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百年中国大学美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对峙与融合

2016-03-06 15:11:2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美术中国大学美术

王 悠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论百年中国大学美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对峙与融合

王 悠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2)

百年来,中国大学美术教育面临着中国和西方、本土与外来、民族与世界的文化冲突。大学美术教育在突破传统、融汇中西中经历了大学美术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融合、突破“写实”与“实用”框架的大学美术教育的“人文化”与“多元化”进程。在继承与碰撞中大学美术教育完善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健康格局和适合方式。

百年;中国大学美术教育;发展进程;对峙;融合

百年中国大学美术教育是个跨世纪的概念,是指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这一时段。20世纪的中国,处在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刻,伴随着中国深重的内忧外患与家国情怀,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变迁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始了近现代化的历程。中华传统美术领域里数千年来民族独尊的形势被动摇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中国美术历经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革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美术教育体制。

一 百年中国大学美术教育进程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大学美术教育产生、嬗变的历程,背景是千余年的传统美术延续传承与西方大学美术教育传入的历史。百年来,如何处理中国和西方、本土与外来、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成为困扰中国大学美术教育的课题,构成其发展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中国大学美术教育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产生,西方现代艺术及思潮涌入中国,糅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和社会制度的复杂,决定了中国思想文化艺术的追求,包括百年大学美术教育的现代性追求,必将整合中国社会的内因和西方影响的外因,包含着自身的复杂与艰难。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体系的博大精深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立体系,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渊源与立身根本,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演绎出自身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特色。社会的变革,外来强势文化艺术的传入,打乱了中国传统美术单一和延续性发展的脉络,大学美术教育在联结与承继传统中走上了国学和西学双向发展的道路,并在交流、撞击和融合中曲折前进。

二 突破传统、融汇中西的大学美术教育的百年历史进程

(一)大学美术教育“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从洋务运动先进知识分子为探求现代化新途、输入西技到传播西学,美育观念流行、新式美术教育兴起,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有限接纳发展成全面认同接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思想文化虽力图振兴却缺乏活力,“不得不以‘夷夏之辨’、反对‘以夷变夏’来排斥与对抗西方现代文化的方式,转变成‘以夏变夷’的以传统思想文化渗入和影响思想文化现代性的方式”[1]。西洋画教育占据优势,中国画教育举步维艰。一方面,面对西方美术文化的强大压力,中国美术家不得不在捍卫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的同时,接受“西化”的冷峻现实。另一方面,部分中国画家开始立足中国实际,力图以“中西融合”“民族形式”等途径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发展,寻觅中国美术教育的新途。在“中西融合”潮流的影响下,积极接受西方美术影响的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提出的“以西润中”“融汇中西”的主张逐渐为人们接收,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主潮,即使是力主坚持传统的傅抱石、齐白石、潘天寿等人也无法再摆脱西方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影响。然而从历史看,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潘天寿、林风眠等美术教育家推行的大学美术教育最终在家国天下、民族命运的宏大主题中,难超中西二元文化对立的图景,而真正代之以多元共存的文化图景,中西文化二元景观成为美术教育的束身绳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学艺术领域亟需树立一种可以作为标准的艺术规范,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与实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①这个源自于苏联文艺领域的命题被凸显与强调,形成了这个时期中国大学美术教育领域里以徐悲鸿写实主义风格、苏联美术教育体系与延安美术经验三者相结合的所谓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教育体系”。东西方的冷战使中国美术教育失去了与世界现代艺术发展的联系,也失去了本来存在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注重主观表现的自由精神,陷入了在语言上模拟客观物象,在精神上附庸政治的困境。“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美术流派与思潮风起云涌,在“中西之争”中美术教育观念呈现出对现实主义的反叛和校正两个明显的主题。更多的师生开始以更宽广的胸怀包涵更多的美术样式,尝试和探索超越中西对立与专业差异、开启新一轮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在历经中西思想文化艺术的对峙与融合的复杂进程后,中国大学美术教育立足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统文化的捍卫,构建起维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以多元文化为主体的现代大学美术教育体系。这是一个超越自己本土语境的“现代化”进程,也是立足本土、不丧失自身文化独特性的“民族化”进程,更是一个彰显美术内在诉求的“全球本土化”②进程,中国大学美术教育与西方美术教育的近距离对话交流开始,并且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突破“写实”与“实用”框架的大学美术教育的“人文化”与“多元化”

新式美术教育发端于工程技术和商业实用活动,注重“写实”“实用”成为中国新式美术教育与生俱来的要求。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严峻年代,美术教育为社会革命斗争服务成为时代的要求。新文化运动兴起,从日本和欧洲引进正规的学院美术教育方式,公立和私立学校纷纷开办,西方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民主意识、个性主义为中国大学美术教育所吸收,新式美术教育得以脱离工程技术教育和商业实用的附属地位,通过西方写实美术教育的广泛借鉴实现发展。“科学的”西方写实艺术成为批判传统文化的利器,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法国学院派居于大学美术教育的主导。“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因为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写实精神。”[2]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试图敞开大门寻找走向世界的途径,写实美术教育主张及其注重变旧维新的需求、写实的审美意向,成为20 世纪初期中国大学美术教育的主流。经过延安革命美术教育高度政治化的改造,“抗战美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显示出大众化、民族化、写实化和理性化的特征”[3]。“一边倒”的历史环境,决定了新中国艺术模式的产生,“即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民间艺术合成为革命写实主义,‘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作品为表现工农兵形象’成为中国大学美术教育难以突破的框架”[4]。明显的功利性和依附性使大学美术教育过于强调艺术与政治的从属关系和“成教化,助人伦”政治教化的实用功能,具有狂热政治色彩的“伪现实主义”成为文革的美术符号。

“改革开放”——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开始,如何使艺术活动与社会、文化共同进步,美术领域充当了急先锋。世界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为中国大学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获得解放的美术界表现出对美术本体——形式和情感因素的强烈渴望,形式多样的伤痕美术、惟美画风、乡土自然主义频繁出现,关注文化贡献、重视审美与自由表现、重视视觉传达与艺术设计,开启了美术教育和创作的多元化、革新化尝试。美术教育内涵被大大地丰富,美术教育成为综合性的教育,增加了中国画、篆刻、书法、美术史等课程,设计艺术将重视实用的“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与强调审美精神功用的“纯艺术”结合起来。长时期定为一尊的现实主义美术框架被突破了,不同风格流派的美术和美术教育形式获得了平等、自由发展的机会,美术界走出在政治话语中充当工具的命运,重新认识世界多元文化中自身传统美术的文化价值。“21世纪的美术教育就应该包容各国的艺术,继承全世界的艺术教育成果,同时也要继承本国艺术的成果,保持中国艺术教育特色,并把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格局。”[5]美术教育摆脱过去纯意识形态范畴的桎梏,它的艺术性、欣赏性、实用性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教育,“形成我国大学美术教育的‘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的分工格局”[6]。

三 在继承与碰撞中大学美术教育自身价值体系的完善

回首百年历程,19世纪末中国被西方以炮火轰开大门,“五四”运动高举反传统文化之大旗,中国文人艺术传统破碎,新中国美术教育模式诞生。在长时间过分强调文艺政治教化功能的形势下,专业学习几乎等同技巧教育。忽视文化修养、人文思想及文化品格的塑造,大学美术教育缺乏了应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之义。1990年代的中国摆脱了独立于世界一隅的形象,文化交流渠道的畅通给美术家带来了宽阔的视界。这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教育对外交流最为自由的时期。更多的美术家有机会走出国门,更多的国际美术交流开始出现中国美术教育家的身影和声音。伴随着西方哲学文化艺术理论的引进,呼唤现代人文精神,吸收西方文化,做符合国情的运用与改造成为美术教育中压倒一切的声音。“大学美术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人文性和实用性并存’思想,实现了审美性和实用性共存共容的精神本质,确定了美术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7]在艺术创作中学习、借鉴的自由境界的获得,使在美术学习中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既广泛吸收世界一切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成果,又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在全球化、多元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中以延续传统、包容创新、培养个性与综合素质人才为追求向前发展。注重美术教育的实用、政治教化功能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尊重并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非功利性、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思想终于在21世纪走向了相同的价值终极,在承继与碰撞中构建了21世纪大学美术教育体系,形成了大学美术教育存在的健康格局和适合方式。

百年来,中国大学美术教育存在发展的命运就是这样因文化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校正,逐渐疏离功利主义的焦虑而以从容健康的创作心态回归本体,通过对本土艺术精神和西方艺术观念的继承、吸收、借鉴,以更健康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找到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民族文化艺术汇入世界潮流,不是割裂传统、失去个性,是时代的期待、历史的必然。肩负时代责任与文化使命,超越中西对峙,超越民族与世界的对峙,突破传统、融汇中西、多元共存共和,成为中国大学美术教育的历史选择。

注释:

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一。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②全球本土化不仅是一种营销策略,也是一种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思潮。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认为,“全球本土化”描述了本土条件对全球化的反馈作用。1997年,在一个关于“全球化和本土化文化”的会议上,罗伯森称全球本土化意味着普遍化与特殊化趋势的融合,两者共同起着作用。

[1]陈瑞林.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4.

[2]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徽来信[M]//郎绍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3.

[3]黄宗贤.抗日战争美术图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98.

[4]高奇.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3.

[5]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1.

[6]鲁力.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4(3):132-133.

[7]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220.

(责任编校:彭芬辉)

Confrontation and Integration:The Recent One Hundred Year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WANGYou

(College of Traffic Information,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132, China)

In the recent one hundred years, art edu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been challenged by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local and foreign cultures, and national and world cultures.Art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has broken through the tradition and blended Chinese and western arts by integrating“nationalization” with“modernization”, and has pushed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set by the framework of“realism” and“pragmatism” by introducing“humanism” and“diversity”.In inheritance and collision, art edu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improved its own value system, and formed a healthy pattern of existence and a suitable mode of development.

one hundred years; art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confrontation; integration

2016-04-22.

王悠(198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文艺术教育与高校管理。

G640

A

1673-0712(2016)05-0087-04

猜你喜欢
大学美术中国大学美术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15期)2022-11-08 10:58:04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创意美术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银幕内外(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明媚美术作品
雨露风(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美术国画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