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觅圣话兰州

2016-03-07 08:44成兆文
丝绸之路 2016年3期
关键词:金城兰州甘肃

文/成兆文



朝山觅圣话兰州

文/成兆文

金城兰州,地处祁连山余脉的盆地,山水相织,黄河如练,是极富盛名的山水城市,并因城南横亘皋兰山而得名,为古丝绸之路上公认的名城重镇。“皋兰山”在古羌语中是“大河边高山”之义,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的当是兰州。评论家雷达先生固执地认为,诗仙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也是在兰州发出的感慨。明代初叶,这里文人聚居,曾有过短期的文化辉煌,但兰州更多为古今军事战略要地,金城者,固若金汤之城也,军事寓意溢于言表。在一个信息全方位覆盖的大时代,这里必将是新的文人聚居区,兰州作为未来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高地,其影响将会逐渐显露。原因很简单,地处中国版图中心的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大城市,山水对文化的养育、沉淀是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山不再是封闭的屏障,而是瞭望的高度;水不再是阻遏的天堑,而是灵性的源泉。西安虽然开阔,但缺乏水的养育,所谓八水绕长安,却偏偏没有一个属于自己厚重的大河;天水有山有水,人文积淀雄厚,但用现代的眼光看来毕竟有点显小。兰州的文化载负力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显露。《读者》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心灵读本,看来不是偶然。

有人说,如果没有黄河,就不会有兰州。这话只对了一半,另一半应当是,如果没有雄伟的皋兰山,兰州不可能极富雄性,也就不可能有闻名天下的金城。山水偎依,是阴阳造化出灵性与雄性的交织,是敦厚仁慈与智慧秀美的合一。何鄂女士妙手弩云,“黄河母亲”雕像已然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更承载着浑厚的人文精神。饭后余暇,到黄河岸边走一走,一种深沉的文化感、家园感油然而生。而登高望远,纳山水于眼底,则又赋予人忘我的情思。

金城兰州,曾以险峻著称。站在东南沿海角度看,这里无疑属于广袤的西部。江淮出身的同学就读兰州大学的时候,就带了厚厚的被子和防水、防油的雨鞋,在他们眼里,兰州还可能是骑着骆驼上班、冬天冷得要命、到处冒着石油的奇异地方。许多人忘记了这个常识:从兰州往西走,还有大半个中国。兰州首先是甘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全中国的几何中心。这里黄河北走,水分两岸,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自汉代张骞凿空拓荒以来,为了统一、有效地管理丝绸之路的商旅,将陇右总的这段疆域设置行省。甘肃省的名字虽固定于元代,但其实际辖制范围在汉代以降就已相对稳定下来。当然,过去甘肃的管辖范围远大于现在的40多万平方公里,青海、宁夏、四川的一些地区曾归甘肃辖制,因此,说甘肃是“丝绸之路省”更为确切。

甘肃是中原腹地与边塞边疆的缓冲地带,越过祁连山,无论是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还是帕米尔高原,都横亘在世界面前。与金城兰州相对应的是远在西部沙漠边缘地带的敦煌,汉代后成为历代王朝对外交流的窗口,其经济、文化之辉煌正如其名字一样永彪千秋,其地位类似于今天的深圳、香港。后人总结出了一个历史规律:中国历代王朝,凡是经营好丝绸之路的,其国力都雄踞天下。由此甚至可以解读为:兰州治则甘肃安,甘肃安则西北稳,西北稳则中华兴。文王八卦中西北居乾位,是为生门;2000多年前,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说:“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历史的法则至今有效。从军事战略角度看,西北稳则国泰安,西北内乱则国衰败。清朝重臣左宗棠经营兰州,为收复新疆、稳定西北打下根基;解放战争中彭德怀挥师金城,彻底奠定了全国胜局。治理西北,可以用“得兰州者得天下”来形容。

兰州作为过去的经济枢纽和军事要塞,黄河天险和巍巍皋兰山一同赋予它不可替代的地位,也造就了它不同于普通城市的特异性格。兰州人豪爽、尚武,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几句话不对便拳头上见高低,一场酣畅淋漓的酒宴便结成生死之交。以华家岭为界,迥异于陇东南的兰州话,短促绕口,夸张且形象,骂起人来可咒入地狱,赞美起来可让人飘飘如仙,这就是兰州人的性格,爱憎分明。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兰州的天险黄河已经被跨越,母亲河的滋养将使金城兰州成为文化的集散地和生发场。但是,一座城市的兴起还有更多的因素,皋兰山与白塔山相峙而立,兰州狭长有余,宽广不足,兰州小盆地迂回在茫茫苍山之间,避开了四周的高海拔,但也让城市的天空缺乏迅疾的空气。这个地理特征也成为兰州城市性格弱点的隐喻:格局小、爱小圈子、容易自我满足、缺乏四通八达的变通能力,这是兰州经济、文化,甚至是政治生态的写照。仔细看,兰州的地形地貌和整个甘肃极其相近:东西伸展,南北狭窄。因此,兰州的性格就是整个甘肃性格的缩影。

好在兰州具有强大的融合能力,在此生活、工作者过半是从天南海北而来的外地人,兰州从不排外,但和北京、上海、西安或中原的洛阳、南阳相比,脱掉群山封闭的狭隘,走向具有世界眼光的大气,兰州尚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革新有两个路向,一个是回归自我的治心,一个是改变物相的造境。为打破兰州狭小的格局,有眼光的领导者进行了多次空间挪移,从开发雁滩、安宁到榆中大学城塑造,从削平大青山引东风计划到兰白城市融合,反映了兰州试图突破空间限制的强烈愿望和试错中的困惑。直到新近国家战略层面兰州新区的建设开发,才使得兰州的格局突然变得无限广阔。数千平方公里的秦王川像是被华夏大地迟来的东风唤醒,它不但给出了大兰州的全新思路,而且给整个中华民族一次全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此,耐心经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引领西北,通疏欧亚,雄睥世界。这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大变动,它不仅仅是兰州的一个问题,还是一个等待全中国用智慧和行动解决的问题。

要看清兰州的尊容,必然要有合适的视角,皋兰山顶是最佳的眺望高度。朝山之路便是阅读一个城市内涵的开始,由此,我们从历史的审视进入到兰州的现实景致。仲夏正是兰州最美的季节,正当别的城市遭受热浪煎熬的时候,兰州从凉爽的清晨中慢慢醒来。穿过熙攘的天桥、拥挤的公园,就踏上了觅圣之途。城市的楼层逐渐低矮下去,视野也开阔起来。待到二台阁小憩的时候,景致已经很是繁盛了:城市轮廓尽显,高楼低头,黄河如带,已经沉寂了喧嚣,远离了繁闹。

沿着皋兰山后面的公路快步而上,景色更加宜人,苍松繁茂,峰回路转,洋槐树白花的甜香迷人心扉,锦鸡不时的歌唱和斑鸠嘹亮的叫声此起彼伏。间或有几个行人对面而来,但身后已经没有同行者,除过我们。蛇行不到5里,左手闪出条一人宽的山路,毫无疑问,这里将通向皋兰山顶。告别宽阔坚硬的柏油马路,一下子踏上了山花簇拥的山间小道,心情顿时开朗、喜悦起来。

天空高远湛蓝,这里没有了登山者的脚步,也没有整齐的石阶。在层层开阔的土地上,草肥草长,紫红的野玫瑰像高天云霞,燃尽山坡,淡黄或洁白不知名的小山花引来蜜蜂追逐,蝴蝶翩飞。孩子们忘了疲倦,大人们难掩兴奋,同行者啧啧赞叹,说美景还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若不是高山呼唤,真想在此设帐搭棚,混迹于时光,一同经历从早晨到黄昏。边行边想,俯瞰后山的连绵青峦,轻云淡淡,阳光沉沉,趺坐在草地上,看眼睛般闪烁的山花,一股缓缓的温情充盈于内心。

仰望俯察,天宇宁静巨大,个人难免卑微。兰山石坊碑文曰“明月丽天,白云匝地”、“春风雨露,夏日奇云,秋林红叶,冬雪远村”。写出了游者来去之速、兰山盛景之恒,直抵人心。几年前我初读此文,心生仰敬,曾有意拜访撰文者李艺秋先生,经打问得知怀珠揣玉的先生早已作古,我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三台阁本是魁星阁,明代后兰州文气渐衰,好事者重修庙阁以图再造辉煌,这无疑是一次文化的招魂圣典。阁楼孤兀挺傲,虽经多次修缮,已经清晰可见岁月斑斓。肃立仰望,南北在此分际,南面山峦上天空蔚蓝,乱云飞渡;北边城市上空,灰云低垂,一片雾蒙。倏然,一阵小风袭来,旋即将城市上空席卷而去,方圆百里尽收入眼:城市如卷,黄河如线,高楼如点,高云抱团,山岳袒露,楼群相挽。一种大美在心中升腾,这种美就像熟透了的果实,格外震撼,也格外耐看。摄景入心,真想让此情此境永驻在这一瞬间。

大河让人智慧,高山让人敦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500年前孔子的话在兰州得到了集中体现,它既是写实,也是预言。朝山觅圣,收获欢乐的果实,日月将会老去,情愫萦绕不断,来不及思忖这是不是时光的种子,是否已经安居于心园。在历经苦难中已经获得了天空的最高馈赠,回归劳顿的人,将因此无悔与感恩。兰州,一座山水城市,以山的雄浑与水的灵秀将所有的心事抚平。

(本文为2014年“毅然杯”丝绸之路·兰州文化散文大奖赛优秀奖获奖作品)

青春驿站

猜你喜欢
金城兰州甘肃
金城谜朦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兰州琐记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等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