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洪流中崛起的湖北电影——以《我的渡口》为例

2016-03-06 21:50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渡口湖北创作

刘 梦

(江汉大学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在商业洪流中崛起的湖北电影
——以《我的渡口》为例

刘梦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好莱坞大片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商业电影走向辉煌,但在商业大潮席卷全球的背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域电影的生存与现状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以湖北电影为例,它在中国电影史上算是一个特指名词,《我的渡口》就是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电影里,湖北的部分地域文化、乡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银幕前就能深深感受到鄂西人民的淳朴、善良和对大自然浓浓的爱。

《我的渡口》; 文化传承; 情景融合

21世纪以来,湖北的影视产出率逐渐增高,在电视剧和纪录片上有央视热播的《铁血红安》和《汉江》、《屈原》;在纪录片和广播剧上有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楚国800年》和《格桑花开》,但在电影方面就只有《我的渡口》独树一帜。[1]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显示屏上,我们既希望看到小屏幕的姹紫嫣红,更希望看到大银幕的生机勃勃。通过多年影视剧作与创意的基础,笔者希望以分析《我的渡口》为突破口,层层解剖出湖北电影的精髓与制胜点,在纷繁复杂的影视圈中为湖北电影创作找寻出一条“量身定做”的发展之路。电影《我的渡口》是由湖北电影制片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极具地域文化的电影,于2012年上映,2014年在平壤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音乐奖三项大奖,同时在美、加、法、朝、韩获得多项大奖。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鄂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里,讲述了一对父子对于是否应该坚持义务摆渡的两种不同观念之间的情感冲突。两代人接受的是不同文化的熏陶,最终在同一种浓郁的乡土情怀中达成共识。《我的渡口》是一部能触及观众内心深处的电影,它对于地域文化、对于邻里乡情,对于父子之间深刻而含蓄隐忍的爱刻画的入木三分。作为湖北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成功为新世纪的湖北电影创作指明了方向。

一、创作:凸显地域特色,传承荆楚风情

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湖北惯有“千湖之省”的美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湖北人从小生活在水边,来自山水深处的人自然在性格和精神里就被印有山水那“含蓄、内敛、淡泊”的特性,尤其是在偏远的鄂西山村里,在那浓绿如绸缎般流畅自然的河水里,在那墨绿如眉黛般清新隽永的山峦里,在那淡绿如纱巾般若隐若现在晨雾里,我们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大自然赋予这块荆楚宝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于是山水自然而然的作为了湖北人的“文化名片”。《我的渡口》将湖北山水秀美的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开头是一大组的空镜头,层层叠叠绵延不尽的苍山下流淌着静谧灵动的河水,山与水在一片晨雾中朦胧静好,这些表现山川秀美的空镜头仿佛是在昭示着大自然才是主角,而人只是点缀,在山水的温情中慢慢流淌出故事的主角——摆渡人老田。宁静安详的山水哺育了善良淳朴的人。田家三代人住在那条河边为村民义务摆渡,只为报答当年村民的收留之恩。田家的手艺在这里传承了三代,三代人一直勤勤恳恳日复一日地为村民们摆渡。渡口的那两盏红灯笼在翠绿的山水间尤为显眼,既为村民指明了方向,也是在日月的轮换中昭示着老田坚持不懈为大家服务的心。

湖北地区最多的就是山水环绕的自然景观,绿意盎然的乡村田野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地域风情。整部影片的镜头画面都带着浓浓的绿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情画意的水墨画中,影片大量的留白又让人回味无穷。老田摇曳的小船行驶在墨绿的河水上,整个画面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来表现船上的人,剩下的全是山,是水,是树,这种表现手法跟陈凯歌的《黄土地》开头一样,凸显出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但在《我的渡口》这部影片里更多了一层含义,就是这里的村民们热爱自然,早已与之融为一体。包括老田送完村民之余驾船在河里捞垃圾这一细节就能体现出他对于生养这方水土的河流的热爱,他不仅爱着自己的工作,更爱这条河。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电影大部分都是商业性质的剧情片,受好莱坞影片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重视票房回报率而忽视了很多来自大自然与人文情怀的东西。湖北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我的渡口》就充分而细腻的把握住了鄂西农村山水风景美好的特点,从山的源远,水的流长中细细的讲述这段来自摆渡人对于自然的情感、对于内心的坚守和对于儿子静默的爱。片中的山水景观来自于真实的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的自然风光,这是主人公原型生活的地方,在湖北境内有很多这样类似的自然景观。笔者认为,湖北电影在创作时要学会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可以选取一些有地域文化背景的故事,将山水人情融合于镜头里,同时在选景拍摄时可以选取一些湖北本地特色的自然风景,一方面这些尚未被现代化潮流冲击破坏的自然山水本身是极美的,有助于为影片营造出或浪漫,或肃杀,或静谧的故事背景,另一方面,银幕前的观众看惯了来自横店影城或是现代化城市景观的布景,换一种恬静雅致的氛围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很多时候,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背后往往都会蕴藏着深厚的文化风情,像是三峡的雄奇俊美背后的神话故事;神龙架林区的神秘莫测带来的野人传闻;武当山独特地形诞生的道教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我们在表现地域特色的同时势必会展现地域文化风情,或者是我们在渲染文化背景的时候,将人文情怀融入到地域特色中去,让二者相得益彰。就像《我的渡口》,在如诗如画的山水中,鄂西人民淳朴勤劳、真诚善良的人物形象不需要过多的性格描写就能跃然于画面。湖北电影创作应该有自己的荆楚特色,在现在这个商业电影充斥银屏的时候,新一代电影人更应该有先进的理念导向,不要一味追求制作“爆米花电影”,这样的电影看多了容易让人迷茫。相反的恰当的创作出一些包含浓浓乡情、亲情以及对自然之情的电影,在票房压力外收获内心的一份平和与安静。

二、生产:坚守本土阵地,因地制宜制胜

湖北省目前有136个影视制作机构,大体包括省、市、区级电视台,各种影视制作公司等,它们承担了湖北地区特色影视文化的创作和生产。“由湖北电影制片厂、湖北经济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剧情电影《世纪之梦》就是在新世纪来临之际的一项宏伟之作。它以不同的视角,多侧面的镜头和宏大的制作表现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来龙去脉,不仅包含了众多基层工作者的心声和话语,更是加入了建国伟人们在整个事件中的参与,让整部电影变得有血有肉。”[2]这样一部大型的记录电影,时间跨度上百年,空间跨度涉及整个长江流域,人员参与上万人,如此大制作的电影的确只有本土电影人才能把握其中的精髓和灵魂,也只可能由本土的创作团队才能拿出百分之一百的创作精力去完善,去打磨,去润色。正因如此,充分利用本土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湖北电影必将是一条积极的发展之路。

一部好的影片除了有摄制团队拍摄的坚实基础以外,剧本创意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渡口》取材于“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渡口老艄公万其珍一家三代,120年来“不收一文钱”,靠着一条木船为大沙河村民义务摆渡”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荣获2010年湖北省道德模范称号,他的事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让数以万计的网民看到后深受触动。这样的创意立足于真实生活中的事件,通过还原人物与事件真面目,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能找到虚构与现实的契合点,达到内心期望的最高值。另外,在创作之初,主创人员多次走访故事原型人物生活的村庄,了解这位义务摆渡数十载的艄公生活的日常,每天研究刻画摆渡人的心理心情,甚至不惜住到村庄里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对于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的创作和生产必定是极有裨益的,是将故事创意完善成型的关键步骤。

在传播上,湖北有一条独有的电影放映院线——银兴影院。湖北银兴影院是我国电影院线制改革以来最早成立的院线之一,到目前为止在湖北地区处于同行业中的中上游水平,虽然同比行业强者万达来看确实有些竞争力不足,但是对于本土电影的传播确是绰绰有余,尤其是银兴影院自新世纪以来逐渐开辟的银兴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和和校园电影院线为湖北电影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湖北省现已经成立了11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包括银兴、黄冈、荆州、十堰等,负责组织管理1 310个农村电影流动放映队,实施湖北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2009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上报场次为332 588场,农村公益电影已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3]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在湖北省境内,包括偏远闭塞的山区农村里,电影的普及率已经可以得到基本的保证,电影的放映终端的配置也基本到位。这些基本覆盖全省的放映网络的铺就就像是一层坚韧的安全网,兜住了湖北电影衰败的风险,水到渠成的促成了湖北电影的生产。

另外,在本土化的文化背景下,创作者们更易于创作出带有文化特色的作品,比如电视剧《铁血红安》等。这些都是在现有抗战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编润色后生产出来的影视作品,因为有了这条文化传承的血脉联系,观众在收看的时候会更有感触,对于某些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人们来说,更是能唤起那段浴血奋斗过的岁月,从那个年代流传至今的红色革命精神对于现在、未来都有指导意义,这些都需要世代传承下去。《我的渡口》这部电影也是如此。老田对于报恩的坚守,对于义渡的坚持,对于“真善美”的推崇,在鄂西的乡土文化中自然流露,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现代社会中尤为珍贵,这就是湖北的特色文化,是编剧何生生在鄂西山村亲身体验一年后写出来的。所以,一个地方的文化有时候就是一切创意灵感的源泉,我们既然具备这些文化底蕴,就要善于利用。

最后,坚实的观众基础也必不可少。湖北地区的农村化水平还比较高,许多表现本土文化特色的电影尤其受农村观影群众欢迎。在文化稍显闭塞的农村里,很多人并没有接受到很多潮流文化的熏陶,所以在思想观念上还算比较守旧,所以他们更偏爱的是讲述主流文化的影视作品,故事内容略微保守、情感表现比较丰满、叙事风格相对朴素这一类型的影片在农村是较为能引起情感共鸣的。笔者认为,目前湖北电影的创作应先打好群众基础,即创作出可以满足大部分人观影欲望的影片。那些带有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电影想必在目前农村影院院线覆盖率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播与收看。

三、传播: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传播方式

新世纪以来,准确的说是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前进的步伐日新月异,我们打开国门开始虚心接受和研究国外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一边学习一边创新。具体到新世纪湖北电影创作则更是如此。早期的黑白电影、样板戏早已被时代淘汰,传承下来的关于电影的文化则被迅速地套上了科技的外衣。在这个时代潮流风向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要想实现湖北电影传播的广泛深刻,必须要学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甚至是引领电影发展导向,在确保时刻处于潮流浪尖的同时,不断创新它的传播方式,成为独立的领头人。

从《我的渡口》来看,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中国文化的内涵在影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包括父亲对儿子隐忍沉默的爱;摆渡人三代坚持为村民义务摆渡报恩的坚持;老田对老覃的误解大度宽容不计前嫌的度量;沙河村乡亲们之间不言明说的邻里之情……这些优秀的中华民族美德投射到一个摆渡人的身上,又通过他一个人将它们完美彰显出来,不仅让国人更是让世界看到了这样一个美好淳朴善良的中国人。影片本身蕴含的文化意蕴十分浓厚,造就了这部影片的价值所在,而导演十分先进开放的思维模式则是为电影的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作品的获奖经历来看:“北京国际电影节(2013;第3届) 提名:1次;提名奖项:国内展映单元—中国新片;2014年9月24日在朝鲜平壤拍摄的典礼现场。第十四届平壤国际电影节24日在朝鲜平壤烽火艺术剧场举行了闭幕典礼和颁奖仪式,中国参赛电影《我的渡口》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音乐奖三项大奖;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美洲大奖(提名)”[4]等,这些荣誉除了作品本身的价值,还来自于积极地交流与沟通,积极地参与国际和国内的电影文化交流。紧跟时代步伐不仅仅是说要利用最先进的设备、最新锐的技术和最前沿的创意拍摄出题材最新颖的影片,而是说明白大众要什么,再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是在积极的交流沟通中取长补短,并恰当地将本土作品推广出去。不是闭门造车,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如今是一个媒介高度融合的新时代,新旧媒体交互,三网融合,传统的影视传播方式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就算是现在炙手可热的好莱坞电影也不能确定自己会不会遇到下一个“票房滑铁卢”,所以改革创新传播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单纯地仰仗实体院线获得票房和荣誉收益已经不太可能,大部分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各个媒体终端的信息流传播速度和碎片信息到达率,抓住机会尽可能大力宣传,让远在天边的人都能认识你的作品。比如微博公众平台宣传,微信平台推送,新媒体广告和报纸杂志的刊登,所有可以为之所用的东西都能尽可能利用。新世纪以来,湖北电影之所以并没有让受众充分了解,其实仔细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还在依靠传统的传播方式生存。一方面并没有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积极面对和处理残存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太重视积极的传播宣传,所以在产出和发行上都后劲不足。如今的解决方式就是,将深厚的文化内涵蕴藏于影片作品中,打造出独有湖北文化特色影视作品,再在本土宣传的同时积极打开视野,与优秀的电影文化多多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新媒介打破人们惯有的文化偏见,跨越国界障碍,将影片送出国门,走向世界。

四、结语

《我的渡口》作为湖北电影的典型,它的成功和不足都对新世纪湖北电影的创作有着深刻的教科书式意义。影视创作不能只将票房利益作为创作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学会以文化内涵建构影片框架,以真情实感填充故事情节。要擅于发挥本土化优势,将独特的地域文化精髓传播开去,发扬光大。

[1]艾灵.佳作迭出成就“湖北广电现象”[J].新闻战线,2015,(1).

[2]邹明山.精构博蕴以大见长——影片《世纪之梦》观感[J].戏剧之家,1999,(4).

[3]魏涛.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4]http://baike.haosou.com/doc/4023590-4221005.html.

2095-4654(2016)08-0144-04

2016-05-13

J905

A

猜你喜欢
渡口湖北创作
The rise of China-Chic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驰援湖北
渡口
湖北武汉卷
《一墙之隔》创作谈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