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京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博弈论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视角
高京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从产生到现在的蓬勃发展不过7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博弈论已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诺贝尔经济学奖7次花落于博弈论的研究,充分彰显了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博弈论对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影响着经济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并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当中具有突出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经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为复杂,博弈性越来越强。因此,博弈论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会更大。
关键词:博弈论;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
博弈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经济学产生联系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里,博弈论的思想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并产生了大量受诺贝尔经济学奖青睐的学术成果。诺贝尔经济学奖7次花落于博弈论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博弈论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已成为现代经济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方法。黄韬认为,博弈论作为洞察主体行为规律和分析经济现象背后机制形成的认识工具,博弈理论对帮助经济学家理解和预测在经济环境中已经发生与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该工具的应用加深了对经济现象的理解[1]。李晴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博弈论在经济学研究中逐渐占据了核心地位,已成功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并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经济学科,如:信息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2]。孙康等认为,博弈论对社会生活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理论指导应用,进而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哲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杨艳秋认为,近年来博弈论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的经济分析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博弈性”越来越强,由于我国经济关系更为复杂,经济活动中的“博弈性”比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更突出[4]。因此,博弈论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大。
一、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在博弈的情形中,参与者在理性行为下选择策略的理论。在博弈情形中,一方参与者的利益不仅与自己的策略选择有关,还与竞争者的行为相关联。博弈的构成要素包括参与人、行动、策略、信息、得益、均衡、次序。参与人即博弈的参与者;行动即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行为;策略即参与人从始至终统筹全局的行动方案;信息即博弈参与人所掌握的有关博弈的各种知识与信息,也包括其他参与人的行为特征与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得益即在一个特定的策略组合下,参与人所得到的效用或期望效用;均衡即一种稳定的状态,具有可预测性,是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次序即参与人做出策略选择的先后顺序。
博弈思想由来已久。我国是最早产生博弈思想的国家。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就详细地论述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和深刻的治国策略,这些思想和策略就是博弈论的雏形。只是当时对博弈的认识没有向理论层面发展,对其应用仅仅停留在经验方面。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44年以前)
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早是与近代经济学中的“寡头竞争”,特别是“双头垄断”条件下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相关联的。
1838年,古诺在关于财富的数学原理研究中提出了现在被称为纳什均衡解的概念;1881年埃奇沃斯提出了用契约曲线作为决定经济行为主体交易结果的解的方法;1883年贝特兰德提出了双头垄断下的价格决策规则。这些研究是在“双头垄断”的条件下,分析了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揭示了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博弈特征,为经济博弈论思想雏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博弈论的真正发展则是在1913年泽梅罗提出了博弈论第一个定理与1928年冯·诺伊曼证明了最小最大定理之后且后者表明两人有限零和博弈的解是确定的,推动了博弈论的发展。例如非合作n人博弈的基本概念——纳什均衡,就是最小最大定理的延伸拓展与推广应用。
(二)创立阶段(1944—1959年)
一般认为,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恩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创立。该著作使博弈论获得了一门学科应有的地位,汇集了当时博弈论的研究内容,主要概括了经济行为主题的典型行为特征,首次将其框架完整而清晰地展现出来,开辟了一些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
1946年,L.H.Loomis给出了最小最大定理的第一个完整代数证明。1950年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引入了著名的囚徒困境博弈,两人囚徒困境模型应归功于艾伯特·塔克。约翰·纳什在《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与《非合作博弈》(1951)2部著作中证明了非合作博弈中纳什均衡的存在性,提炼归纳了博弃论和经济均衡之间的内在规律,并提出了用非合作博弈方法研究合作博弈的“纳什计划”。纳什均衡以及纳什均衡存在性的证明又将博弈论的研究推广到了非零和博弈,这进一步推动了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发展。此外,纳什在《讨价还价问题》(1950)和《两人合作博弈》(1953)中,创立了公理性讨价还价理论,证明了纳什讨价还价解的存在性。纳什抓住了博弈论研究的关键,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为博弈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初步发展阶段(1960—1979年)
泽尔腾(1965)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到动态博弈情形中,提出了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概念和颤抖的手均衡理论,这对研究动态演化博弈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海萨尼在1967—1968年发表的论文中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他在进一步精练纳什均衡的基础上提出了“贝叶斯纳什均衡”的概念。海萨尼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于1973年提出的关于“混合策略”的不完全信息解释以及“严格纳什均衡”,这些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博弈论的一些关键内容。由于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在博弈理论及其在经济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3人于1994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高速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
1980年以后,博弈论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并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以后博弈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博弈论把主流经济学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格局。
维克里和莫里斯因为对不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理论所做出的贡献荣获了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克洛夫、斯宾塞、斯蒂格利茨因对不对称信息下市场交易理论的研究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是奥曼和谢林,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其研究成果有助于解释价格战和贸易战等经济冲突,以及为何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迈尔森、赫尔维茨和马斯金,以表彰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做出的突出贡献。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罗斯和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创建的稳定分配理论及进行的市场设计实践。2014年,该奖项授给了梯若尔,以表彰他在产业组织理论以及串谋问题上采用了博弈论的思想,使理论问题得以解决。
二、博弈论与经济学
经济学家泰勒尔指出:“正如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事实确实如此,经济学是研究人们“欲望无限”与“资源有限”之间是如何合理配置的。不过,依据现在的观点可以说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条件下,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而博弈论中的“博弈”即为理性的个人或群体之间发生冲突和合作的情况。一方面,博弈论专家的研究成果被经济学家广泛运用到经济学各个领域。经济学家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因博弈论而改变,进而使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革。另一方面,随着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大量的博弈论模型,博弈理论日趋完善。1994年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屡次授予博弈论的研究者。人们发现没有任何其他学科分支能像博弈论这样为经济学研究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没有任何其他学科门类像经济学这样为博弈论的理论发展和完善提供如此众多的背景模型。博弈论与经济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三、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博弈论的重要性
(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偏爱博弈论的原因
博弈论这一理论学科,并不对时代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其重要性在于理论指导方面的应用间接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博弈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哲学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模式的变化。诺贝尔经济学奖之所以多次授予博弈论研究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博弈论主要是运用数学模型分析解决经济中的最优决策问题,数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为经济分析奠定了坚实的数理基础,根据数学模型推导出来的结论,具有描述性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第二,现代经济学越来越侧重于理性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的研究,而博弈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其在个人理性的前提下,研究参与人策略相互依存的最佳决策模式,二者相同的研究模式使博弈论成为研究经济学的最佳工具;第三,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已在经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经济学又极大地拓展了博弈论的研究领域,使博弈论研究不断发展。
(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预测
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设立以来,至今已有45届,共有73位专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研究得主共16人,基本与宏观经济学得主相差无几。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代表经济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与发展方向。博弈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能够在短时间内7次受到诺贝尔奖的青睐,足以彰显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这7次诺贝尔奖得主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看,对经济学博弈论的研究从最初简单的非合作博弈逐步发展到更深层次。2014年梯若尔把博弈论运用到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面。未来经济学的研究与分析离不开博弈论,同时,博弈论应用又衍生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信息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关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已经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演化经济学方面目前尚有大量的领域未被开发。无论是运用博弈论思想分析经济问题,还是由于博弈论的运用衍生出的新理论,都离不开博弈论的参与。因此,未来博弈论还会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青睐。
四、博弈论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应用
(一)博弈论在经济理论中的应用
第一,产业组织理论方面。在产业组织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构造与企业行为,解决企业的规模经济和企业间的合作与冲突问题。因此,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产业组织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其诸多问题可以用博弈论方法加以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市场都为不完全竞争状态,寡头市场最为典型。博弈论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已成为分析寡头市场行为或策略研究的重要手段。
第二,一般均衡理论方面。一般均衡理论认为整个市场体系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都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一般均衡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博弈论的思想探索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委托-代理理论方面。委托-代理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代理人处于信息优势,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近年来,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博弈理论最成功的应用。
第四,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当今世界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国家的关税、配额、补贴等贸易政策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策略。因此,一个国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要考虑这些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还要考虑他国对这些政策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而这些问题的本质属于博弈论范畴。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方面。通常情况下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影响者是博弈的双方,双方都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而这些互动行为是博弈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博弈论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要实现既定的宏观目标,就不能再依靠直接的行政指令与计划干预企业的行为,政府只能尊重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通过机制设计影响企业的行为。但在政策制定与机制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反应,否则宏观政策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第二,国企改革问题。国企改革的本质问题是委托-代理问题。如何调动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国家(委托人)与国企经营者(代理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且双方目标不一致。所以国企改革是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委托-代理博弈模型。
第三,低效率问题。博弈论思想与方法在政府政策的制定与修改、交易制度的完善、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弈论能够解释大量低效率现象出现的本质原因,并能通过机制设计使低效率问题得以较好的解决。
第四,市场秩序问题。市场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大量存在,例如假冒、伪装、欺诈等。博弈论中的信号传递理论、信号显示理论等可以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使市场结构得以改善,市场秩序得以维护。
第五,企业决策问题。博弈论是企业经营者的重要决策工具,价格与产量决定、合作与经贸谈判、研发与创新、竞标与拍卖、劳资关系、政企关系、寡头竞争等企业决策问题均可利用“囚徒困境、激励博弈”等博弈论的基本模型和方法解决。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博弈论极强的实用性,使得博弈论在经济学的各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经济学的研究不再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甚至有学者认为博弈论具有能够改写整个经济学的能力。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它对制度变革、机制设计、经济运行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博弈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我国目前已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经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复杂性更为突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共赢与冲突将愈加明显。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经济活动的博弈性越来越强。只有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方式进行全方位合理的机制设计,协调各方的经济得益,才能保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均衡、高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韬,易宪容,高占军,等.博弈论的发展与创新: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成就介绍[J].财经问题研究,1995(5):3-9.
[2] 李晴.经济行为中的博弈论[J].商界,2013(21):227-228.
[3] 孙康,闫慧臻.博弈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189-192.
[4] 杨艳秋.博弈论对经济学的影响及其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39.
(责任编辑:蔡洪涛)
收稿日期:2016-01-16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水污染治理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研究”(2015BJJ087)
作者简介:高京燕(1976—),女,江苏常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2—0046—04
Influence of Game Theo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Based on the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GAO Jingya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The game theory as a discipline has only 70 years of history since it came into being.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economic research,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was awarded to the researches of the game theory seven times, which fully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game theory in economics. The game theory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ffects the economists’ way of thinking, and changes the research field and method of economics. In solving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reality, it also has prominent advantag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rket reform,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more complex and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serious, therefore, the game theory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part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Key words:game theory; economics;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