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徽州家谱看徽州宗族的教化活动

2016-03-06 22:34
关键词:家法宗谱族人

李 姣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从清代徽州家谱看徽州宗族的教化活动

李姣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230039)

清初,徽州的谱牒数量达到历代之最,其宗族制度已经非常完备,宗族的教化活动也丰富多彩。以徽州各地家谱为资料,分析徽州宗族在道德、人伦、族人处事标准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说明了徽州宗族的建设与发展与其对族人的教化活动密不可分。家谱里族规家法的制定就是为了巩固宗族制度、强化宗族统治,最终达到家谱联宗、敬宗、收族等方面的功能。

清代;徽州;家谱;教化

清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州地区的商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徽州家族组织发展也非常迅速,宗族制度发展繁盛,谱牒数量一度达到1500种以上,谱牒数量之大进一步说明了徽州宗族已经具有非常发达的形态和比较完善的组织。徽州宗族具有很多支分派别,大量地续修家谱可以起到联宗、敬宗、收族的作用。数目繁多的徽州家谱,里面包含着极为完备而严密的族规家法,从族谱上看,家法、家训、家礼、家政、家规与祠规等,这些都是族规家法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是从道德层面上对家族成员的行为、思想进行约束引导的条文。家族人员要进行学习,并严格遵守。[1]伴随着家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日益严密的组织建设与道德教化不断加深,清代徽州家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教化体系,体现了徽州家族组织在进一步发展。

徽州宗族多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及相对连续的文化传承,所以在资料的收集上有相当的便利条件,徽州人非常重视修谱,家族修谱都有自己的修谱理念,如“谱史论”,[2]《崇本堂支谱序》:族之有谱,盖纪先世之爵土所由分,姓氏所由得,与夫宗派之递衍所由析。究其归,则前人之累仁积德,与后裔之迈迹亢宗,胥于是乎系焉。故阀阅代传,簪缨世系,后嗣子孙有文足经邦、武可定国,建非常之业,成不世之勋者,无不可光昭前烈,彪炳谱牒也。徽州人认为修谱如同修史,既可以明确世系、又可以辨别昭穆,传扬祖先可以传颂的事迹,达到激励后人、荣耀宗族的目的。而且通过修谱,还可以在当地确立起相当的社会地位,成为地方名族,获得一种无形的资源。徽州是朱熹的故乡,所以在徽州的族谱中,也处处可见朱熹的影响,《家礼》成为徽州谱牒的一种精神内核。

清光绪《三田李氏宗谱》卷末有[3]《祖训八则》,实际上就是李氏家族在宗族管理过程中对族人生活的相关规定,现抄录如下:

《卷末·祖训八则》:一、敦孝弟。曾子曰: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年既耆艾,虽欲弟,谁为弟?可见孝弟是人生要务。为子弟者须及时自尽,故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则宗族称其孝,式好无尤以睦兄弟,则乡党称其弟。若家庭之内诟谇时闻,则大本已亏,其余不足观也矣。一、严教诲。唐柳玭戒其子弟曰:余见名门巨族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大抵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仅,骄恣邪僻习与性成。昔马伏波《戒兄子书》良有深意,故教子弟必以敦厚周慎为务,朴令耕,秀令读,各职乃业,无外慕,庶不致有玷家声耳。一、睦宗族。昔文正公有言:宗族固有亲疏,但祖宗视之均是孙子,可知尊祖未有不睦族者也。故凡处宗族务宜敬老慈幼,恤寡扶孤,不可以贵骄贱、富骄贫、强凌弱、众暴寡。更有分虽卑而齿已长,则老者也,宜待以高年之礼;齿未长而德可纪,则贤者也,宜待以尊贤之礼。至若称呼之间自有定分,不可称某官某老以及绰号别名相亵狎。凡我后嗣,苟能体此以行,自无不和之人、不亲之族,而里且仁让可风矣。一、修祠墓。孔子言:孝子之丧亲也,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祠墓者,所以妥祖宗之灵也。使久远不修,任其倾颓圯露,岂仁人孝子之心哉。故祠墓稍有损坏,即当及时修葺,使其完固。而于先茔更宜多植荫木,禁止樵苏,毋令人斧斤入焉。一、重丧祭。孔子曰:丧与其易也宁戚,盖言居丧者务以哀痛为本,不可徒尚虚文也。又曰:祭如在,盖言临祭者必以诚敬为先,非特循行故事也。凡我子孙甚毋忘此,至若丧祭之仪,文公《家礼》具在,遵而行之足矣。一、谨嫁娶。古者男女之族各泽德焉,不以财为礼,故男婚女嫁必于名门素有家教者以偕伉俪。若彼强暴污乱及世有恶疾者,毋与议焉。尤不可贪利,将女字下户。使慕一时之财,而以女女下户,纵人言不足恤,则祖宗九原之下能毋恫乎。凡我后人敬之慎之。一、尚勤俭。昔虞舜称禹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天子犹斤斤于勤俭而况士庶乎。是知勤俭为起家之本,亦安见有不勤不俭而能大振家声者。故我子孙不可偷安怠惰以荒职业,不可淫侈奢靡以耗物力。至若家常之食用,则孟子时礼之言可法焉。一、崇礼让。相鼠之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盖以礼让人不可斯须去也。自世俗好凌竞,以暴悍为能,以斗狠为尚,始则加于侪辈,继且施之尊长,为子弟者习闻习见,刚戾抑又甚焉。坏名灾己,辱先丧家,职此之由。故我子孙凡处乡里务宜礼让相先,不可以贤智先人,尊卑长幼各尽其礼,如是而风俗犹有不醇者,未之有也。[1]

李氏家族的八则祖训,在内容上十分详细,条理清晰。“敦孝弟”“严教诲”“睦宗族”强调族人要严格遵守家谱中的族规家法,是徽州宗族在道德方面对族人的教化,“孝弟”为第一人生要务,为人要敦厚务实,在家族里,对上要尊敬老人,对下要慈爱幼辈,恤寡扶孤,和睦宗族,严禁贵骄贱、富骄贫、强凌弱、众暴寡。以“礼”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在徽州地区宗族的道德教化中得到了深化。“修祠墓”“重丧祭”“谨嫁娶”,徽州历来重视“礼”朱熹的《家礼》更是涵盖了婚、冠、丧、祭等四项重要的礼节。家谱中指出祠堂、墓地乃是祖宗神灵之处,必须及时修葺,坟墓之处更应该常常清理杂草,多植荫木,才能显示子孙的孝子之心。丧葬和嫁娶都是生活中礼节的规范,徽州宗族重视丧葬,以《家礼》为准,婚姻问题更是强调要门当户对,[4]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最后“尚勤俭”“崇礼让”是对族人行为的一些引导,要求族人要“克俭于家”,切不可“骄奢淫逸”以荒废职业,讲究以礼待人,“暴悍、斗狠”等行为,为人所不耻,族人凡事还是要以礼相让。

李氏的祖训记录在家谱中,不断流传下来,被后世子孙学习、遵守,这些家谱在道德行为和生活方式上对族人进行积极引导,也成为后来李氏家族不断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徽州家谱以道德教化、劝善惩恶为宗旨,激励后世族人积极进取。

一 激励后人

歙县[5]《蔚川胡氏家谱》《卷二·谱规》:谱牒所重,人伦为大。凡属宗盟,当知劝善规过、恤灾救患,惟期孝悌雍睦,爱亲敬长,无负同宇一气之义。先达谓人贤族斯贤。凡我后人须幼学壮行,在家为孝子、悌弟,出仕则忠君爱民。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异日载之,自足为宗谱光。绩溪[6]《华阳邵氏宗谱》《卷首·谱法·修谱则例》:人之有此身,则有此富贵贫贱与其有身后之繁衍削弱至不齐者,良由祖宗之积德与子孙习俗之臧否验之也。故凡士庶家孝子慈孙恒思以集谱为重务,举凡有善可纪则法之,有不善可鉴则戒之,然后知谱之有关于风教为不浅矣……所以修谱必贵于传实,明著褒贬,使一族之人恒怀为善,惟日不足之惧为足传也,若徒聘文辞,矜美饰行以示来兹,又岂敬祖法宗、激劝后人之意哉。徽州人重视谱牒的编纂,将人伦教化寓于谱牒之中,劝善规过,恤灾救患,令子孙孝悌友善,敬慕尊长,戒骄戒躁,立功立德,不断激励后人。

二 重人伦、和宗族

徽州历来有“程朱阙里,东南邹鲁”的美称,朱熹的礼学思想更是在徽州长期占据主导思想地位,得到徽州宗族的大力推崇。[7]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徽州宗族重视人伦孝悌,提倡和睦宗族以凝聚族人,在家谱族规家法的制定中也有体现。

夫谱者,所以辨上下、正名分、别亲疏、明内外、修族敬宗以联一本之谊者也。[8]慨自尊卑之序不明,长幼之节不讲,甚至视骨肉如路人,视路人如骨肉,是非混淆,莫此为甚!苟非及早修明,恐愈久愈失其真,其得失有莫可辨者矣。重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讲究联宗、联族,以“视路人为骨肉”的标准来要求族人。[9]辨长少。长少之别惟以行次,故明系之上而加行次以别之,使长少之伦、尊卑之序秩然不紊,使万世而下有所考据耳。一些家谱更具体到,少长之别,尊卑秩序不可乱。

三 睦邻与互助

关于“睦邻与互助”,徽州宗族在编修家谱时,都会运用大量篇幅来制定与其相关的内容。族邻、乡里、亲朋是传统社会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互助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解决现实困难的需要。

同治婺源《湖溪孙氏宗谱》[10]《卷一·湖溪孙氏宗谱倡会图序》:尝谓和宗睦族固属人生大事,然宗之所以和,族之所以睦,非修谱不为功,谱不修则宗族之亲疏莫辨,骨肉也而途人视之。风俗日益偷,人心日益薄,虽欲和睦之弗可得也。通过编修家谱可以使宗族人员辨别亲疏骨肉,宗和族睦,在徽州和睦宗族是徽州人自小受到的家训。

清光绪《三田李氏宗谱》[11]《卷末·家法》:睦乡里:一、吾族贫富不一,凡遇族人务要尽礼,不可挟势凌轹。一、族中有孤独无依者,使各房力能扶助之,则周其急,或收养于家,任以细事而衣食从优,毋致与佣工者伍。厚亲朋:一、妇家父母初来,正席折食款待,务宜丰洁,不得简略怠慢。一、妇家父母每遇大寿,送礼八色、寿文一轴。一、妇家每遇端阳年节,送礼四色或二色,女家亦如之。一、女婿初来,送綵缎二端,外甥初来,止送衣件等物。一、朋友来会,延至书舍款待,不许子弟导入私室,尤不可相与戏谑,至失久敬之道。

徽州家谱还强调和睦乡里,接济贫困,对于年迈孤寡老人更是激励族人给予帮助。对于亲戚朋友,更是要以礼相待,严格按照传统家礼行事。

徽州家谱中除了以上敦亲睦族的族规家法,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引导,比如说提倡积功德[12]世人算命看相做风水,皆欲富贵昌盛。然命相已定,算之看之不能变好。风水即能发人,而阴地由于心地,心不好亦不能得地。可见欲富贵昌盛,惟有广积阴功。家道富厚者赈饥寒、恤孤寡,施棺椁、修桥路,皆功德也。至于贫人安有此力,不知贫人积德,其功倍于富人,但终身存好心,量力做好事,而且与父言慈,与子言孝,与夫言义,与妇言贞,劝人为善,戒人为恶,处处可积功德,正不必富贵而后能积功德。在家谱中鼓励族人广积阴德,培养善心,多做公益慈善活动,并对贫困族人实行救济和赡养,凝聚族人,维护血缘群体的团结,并对贫困族人实行救济和赡养,这也是能够加强宗族之间联系,巩固宗族友谊的一项内容。

对于一些不良行为,也在家谱中作出规定,明确禁止,比如禁溺女[13]上帝有好生之德,人之善事莫大于救人命;人之恶事莫大于杀人命。然有心杀人罪更深于无心杀人;有心杀无怨之人罪更甚于杀有怨之人;杀无怨而为至亲之人尤甚于杀疏远之人。世俗之溺女者,父子至亲,婴孩何怨,乃竟立意杀之而不肯宥,其恶极矣。夫物之凶狠者莫过豺狼虎豹,然皆不食子;乃至人而自杀婴女,是凶狠过于豺狼虎豹。彼呱呱者方待乳待衣,而忽投之于水,此事能下手,亦何事不能下手。恶至于此,天理岂容?徽州严禁溺婴行为,强调亲情,生命为大,虎毒尚且不索取自己孩子的命,更何况是人。上天有好生之德,为族人要有怜悯之心。家谱对人们生活思想行为的影响可见一斑。

四 家法的宣讲与执行

清代徽州宗族的普及与发达,强化了徽州人的宗族意识,也强化了徽州宗族的功能。[14]徽州宗族都有自己的族规家法,有的成文,有的不成文。明清时期成文的族规家法大都收编在谱牒里面。从族谱上看,族规家法是是从道德层面和生活规范两个方面对对族人进行宣讲、教化。为了加强引导家族的成员们按照家谱的要求为人处世,很多宗族都会定期的在各自的祠堂里宣讲族规家法,同时对于违背家法的族人,也会在此进行责罚,由此形成一整套为宗族服务的教化体系。

违犯家法者,轻则罚跪、杖责、笞责;重则逐出、削名,视其情节轻重给其能否改过归宗的机会,情节轻的在一定期限里允许其改过并由亲属取保归宗,严重的永不许归宗;超出家法惩治范围的要送交官府究办。

初次行淫逆,幸事未成者。好斗行凶,屡次伤人身体者。犯奸犯盗,不顾廉耻,伤风败俗,玷辱祖宗者。以上族长、房长公同以纸书革条,书暂行革胙、逐出祠堂等字,贴祠门旁。如三年改过迁善,依旧归宗。如系行凶者,三年后仍须由亲戚取保,约存祠,保其不复行凶,方许归宗。[15]对于族人上面一系列“欲行淫事,好斗行凶,犯奸犯盗”等恶俗的行为,不仅伤风败俗,玷污了祖宗的声誉,而且还败坏了家族的声望,所以族长严格按照家法的惩戒条例,“暂革祠胙,逐出改过,取保归宗”。[16]《卷二·周氏宗谱家法》:男子初犯不孝父母,妇人初犯不孝翁姑者。幼童男女初犯怒骂尊长者。男子与妇女口出戏言无礼者。迫于穷饥盗人食物者。以上族长引至祖宗前跪香,教而释之。对于族人初犯族规家法,子女不孝,孙辈与长辈怨骂的初次犯规行为,则罚其犯规者跪香例。

徽州宗族通过家谱中分列的族规家法,对族人的种种道德及行为规范进行教化,同时坚持加大对其的宣讲力度,对于违背家谱者,坚持严格执行家法。这两种手段互相互补,相得益彰。

清代的徽州地区,修谱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修谱频率加大,整个徽州社会已经形成了全民重视修谱的传统[17],家族修谱都是有自己的理念的,尊祖敬宗收族是徽州家族修谱的内在动力。徽州地区宗族利用家谱这一载体,将族规家法编修在家谱中,不断对族人进行伦理道德思想、和生活行为规范两大方向进行深入持久地教化,涉及领域广泛,定期进行定时宣讲,使族人代代遵守,家谱这一原始资料为加强族人团结,凝聚徽州地区宗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胡中生.清代徽州家政与乡族社会的善治[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祁门倪氏族谱[M]. [清]倪望重,等,重修.清光绪2年(1876)刻本,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馆藏.

[3]三田李氏宗谱[M].清光绪十一年刊本,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馆藏.

[4]《礼记·昏义》.

[5]歙县《蔚川胡氏家谱》[M].民国4年线装活字本.

[6]绩溪《华阳邵氏宗谱》[M].(清)绩溪邵俊培纂,光绪33年叙伦堂刊本.

[7]《孟子·滕文公上》.

[8]婺源《查氏族谱》[M].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9]歙县《金川胡氏宗谱》,《卷首·旧编凡例》[M].民国21年刻本.

[10]婺源《湖溪孙氏宗谱》[M].同治10年刻本.

[11]《三田李氏宗谱》《卷末·家法》[M].清光绪十一年刊本.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馆藏.

[12][清]高富浩纂修.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卷十一·高氏祖训十条》[M].光绪3年活字本.

[13] [清]高富浩纂修.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卷十一·高氏祖训十条》[M].光绪3年活字本.

[14]赵华福.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的继承与变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15]绩溪县南关许余氏惇叙堂宗谱[M].光绪15年刻本.

[16]绩溪《仙石周氏宗谱》[M].宣统辛亥善述堂刻本.

[17]吕春阳.徽州家谱编修特点与价值研究——以《馆田李氏宗谱》为例[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4(6).

Class No.:K207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Study of Clans Enlightenment Activities in Huizhou Based on the Family Trees of the Qing Dynasty

Li Jiao

(Hui Studies Center,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9,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number of genealogies in Huizhou has reached the highest . The clan enlightenment activities in Huizhou has become rich and colorful. Based on the Huizhou genealogy data,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lan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morality, ethics, even the standard regulation that the clansmen followed. it further show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izhou clans are inseparable to the ethnic education activities that the clan gives the clansmen. The formulation of clan regulations in Huizhou is to consolidate the clan system, strengthening clan rule, and finally perform the function of combining clan branches , respecting forefathers, gathering clansmen.

the Qing Dynasties;Huizhou;family tree;enlightenment

李姣,硕士,安徽大学。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徽州的实践、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11JJD750005。

1672-6758(2016)06-0034-4

K207

A

猜你喜欢
家法宗谱族人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21)新航线
家法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家法:整齐门内,提斯子孙
从包拯家法说起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老子这是执行家法”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