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笑飞
(蚌埠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安徽 蚌埠 233000)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孟笑飞
(蚌埠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安徽 蚌埠 233000)
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包括建筑、花木等物质文化,也包括制度、校训等精神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在建设中要坚持科学性、育人性等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精神文化为物质文化的内核、精髓。因此,积淀高水平的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注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培养和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是为高校校园服务的物质条件、地理环境、规章制度、学术氛围等的总合,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高校校园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两大类。
(一)高校校园物质文化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学设施、自然环境、雕塑等,往往能够体现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承载高校精神的主要物质形式。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到一座楼房、一座雕塑的设计都要展现高校的文化品位。要合理依托高校本身的自然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将育人理念倾注到校园的设计中去。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彰显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既要美观合理,充满现代气息,展现出高校的独特风格,又要体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二)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高校的制度文化、学术氛围、校训校歌等。
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师生自觉遵从高校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等管理制度及社会道德要求的体现,是高校办学理念的积累与升华。制度文化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高等教育也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使高校平稳、有序、健康地发展。
高校学术氛围是在高校发展中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稳定的学术态度和文化氛围,是高校的精华和灵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对高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敬业、博学、爱生,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当今大学生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保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心、独立思考的精神品格,不受制于大众文化的影响,在知识的道路上迈开坚定的步伐。高校还要努力营造敢于理性批判的学术氛围,敢于对庸俗、低俗、媚俗说不,使高校纯真的学术殿堂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推动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集中概括,通过简明扼要、对仗工整而且具有号召性的词语,使人强烈感受到高校文化的精髓。校训是对学校目标的准确定位,体现出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在制定校训时既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又要考虑时代发展的特点。不能把校训简单地看作是文字游戏,是几个辞藻的排列组合。优秀的校训不仅可以为本校的师生树立行为规范,同时还可以辐射到校外,激励全社会奋发向上。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现已成为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的行为准则。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一般需遵循以下几个建设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前提,一切都要服务于这个目的。如何科学地规划校园并使不同的区域都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如何建立一批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学科课程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就成了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并不是斥资千万盖个气派的大门或校舍那么简单。现在有一种错误的理念,认为学校建设得越豪华越好。但是,豪华未必实用,未必就美。
(二)育人性原则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坚持育人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们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1]17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育人的大方向下展开,要服务于育人的目的。高校校园建设者应依据高校本身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因地制宜,将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之美相结合,凸显高校校园文化人文性特点。校园中的树木花草、亭台楼阁、广场喷泉及标志性雕塑等,都无声地诠释着高校校园文化。没有美的世界是枯燥的,优美的坏境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产生潜在的教育功能。通过景物美的熏陶进而塑造性格美、行为美、心灵美。
(三)承载性原则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一方面要具有实用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承载高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在时光的迁移中见证历史、讲述历史,凝结着无数高校师生前赴后继的努力。许多高校的早期建筑被保留下来,实际上就是因为建筑里积淀着高校发展的轨迹。一提到北大,我们就会想到未名湖、博雅塔。它们与北大一起历经百年沧桑,饱含北大浓厚的人文气息。
校史馆的设立同样体现了高校物质文化的承载性原则。校史馆作为学校发展历史的集中讲述场所,展示着学校发展的历程及不同时期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处将学校历史与高校文化完美融合的展台。高校师生通过参观校史馆,感受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髓,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校史馆是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盛的动力,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创新的高校不可能是一流的。考察新时期高校校园建设的风格,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校园建设缺少创新性,相似的建筑屡见不鲜,雷同的风格比比皆是。高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摇篮,在进行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坚持创新性原则,展示高校独一无二的校风校貌,展示高校的大格局、大气象。
(五)开放性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原则有两层含义。其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自我封闭,要主动吸收其他优秀文化;其二,要考虑高校的影响范围不仅是高校本身,还有高校以外的广大社会,服务社会也是高校的任务之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能引领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应该是开放的。不但内容和形式是开放的——民族文化和异质文化兼收,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并蓄,而且校园文化的传播也应该是开放的,要让周边的人们也参与进来。”[2]
(一)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精神文化为物质文化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没有精神文化指引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如果把校园文化比喻成一幅书法作品,那么物质文化就是纸和墨,而精神文化正是那墨迹透露出来的神采。因此,要想积淀高水平的物质文化,首先必须注重高校精神文化的培养。
(二)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标识体系
高校校园文化标识体系就是通过校徽、校训及校园的导向标示等对大学的重要理念进行视觉强化,使人们逐渐对高校产生认同感,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完美融合。标识体系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打造高校品牌形象的良好措施。完美的标识系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三) 用生态和谐理念推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合理的校园规划、独特的建筑风格及多样的花草树木都在无声地承载着大学精神,构筑高校物质文化的和谐生态。高校校园的建设要树立生态和谐理念,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让墙壁说话,让草木育人,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远离社会负面影响,追求真理,汲取知识,形成环境—人—教育和谐相处的生态校园环境。
南开大学原校长母国光曾说:“办大学就是办
一种氛围。”[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营造这种氛围。它需要一代代高校人不断努力,它也必将给高校人带来丰厚的回报。
[1]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四卷[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18):28-30.
[3] 段玉玲.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202-203.
(责任编辑:李翔)
Refle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MENG Xiaofei
(Division of Social Sciences,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00, China)
Campus cultur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For its particularity,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should keep to the scientific and instructive principle. Materi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spiritual culture while the latter is the essence of the former.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and promo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must be emphasiz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harmonious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profound high level of campus cultural. In this way, the education and campus environment can be perfectly combin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an help mainta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reflection
2016-08-21
蚌埠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文化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BYKY14128sk)
孟笑飞(1989—),女,安徽萧县人,蚌埠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G641
A
1008—4444(2016)06—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