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资源与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研究

2016-03-06 16:26张建松
关键词:丝绸之路河南旅游业

张建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经济学研究

丝路文化资源与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研究

张建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曾经发挥了持久而重要的桥梁作用。今天,国家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新时期亚欧各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为沿线各国、各地区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在这一机遇面前,河南要适时抓住国家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合理开发河南特色旅游品牌,推进旅游资源在不同层面的协调配合,增强河南省历史文化走出去的主动意识。这样既可以使外国游客更加全面地了解丝路的历史,又能有效提升河南的文化知名度,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中原文化向省外乃至境外的传播。

关键词:丝绸之路;河南;旅游业

我国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新时期亚欧各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沿线各国旅游业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在重大机遇面前,敦煌等地积极发挥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推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南省(以下简称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河南境内,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如何紧紧围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使其在推动地方旅游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许多契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代表性的研究有张广宇、沈兴菊、刘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马斌斌、鲁小波、郭迪、丁玉娟:“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五省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研究,《新疆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刘增涛、赵鸣:江苏“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城市》2016年第1期。。但在指导宏观工作的政策建议之外,认真挖掘和开发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新时期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拟以河南丝路文化的开发为例,探讨其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丝路文化资源的挖掘

历史上,丝绸之路河南段曾经留下中外许多人物的足迹,进而留下了丰厚的丝路文化遗产。这些丝路文化遗产大致可以分为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两部分。具体来说,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丝绸之路上的建筑文化资源。公元64年,汉明帝派遣使者经丝绸之路远赴西域求法。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在洛阳创建白马寺。白马寺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目前,汉魏洛阳故城内城(汉魏洛阳故城,即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的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汉函谷关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东汉时期,洛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人们从这里出发,前往西方各地;西域各国的使者、商人、僧人也从西方各地前来洛阳等地。作为丝路繁荣与兴盛的见证者,函谷关自然应当受到重视。

二是丝绸之路上的艺术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许多相关文物与文字记载中,都体现出重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洛阳的龙门石窟与唐三彩就是这种艺术文化的杰出代表。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库,在现存的石窟造像中,可以发现宗教的浓重色彩与一些中亚人的痕迹。唐三彩则是在丝绸之路得到发展的前提下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结果。唐三彩是中国陶瓷工艺的精品,充分展现了唐人的生活与带有浓郁异域风情的时代风貌。在洛阳、南阳等地还曾多次出土胡商俑与反映胡人形象的汉画像石。此外,从当时的壁画与诗文中,也可以发现许多珍贵的艺术文化资源。2010年7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清理和保护洛阳唐代安国相王李旦孺人唐氏壁画墓时,发现两幅骆驼驮着丝绸的壁画。而唐诗中的“洛阳家家学胡乐”等[1]卷二九八,王建《凉州行》,则是西域音乐深入中原社会的证明。这些艺术品与诗文记载都与当时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背景相关。

三是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资源。佛教等各种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各地,并在各地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各地逐渐传播并发展壮大。北魏时期,洛阳吸引了众多外来僧侣,“时佛法经像盛于洛阳,异国沙门,咸来辐辏,负锡持经,适兹乐土”[2] 卷四《城西·永明寺》173。各种宗教传入中原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其中佛教在中原传播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相互交融,又形成了白马寺、龙门石窟等系列佛教文化资源。

四是丝绸之路上的名人、故事资源。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不少河南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名人与故事,这些名人文化与故事文化是河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使者从洛阳出发,远达西域。如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73年,班超奉命由洛阳出使西域,一直到达了波斯湾,隔绝半个多世纪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唐代时期,洛阳偃师人玄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佛教发源地印度。在印度期间,玄奘刻苦学习,并把印度佛经带回长安。在中西交流史上,洛阳人王玄策也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物。王玄策一生曾四次翻越喜玛拉雅山出使印度,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谱写了熠熠生辉的篇章。

西域的使者则从另一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不远万里而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多种文献留下了许多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活动。不少文字记载都曾出现西域商人活动的身影。《后汉书》中记载有一则相关的故事:“(梁冀)又起菟苑于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移檄所在,调发生菟,刻其毛以为识,人有犯者,罪至刑死。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兔,转相告言,坐死者十余人。”[3]卷三四《梁冀传》在当代文物考古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不少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内容。南阳汉墓石画像中,即有不少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有关。近年在南阳发现的一块汉画像石,杨镰教授将其命名为《巡行丝路》,并称:“画卷如同一部情节紧凑的‘凿空’西域的电视剧,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已经消失的历史细节。”[4]10

二、丝路文化资源的价值

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河南旅游业的形象,给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与河南城市形象的提升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增强河南旅游景观的文化底蕴

旅游资源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可给人们带来更多感官和内心的丰富体验,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丝绸之路便是这样一个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旅游资源。作为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起点与重要地区,河南产生了许多与此相关的重要历史传说与历史故事,无形中给不少旅游景观增添了相应的文化底蕴。对丝路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可以使人们从中感受丝绸之路多元文化汇聚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河南旅游文化的底蕴。

(二)加深国外对中原地区及中外文化交流历史的认识

中国与古代西域各国在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交往历史悠久,而古代丝绸之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这条通道,西域商胡大规模地安家洛阳,并与当地人民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北魏时期,都城洛阳曾经作为西域外商聚集之地。《洛阳伽蓝记》云:“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门巷修整,阊阖填列,青槐荫陌,绿柳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2]卷三《城南·龙华寺》132

如今,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因经商、旅游等原因进入中原地区,其中不乏过去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商人、游客。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对丝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宣传,让更多的外国人能够切身领略汉唐时代中原的繁荣与开放,这无疑更加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了解与认同。

(三)激发河南旅游市场的活力

文化遗产资源对于吸引游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甘肃敦煌等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丝路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给当地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给当地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河南旅游景区尽管资源较为丰富,但仍应加大丝路文化资源的开发,只有广开渠道,才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河南旅游市场的活力。

(四)带动河南经济文化与外界的交流与发展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曾经异常繁忙,留下了无数商旅、使臣的足迹。《后汉书·西域传》云:“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3]卷八十八《西域传》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中原与域外展开了活跃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对外传播与持续发展。今天,我们要以丝路文化开发为基础,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一条新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之路,使这条古老的道路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持续带动新形势下河南经济文化与外界的深入交流。

三、丝路文化资源的开发

旅游形象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拥有密切的关系。地方的旅游形象是否鲜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区对旅游市场的占有。因此,如何开发利用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有效提升河南旅游形象,便成为河南相关地方政府与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对此,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丝路现存各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各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持续不断的工作。丝绸之路河南地区现存的各类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在这些旅游资源当中,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往往是受到游客普遍青睐的内容。对于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要刻意保护,而且还要注意开发创新。比如,洛阳龙门石窟集中的北魏至唐代的大量石刻造像,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有许多石像都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要使这些艺术品充分发挥其在传播历史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必须对其加强保护。又如,唐三彩陶俑釉色亮丽,造型生动逼真,堪称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这种艺术形式不断得以传承和创新,努力使这种充分表现盛唐气象的艺术形式持续深入到更多的人群当中。

二是多方位开发丝路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既可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开发为旅游休闲的空间。作为我省的一种重要文化资源,丝路文化在发展文化旅游的框架中,其地位和作用理应受到重视。因此,要进一步开展丝路文物的普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当然,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找好与丝路文化相关的切入点。切入点可以是名人文化,也可以是重要事件,或者是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就可以通过举办丝路文化主题展、打造仿古文化区域、建设主题公园等方式,打造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多方位加强对河南丝路文化的宣传,展示河南丝路文化的魅力。

三是以丝路文化为基础,营造充满历史意境的河南形象。通过对丝路文学的发掘,可以引起人们对丝绸之路的畅想与向往。作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名著,《西游记》本是以唐代僧人玄奘远赴天竺求法的故事为历史基础演变而成的神魔小说,但在最终定型后,却大大提升了江苏连云港的文化知名度与美誉度,而与之相连的花果山、东海龙宫等则随着这部名著的流传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这类作品产生的效应对河南应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河南各地陆续出土的诸多文物,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古代中原与域外交往的认识。怎样才能更好地使这些资源在营造地方形象方面发挥作用呢?2015年3月,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在央视播出,为观众详细讲述了汉代至今河西走廊的历史与文化变迁,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因此,不妨借鉴这种方式,尝试以相关的文物、文字记载等为基础,创作一批丝绸之路影视剧、纪录片等,以更好地推动河南文化的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

四是加强丝路文化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的结合开发。旅游资源的相对集中对于游客来说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应该思考如何将旅游资源加以合理组织,使其更加规模化。比如,以丝路建筑遗迹为基础,融入其他相关资源,积极开展丝路历史文化旅游。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大其与分散在周边的旅游资源之间的结合。丝路文化资源应与其它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形成互动效应,从而不断扩大旅游圈。

五是加强河南丝路文化旅游与整个丝路文化旅游的联合。尽管河南丝绸之路有关城市拥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但丝路旅游不应单单局限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省份境内,而应扩大为整个丝路的旅游。对此,开封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旅游局首先发出建立“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的倡议,并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积极支持和响应。2015年10月17日,包括我省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商丘、焦作、驻马店在内的全国33个城市成为该联盟首批发起城市。33个旅游城市在共同发出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开封宣言》中提出:“加强‘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成员城市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动,不断充实和拓展‘一带一路’城市旅游的合作内容和方式,不断探索旅游合作的新领域,共同分享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5]为实现宣言提出的目标,河南与陕西等地合作开发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旅游线路。但是,就整体而言,整个丝路沿线城市尚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线路。因此,要积极与省外及境外丝路文化资源地展开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各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实现共赢。

四、结语

河南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活力,但目前仍然处于相对粗放落后的状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也可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与动力。因此,要适时抓住国家这一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河南特色旅游品牌,推进旅游资源在不同层面的协调配合,增强河南历史文化走出去的主动意识,要做到既能使外国游客更加全面了解丝路历史,还能有效提升河南的文化知名度,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新时期中原文化向省外乃至境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校释[M]. 周祖谟,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63.

[3] 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 杨镰.丝绸之路史二题[J].文史知识,2009(6):4-11.

[5] 佚名.新丝路 新旅游 新合作:“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在开封成立[N].河南日报,2015-10-20(10).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的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研究”(2015B13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4008)

作者简介:张建松(1982—),男,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水文化和文化交流史。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4—0060—04

Cultural Resources of Silk Road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nan

ZHANG Jiansong

(School of Marxism,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mes, the Silk Road once played an enduring and important role as a bridge. Today, the major strategic vision of build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paints a grand blueprint to further deepen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ASEM countries, providing a rare opportunity for all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Silk Road to achieve new development. In front of this opportunity, Henan should timely seize this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around the building needs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closely, develop tourism brand of Henan rationally,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pushing Henan historical culture to go out initiatively, which can not only make foreign visitors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more comprehensively, but also enhance the cultural awareness of Henan effectively, further promoting the spreading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to other provinces and even abroad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Silk Road; Henan; tourism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河南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