竞赛场,临行时,服装设计师辛纳(Cinna)偷偷将学舌鸟胸针别在凯特妮斯胸前,并说:“不允许我下注,如果能的话,我赌你赢。”(I'm not allowed to bet, but if I could, I'd bet on you.)在残忍的游戏中,有了学舌鸟的庇护,凯特妮斯就能得到精神支持,获得战斗的勇气,坚持到最后的胜利。隐喻中目标域“学舌鸟”由图像符号模态即学舌鸟胸针呈现,源域“胜利”由口语符号模态即辛纳说的话呈现。通过电影场景,使观众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建立起丰富的联想关系,学舌鸟所包含的意义更加丰富。
在电影第二部中,凯特妮斯第二次参加饥饿游戏,临行前,类似的一幕重现,辛纳边说“记住,我仍然押你赢,火焰女孩”(Remember, I'm still betting on you, girl on fire),边将学舌鸟胸针别在凯特妮斯衣服上,表达的是同样的隐喻意义。
(3) 学舌鸟是团结在电影第二部中,在凯特妮斯第二次参加饥饿游戏,前往国会区的火车上,第12区带领者及抽签人艾菲(Effie)特意戴着金色假发,看着凯特妮斯金色的学舌鸟胸针,对皮塔(Peeta)和黑密曲(Haymitch)说:“凯特妮斯有金色学舌鸟胸针。我有我的金发,我也要给你们两位一点金色的东西……我们的标志,显示我们是个团队。”(Katniss has her gold mockingjay pin. I have my hair. I'm going to get you two boys something gold. … A token, show that we are a team.)在这则隐喻中,目标域“学舌鸟”由图像模态即学舌鸟胸针呈现,并着重强调它的金色。正是这种颜色将四个人联系在一起,显示他们是一个团队。源域“团结”由口语符号模态即艾菲的话呈现。他们以金色(学舌鸟)为中心团结起来,金色成为联结他们的纽带。
凯特妮斯和皮塔是参加游戏的选手。黑密曲是往届饥饿游戏胜利者,现在是他们两人的指导老师。艾菲来自国会区,是抽签者,其实整个事件与她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但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她并没有将自己置身事外,并由她口中说出了要以金色(学舌鸟)为标志,显示他们是一个团队。影片后面的故事展示艾菲也参加到了反抗者的队伍中,这些表明学舌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团结不同的人一起反抗总统斯诺(Snow)的残暴统治。
2.图像符号模态为主的隐喻
(4) 学舌鸟是火焰在比赛开始前,选手乘坐罗马式战车参加游行,以便让观众熟悉。在这场景中,观众第一眼注意到的是凯特妮斯的外形装扮是一只鸟的形象。凯特妮斯穿着黑色的衣服,肩膀上的装饰类似羽毛。脸部两腮化妆用了比较深的颜色,显得比较凹陷,使颧骨和鼻子更突出,整个脸部造型就像一只鸟的头。在该电影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画面是凯特妮斯身后燃烧着熊熊烈火。在她出场的同时传来观众的惊叹声和欢呼声,主题音乐响起。由于凯特妮斯此时代表的是学舌鸟,通过将火焰与学舌鸟(凯特妮斯)二者图像的叠加,唤起该隐喻“学舌鸟是火焰”。在西方文化中,火代表着生命、希望。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得火种,送给人类。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同样也是在希腊神话中,不死鸟(phoenix)每隔五百年就会采集各种有香味的树枝和草叶,然后引火自焚。在留下来的灰烬中,会出现重生的幼鸟。此时,火象征着生命。
在该隐喻中将火的喻义投射到学舌鸟身上,让观众联想到学舌鸟像不死鸟一样,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勇敢,给被压迫的人民带来希望。在这则隐喻中,源域“火焰”和目标域“学舌鸟”主要用了图像的形式,通过画面叠加的方式呈现。影片中观众的欢呼声、惊叹声,这些非言语声音模态及背景音乐模态加强了该隐喻的表现力,使观众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电影创作者意欲表现的隐喻内容,了解学舌鸟的象征意义。在凯特妮斯第二次参加饥饿游戏,入场时,也有类似的画面,表达了同样的隐喻内容。
3.声音和口语符号模态为主的隐喻
(5) 学舌鸟是生存在饥饿游戏竞赛场内,凯特妮斯和来自第11区的露(Rue)结成联盟。在凯特妮斯和露分开之前,她们需要选取一个见面的暗号。露看到凯特妮斯衣服上别着的学舌鸟胸针,然后就吹起口哨,于是远处传来学舌鸟模仿口哨的叫声。这时凯特妮斯说:“学舌鸟,太好了。”(Mockingjays. That's great.)接着凯特妮斯吹了她的口哨,远处又传来学舌鸟模仿的叫声。这时露说了一句话:“如果我们听到这个,意味着安全,很快就会回来。”(So if we hear that, it means we're okay and we'll be back soon.)如果在会合地点学舌鸟模仿发出了她们各自的口哨声,说明她们各自生存了下来,暂时是安全的。
在这一场景中,源域“生存”由口语符号模态呈现,目标域“学舌鸟”首先由图像符号模态即学舌鸟胸针呈现,而后由非言语声音模态即学舌鸟的叫声呈现。凯特妮斯又说出了是学舌鸟,通过口语符号,进一步点明这种叫声是学舌鸟发出的。而此后又出现一次由非言语声音模态呈现的学舌鸟叫声。因此,在这则隐喻中,目标域“学舌鸟”以声音模态为主,由图像符号模态和口语符号模态相互配合呈现。电影创作者如此大费周章,主要是为了向观众展示学舌鸟的叫声,让观众明白这种叫声是学舌鸟的。在观众明白之后,由露的话语点明了学舌鸟在此场景中的喻义,引出该隐喻的源域“生存”。只要能听到学舌鸟模仿的叫声,就表明她们还活着,学舌鸟成为生存的信号。
4.手势和声音模态为主的隐喻
(6) 学舌鸟是反抗在电影第二部中,凯特妮斯获胜后,需要全国巡回演讲,第一站是第11区。演讲当中,艾菲代表官方给她准备了演讲稿,演讲稿的内容是让她按照惯例简要对该区死去的选手致一段悼词,而后重点是表达对政府的感谢,达到抚慰人民的目的。但是当凯特妮斯看到演讲现场播放着的露的影像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没有按照演讲稿的内容演讲,而是真情流露地讲到比赛中与露的友谊,表达无法救露的歉意,从中流露出对“饥饿游戏”竞赛的不满。当地一个老者,在凯特妮斯演讲完后,举起左手,用三根手指轻触嘴唇,然后再伸出来对着凯特妮斯,同时口中吹着学舌鸟叫声的口哨。接着在场的所有观众都做出了同样的手势。这个手势在电影中有特定的意义,表达的是对对方的感谢和钦佩。老者马上被政府人员拖走并当场枪杀。凯特妮斯看到后,情绪激动地说:“斯诺,他来找过我。他担心各区人民会造反。”(Snow, he came to see me. He's worried about rebellion in the districts.)
在这一隐喻中,凯特妮斯讲述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出不满的情绪,是与政府的本意相违背的。而老者用手势表达了对凯特妮斯的敬意。因此在统治者看来,该行为表达的是对政府的抗议。而后凯特妮斯的话语进一步强调了老者的行为在此处带有“反抗”的意味。将代表学舌鸟的口哨声(目标域)与表达“反抗”(源域)的手势并置,激起该隐喻“学舌鸟是反抗”,而口语符号模态即凯特妮斯说的话进一步强化了该隐喻主题。
1.隐喻与电影情节的发展
在电影中每次学舌鸟形象的出现都与情节发展紧密相关,电影中学舌鸟隐喻意义的出现顺序如下:第一次参加饥饿游戏(即电影第一部):保卫、火焰(生命、希望)、胜利、生存;第二次参加饥饿游戏(即电影第二部):反抗、团结、火焰(生命、希望)、胜利。其中“火焰”和“胜利”出现了两次,因为两次参加饥饿游戏,所经历的程式是一样的。“火焰”出现在参加游行时,“胜利”出现在前往饥饿游戏竞技场时。从这些喻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电影第一部中学舌鸟的喻义还只是为了赢得比赛,生存下来。而到了第二部,出现抗争意识的觉醒,从而推动情节进一步深入。学舌鸟先作为保卫者的形象出现,意味着学舌鸟是影片中被压迫人民的保护神。在比赛开始前,学舌鸟暗示着给女主角凯特妮斯带来希望和胜利,比赛中给她带来生存下来的勇气。比赛结束后,人们进一步发现了总统斯诺的暴行,萌发反抗的情绪。学舌鸟成了反抗者的精神支柱,人们以这一形象为标志,团结起来共同反抗政府。
这些喻义又通过三处多模态隐喻“女主角凯特妮斯是学舌鸟”(该隐喻已另文阐述)将学舌鸟的喻义逐步投射到女主角凯特妮斯上,塑造“女主角如何由一个在林中打猎养家糊口的单纯女孩,变成一个追求正义、反抗政府残暴统治的标志人物”[10],从而完成人物的刻画。这些学舌鸟的喻义是逐步升华的,表现了女主角的性格完善,其内心反抗意识的逐步觉醒。最后凯特妮斯具有了学舌鸟的全部喻义,她成为一只真正的“学舌鸟”,带领被压迫人民反抗政府的统治,人民则直接称她为“学舌鸟”。电影第三部更是直接以“学舌鸟”为电影副片名。
2.隐喻映射方式
前文提到隐喻有多种映射方式,Rohdin认为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映射方式主要是以具体B喻具体A[11]422。比如HUMAN VICTIM IS ANIMAL。在恐怖片中,用动物来隐喻受害人,表达受害人像动物一样被自己的同类宰割,达到让人毛骨悚然的效果。在电影《饥饿游戏》中,我们还发现另外一种隐喻映射方式,即用抽象喻具体。影片中学舌鸟作为贯穿整部系列影片的线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是杜撰出来的,观众对这一形象比较陌生。影片中多处通过人物的口语符号模态将抽象含义直接投射到学舌鸟上。比如“学舌鸟是团结”,通过多模态隐喻将观众比较熟悉的“团结”这个概念投射到学舌鸟上。王文斌和林波指出:“在隐喻中,尤其是在现代隐喻中,随着精神文明的发达,人们的抽象思维不断推进,抽象概念由此不断涌现。许多抽象词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所熟知。人们因此反过来以抽象隐喻具体事物。这是人类思维演进的必然结果。”[4]12用抽象隐喻具体,观众能快速熟悉并准确理解学舌鸟形象。这是赋予学舌鸟隐喻意义比较便捷的方式。束定芳指出隐喻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比如隐喻JULIET IS THE SUN,由于SUN的特征有很多,因此不同的听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7]71-72。而如果直接用抽象概念投射,则能更准确地表现出电影要表达的内容。此外,这种隐喻方式也可以节省观众理解所需花费的时间。如果用以具体B隐喻具体A的方式,观众理解时,先要将具体事物所表达的意义抽象出来。如此一来,中间多了一个环节,增加了观众理解隐喻的时间。在电影中,由于情节紧凑,要尽量让观众通过最少的信息处理就能够获得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
3.多种模态相互配合
电影通过多种模态相互配合的方式,将不同的喻义赋予学舌鸟。在电影的表达方式中,视觉是最主要的模态。早期的无声电影,只用视觉图像就能呈现一个故事。在电影中隐喻的表达方式上也是如此。在每个隐喻中都用到了视觉模态。电影中除了图像外,还有人物对话,因此,口语符号模态扮演着仅次于视觉模态的重要作用。在用多模态隐喻呈现学舌鸟这一形象所具有的内涵时,源域几乎都是由口语符号模态引出。这些源域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用具体的画面呈现出来。通过人物口语对话来呈现,不仅可以将源域内容传递出来,而且观众也容易注意到该隐喻的内容,因为看电影主要动用的是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
如果源域和目标域都主要用视觉模态来呈现,那么最好再加上声音或音乐模态来加强隐喻的表达。电影的呈现在时间上具线性特征,画面过去了,观众不可能再回头去看。如果单单依靠图像来表达隐喻,观众就有可能错过该内容,用声音或音乐模态来配合,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更容易识别到隐喻要传达的内容。Rohdin指出:“言语、声音和音乐在确认和解释多模态隐喻中有着重要作用。”[11]421
总之,学舌鸟是贯穿整部影片的灵魂,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对于影片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至关重要。“学舌鸟在《饥饿游戏》中的每次出现都会自然地牵引出小说情节上的波动和主人公命运的多舛。”[12]本研究从多模态隐喻的视角出发,发现电影通过多种模态相互配合,将不同的喻义投射到学舌鸟上,并分析了学舌鸟具有的象征意义,以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同时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1]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4-5.
[2]Forceville C. Metaphor in pictures and multimodal representations[M]//Raymond W Gibbs, JR.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metaphor and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Forceville C. Non-verbal and multimodal metaphor in a cognitivist framework: Agendas for research[M]//C Forceville, E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4]王文斌,林波. 论隐喻中的始源之源[J]. 外语研究, 2003,(4):9-12.
[5]王铁梅. 对Lakoff隐喻映射途径的再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91-93.
[6]Eggerisson G T, Forceville C. Multimodal expressions of the HUMAN VICTIM IS ANIMAL metaphor in horror films[M]//C Forceville,E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429.
[7]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1.
[9]冯志伟. 术语命名中的隐喻[J]. 科技术语研究, 2006,(3):19-20.
[10]何建敏. 分析系列电影《饥饿游戏》中多模态隐喻“女主角是学舌鸟”[J]. 大舞台, 2015,(11):95-96.
[11]Rohdin M. Multimodal metaphor in classical film theory from the 1920s to the 1950s[M]//C Forceville,E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12]金丽华. 电影《饥饿游戏》中学舌鸟的象征意义[J]. 电影文学, 2014,(8): 46-47.
(责任编辑郭立锦)
An Analysis on Multimodal Metaphors in FilmTheHungerGamesSeries:A Case Study on Mockingjay
HE Jian-min
(School of Humanities,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The study of multimodal metaphor breaks through the constraint of linguistic signs and expands the metaphor study into such sign systems as visual, aural, olfactory, gustatory and tactile sense. The theory of multimodal metaphor is used to analyze mockingjay in filmTheHungerGamesseri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films, the modes of pictorial signs and spoken signs are the dominant, other modes are cooperated to intensify the expressive strength. As for the mapping types, there are CONCRETE A IS CONCRETE B and CONCRETE IS ABSTRACT. Through multimodal metaphor, different metaphorical meanings are mapped on to the imaginary bird mockingjay so as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plots in movie.
multimodal metaphor; film;TheHungerGames; mockingjay
2015-08-20;
2015-12-21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FJJKCG15-165)
何建敏(1979-),男,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
H05
A
1008-3634(2016)02-00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