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途径刍议

2016-03-06 21:44梁玉琴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大学生

梁玉琴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00)



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途径刍议

梁玉琴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00)

摘要:95后青年作为社会最前沿、最活跃群体,对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具有最强烈好奇心和接受力,具有敏感科技体验。同时他们作为当下大学生群体主要力量,具有鲜明、独特时代特性和心理特征。在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和倡导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能否在世界性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更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精神,能否在科学精神引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途径

90后一般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出生的公民,笔者将90后分为两部分,文中95后大学生特指1995至1999年出生并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之所以做这样界定,从研究主体看,因为他们具有与“80后”“90初”出生学生迥异的特征;从时间上看,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更迭频率远比90年代初频繁,特别是科技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由此,对时代划分不应以10年为标准,小跨度代际划分标准更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

一、95后大学生时代特征

(一)心理特征

心理学专家表示,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各自不同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痕迹。特别是95后大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更大,呈现显著多元化心理特征。他们对外部事物态度包容,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热衷追求新潮流,热衷新鲜感;他们内心充满矛盾,许多相对独立性格在个体身上能集中体现出来:他们热情开放、身体充满活力,但内心封闭、孤傲,表现出沉默孤独特征;他们具有强烈独立意识,但生活中对家人、朋友又过于依赖。“个性张扬”是他们最显著的时代标签:自我、注重个人感受,追求个人价值等。我们不能武断的以消极视角去对待这些特征,“求新”“质疑”“求真”恰恰是社会进步表现。

(二)社会特征

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激情群体,与“我”,他们善于释放自己内心情感:当情绪处于低谷时以正面、积极方式对待,更愿意通过参加社会工作、社团活动、运动、课外阅读等方式来释放自己内心情感,善于调适自我,总体上健康而阳光;与“他”,他们有参与社会事务期待和需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志愿者”成为一个闪光名字。现在随处可见的志愿者群体主要力量为95后,相关调查表明95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是最强烈的。由此可见“95后”并非大众印象中一味追求自我的人,他们有着较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期待被了解和认同的内在需要,他们喜欢有一定未来感、新鲜感乃至刺激性的事物;与“学校”,他们憧憬校园生活,期待发展突破:大学期间,创新创业进入“95后”视野。从“80后”“90初”愿意参加“社团”、参与“创业”到95后学生希望能“创办”社团、“策划”创业表明,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新风尚和不少大学生现实选择。他们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期待,憧憬校园生活、乐于展示自我、期待发展突破。

二、科学精神

(一)科学精神内涵

在西方国家,关于“科学精神”最早由谁提出,学界有不同看法,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早对科学精神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莫顿对科学精神理论做了详尽阐述和说明,在1942年发表的《民主秩序中的科学和技术》(后改为《科学的规范结构》)中提到:“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调的价值和规范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偏好、许可和禁止的方式表达;它们借助于制度性价值而合法化;尽管科学的精神特质并没有被明文规定,但它可以从体现科学家的偏好、从无数讨论科学精神的著述和从他们对违反精神特质表示义愤的道德共识中找到”*默顿:《科学社会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在此基础上,默顿又提出四种规范作为科学精神的组成,即科学的普遍性、公有性、无偏见性和有组织的怀疑性,并将其作为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

在中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国内最早对科学精神进行论证的是中国科学社的社长任鸿隽,1916年他在发表的关于科学精神的文章中指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已”,将科学精神称作“科学发生之源泉”。1922年,梁启超在发表演讲中也提到科学精神,认为科学精神是“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还指出中国学术界缺乏科学精神。到了20世纪,科学精神开始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学界提出“以科学的精神创造我国未来生命”的口号,大力呼吁社会各界认识和学习科学精神。这一时期,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祯也关注到了科学精神,并对科学精神做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的空气”,他还进一步强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空气”。之后很长时间,竺可桢都致力于研究和宣传科学精神思想,为中国科学精神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1996年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这一观点,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以《加强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为主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之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便成为社会重点关注话题,党和国家也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提上工作日程。江泽民等多位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都提到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党和国家对于科学精神的重视使得学界对于科学精神的研究掀起了高潮,各行各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科学精神做出了丰富系统研究。

综合以上研究,笔者认为,要从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应当从科学本身出发,把握科学本质特征;科学应该体现科学主体,也就是科学家精神和气质;科学精神应该被泛化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社会意识。结合以上几点,科学精神含义是从凝结在科学知识中、贯穿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科学家精神气质和行为规范中提升和泛化的可以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价值

理解大学生科学精神,要抓住大学生这一特定主体本质特点,理解科学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具体体现。所以,大学生科学精神应该是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大学生所特有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不仅可以规范大学生行为思想,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也能树立大学生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种系统理论,是物质生活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辩证统一。物质生活发展是思想和精神生活发展基础和前提,思想和精神生活发展则是物质生活发展精神动力并引导物质生活发展方向。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全面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对于科学理解和认识,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生存能力,而且能够涵养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生活,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个体。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伟大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进步与发展,需要丰富精神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科学精神作为人类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进步与发展灵魂,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源动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生力军及未来社会中坚力量,其思维科学性、思想行为道德化以及知识结构合理化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成败。因此大力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三、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途径

大学作为人类精神殿堂,在人类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无疑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大学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对人们如此之深的魅力和吸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的科学精神。”*石松,董红梅:《当代中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及重构》,《中国农业教育》2010年第5期。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自然就成为当前高校首要任务。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教育有机统一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大学专业设置相对较独立,专业分化较细,即便是综合性大学,也普遍存在学科设置专业性强,学生综合素质低问题。大学中没有专门课程向学生讲述科学的产生、发展及科学精神内容。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精神缺少理论上认识,有些学生甚至将科学等同于技术,认为科学就是一种获得生存能力的手段。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对科学精神认识。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加强科学精神的基础教育。95后大学生复杂多样心理和思想特征需要系统、科学、完善理论体系引导。科学精神培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深刻蕴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理论修养是一条非常便捷途径;其次,提高教师科学精神理论素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要求,面对知识体系丰富、结构庞杂、信息来源多样的95后大学生,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完善和提高已是必然趋势。教师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理论素养对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具有至关重要影响。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学问虽然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培育新生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不能纸上谈兵,要加强大学生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明白何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5后大学生大部分在“6+1”家庭环境中长大,最缺乏的就是真实体验和社会实践。敢于尝试、勇于挑战是他们最宝贵的人生资源,培育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更应该遵循他们的时代特征,将理论与实践教育有机统一,用科学理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感受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培育大学生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校园环境

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精神在大学普及,关键要在全社会建立起一个倡导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大环境,为科学精神在95后大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提供肥沃土壤。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工作影响日渐明显。95后大学生作为新民生科技直接体验群体,他们绝不应仅仅是“体验者”,他们更需要的是科技中凝结着的科学精神与力量。“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之一。95后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后备军和未来社会主人,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品格将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政府增加对科普工作财政投入,学校增加科普知识教学内容,专业博物馆加强科普功能,传媒机构要增加具备科技知识人才。

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体大众传播力量,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广泛向全社会宣传积极向上价值观和科学观念。95后大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和速度与其父辈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信息从被搜索到内化周期被极大压缩,但是获取丰富信息只是表象,信息背后的“正能量”才是大众媒体真正承载的“内在”。这就需要“科学精神”引领信息载体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通过形式多样宣传,倡导大学生养成在生活中遵守科学精神、学习中运用科学精神、职业选择以科学精神为指导的良好习惯,将科学精神内化为行为准则。社会各界要切实行动起来,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共同关注科学,培育科学素养,在享受科技同时,更要“敬畏”科学精神,弘扬科学力量。

“我们之所以重视环境建设,原因就在于‘池菜理论’,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池菜水中生长,其味道是不一样的。”*刘献君:《知识经济呼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摘自《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3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对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有益影响,建设崇尚科学校园氛围,不仅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科学视野,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强大推动作用。95后大学生某种程度上属于“菜池”中“转基因”蔬菜,他们渴望自由,崇尚个性,善于突破,因此他们生命力旺盛。校园就是“菜池”——构建崇尚科学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具有人文情怀与科学情怀的校园景观,使他们在优美校园环境中启迪科学思想,陶冶高尚情操,提高科学素质;加大现代科技设备投入,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视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等措施就是园丁为蔬菜施肥、除虫,尽可能改善其生存环境,发挥他们的优势基因,淘汰或诱导内在劣势基因向优势基因进化,诱导其成长为营养丰富、味道纯正的新型“蔬菜”。

(三)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目标和方向,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用科学、理性和创新态度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95后大学生已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对象,当务之急是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95后学生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相信个人感受,对“教条”“灌输”甚为反感,这无疑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他们更希望与教师建立一种朋友式互动关系,在探索中学习,以实践和兴趣为导向开放式教学是他们所期待和乐于接受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跟时代潮流,将现代科技与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引入高科技教学设备,打造新型现代化课堂。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乐趣和信心,也能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大胆创新科学精神。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全面优化课程设置。大学课程设置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们培养未来生活所需的技能和谋生手段,大学应是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教育并举。大学作为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过渡阶段,学生更关注如何顺利步入社会。95后大学生“务实”“实用”特性促使他们更多关注学校课程实用性,他们会有意识选择课程。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注重文理科相结合,大力提倡学生选修专业以外其他课程,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语言、哲学等文学素养和数学、生物、化学等理工科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时,不仅是一名高水平专业人才,也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和谐的人”。

随着科学发展和青年学生思想观念进步,科学精神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精神推动力。培育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塑造具有求实、创新、理性、批判、民主、协作等科学精神的进步青年将成为社会和学校教育主要内容。要培育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教育部门及教育机构做更多努力。政府和学校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校园环境;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宣传“中国梦”理想信念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要加快构建切实可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加强科学精神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为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提供坚实理论根基、客观现实基础和稳健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大晰.论科学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石松,董红梅.当代中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构[J].中国农业教育,2010(5).

[5]赵磊,谢树放.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路径[J] .江苏高教,2011(1).

[6]杨庆华.高校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1999(9).

[7]胡安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冲突与融合[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责任编辑:王珏)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 for the Post-1995 College Students

LIANG Yu-qin

(College of Marxism,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00,China)

Abstract:Post-95s young people as the forefront and the most active groups in society, they have the most intense curiosity and acceptance for social life and newly-born things, with sensitive technology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the major force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 with distinctive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psychology. At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building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of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and advocacy in the whole society to vigorously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promote the scientific spirit, rais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enrich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 can the Chinese nation stand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depends not only on their level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but also whether they have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whether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Key words:the Post-1995 college students ;spirit of science; cultivating ways

收稿日期:2016-04-29

作者简介:梁玉琴,女,汉族,甘肃民乐人。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6)02-0096-05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2.019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大学生之歌
科学拔牙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