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浙江 杭州 311231)
关于浙江省高职院校与俄语国家高校合作的思考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张 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语系,浙江 杭州 311231)
伴随着中俄关系快速发展,作为国内经济大省的浙江省与俄罗斯双边关系也迅速升温,省内高校与俄罗斯高校开展教育合作逐渐深入。近年来,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浙江省高职院校与俄语国家高校国际教育合作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回顾合作历程,分析合作现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对后续国际教育合作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浙江省;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俄语;俄罗斯
当前,作为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国俄罗斯双边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高层互访频繁,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战略合作日益深入;经贸合作不断推进,前景广阔;人文合作和民间交流蓬勃发展,亮点频现。两国人文合作机制化建设已进入第15个年头,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人民友谊日益加深。在成功互办“国家年”“语言年”等活动基础上,中俄互办“旅游年”活动蓬勃开展。这将不断推动双方民间交流和地方往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信任,进一步巩固两国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社会基础。
随着中俄国际交流新时期到来,中俄旅游教育合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2012年和2013年中俄两国“旅游年”的举办,是两国旅游发展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事件。这是两国友好交往自政府到民众的盛事,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了两国旅游业发展。中俄“旅游年”活动将旅游业培育成中俄战略合作新亮点,使旅游教育、边境旅游等领域进入常态化、务实化合作,标志着中俄旅游合作又上了一个新层次。
俄罗斯与乌克兰等主要俄语国家曾经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有世界尖端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科学研究基础以及庞大的人才队伍。主要俄语国家教育体系对完善我国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近年来浙江省与俄罗斯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双方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双边旅游人数逐年递增,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对俄语人才日益增长需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浙旅院)于2004年设立俄语专业,开展俄语教学,着力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至今已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十届近四百名毕业生。为了顺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拓宽学生海外教育渠道,增进与俄语国家交流与合作,提高浙旅院俄语专业办学水平,提高学生俄语能力与综合素质,浙旅院积极联系俄语国家高等院校,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俄语国家院校合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与乌克兰高等院校合作
乌克兰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以俄语为主要语言,尤其是乌克兰东部,居民以俄罗斯族为主,通行语言为俄语。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教育体系,维持了较高教育水准。与俄罗斯相比,乌克兰留学费用相对低廉,物价水平较低,留学成本不高。此外,浙旅院俄语教师队伍中,有从乌克兰留学归国的教师,较为熟悉乌克兰情况。经过综合考虑,浙旅院初步选定乌克兰高校为合作伙伴。2006年,通过前期协调与沟通,浙旅院与位于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简称“卢师”,后更名为卢甘斯克民族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决定互派交换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一年,之后根据学生意向选择回国或留在对方院校继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该合作项目自2006年起一直持续至2013年。2014年,由于乌克兰政治局势恶化,考虑到学生们人身安全等问题,该项目被迫中断。
在项目持续的8年中,浙旅院每年均向卢师派送交换学生,合计共70人。这些学生经过在卢师一年的学习,大大提高了俄语水平,增进了对俄语国家与社会了解,同时每位学生作为一扇窗口向当地传播中国文化,加深了乌克兰学生与当地人民对中国现状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人民交流,加深了两国人民友谊。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与俄语相关工作岗位,这段留学经历使他们对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部分学生在一年的交换学习结束之后选择留在乌克兰继续攻读本科、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自2006年起选派教职人员赴浙旅院开展俄语教学。俄语外教直接授课,丰富了浙旅院俄语教学资源与方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浙旅院俄语教学水平。
(二)与俄罗斯高等院校合作
2014年,与乌克兰高校合作被迫中断之后,浙旅院应用俄语专业积极寻找俄语国家高等院校,以继续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在众多俄语国家中,俄罗斯联邦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最高,拥有众多教育质量优良的高等院校,特别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高等院校云集。经过评估与筛选,浙旅院选择了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与乌拉尔国际旅游学院两所俄罗斯高等院校作为国际教育合作伙伴。
1.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
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建于1952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旅游与服务行业专业人才,已成为俄罗斯旅游行业高等教育机构先锋。该校是俄罗斯267所大学和学院旅游服务课程编制的主要研究中心,现有教职员工2700人,其中1500人是拥有理科学位或学术背景的博士与教授,实力雄厚。
浙旅院于2014年和2015年共计派出9名学生赴该校学习。学生反馈普遍认为该校教学规范,教师负责,学习环境良好,生活设施完善。除常规课堂教学之外,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精彩纷呈。该校位于莫斯科,交通便捷,遍布众多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歌舞剧院,各种形式的展览与演出频繁,众多体育场馆也呈现各类精彩的体育赛事,学生们在闲暇时可以充分分享莫斯科丰厚的文化艺术体育等资源,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在该校学习与在莫斯科的生活,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俄语水平,而且拓展了国际视野,加深了对俄罗斯了解,增进了与当地教师及同学感情。
基于留学该校的首批学生积极评价,2016年浙旅院还将向该校派出9名留学生,继续开展与该校国际教育合作。
2.乌拉尔国际旅游学院
乌拉尔国际旅游学院位于叶卡捷琳堡市。叶卡捷琳堡始建于1723年,以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名字命名,是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区中心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首府,也是乌拉尔和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中心。按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及商贸流通领域,叶卡捷琳堡为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该校地处叶卡捷琳堡,为学生领略俄罗斯大国自然风光、体验俄罗斯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该校国际化办学特色浓厚,学生来源广泛,许多学生毕业后选择到瑞士、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等世界各地研修实习。
2015年浙旅院选派7名学生赴该校交换学习,同时接收该校7名学生来中国留学,交流时间均为一年。后因该校自身原因,目前浙旅院与该校合作项目暂停。
从2006年与卢师开展合作以来,浙旅院与俄语国家合作已进入第十个年头。回顾这十年,成果累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合作成果
1.合作加深了中俄高校相互了解,提升了中俄双边关系
建国后中国与苏联曾经称兄道弟,关系密切,但后来双方由于各种问题分道扬镳,双方关系迅速冷淡。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与欧美等西方国家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的阵痛,政治不稳,经济下滑,直至2000年后才逐渐恢复正常发展。近年来中俄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军事压力,双方在政治军事领域逐渐靠拢。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资源需求日益增大,而俄罗斯为资源大国,中俄经济合作逐年增长。政治经济合作又带动了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浙旅院与俄语国家高校开展合作,顺应了中俄关系发展历史潮流,增进了中俄高校相互了解,为今后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中俄双边关系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2.合作提高了浙旅院办学水平
历史上苏联素以高等教育质量优良著称于世,培养了大批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优秀人才,优秀的教育体系为苏联成立大国立下了卓越功勋。苏联解体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主要俄语国家继承了苏联教育体系,在阵痛期过后仍维持了较高教育水准。浙旅院与俄语国家开展合作,有利于借鉴其优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大幅提高赴俄语国家留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外教参与教学极大提高了国内学生俄语水平。整体而言,开展与俄语国家国际教育合作极大提高了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办学水平。
3.合作提高了浙旅院教学声誉
浙旅院开展与俄语国家合作成果显著,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认可与鼓励。十年来双方合作持续进行,不仅浙旅院派送学生赴俄语国家学习,对方院校也派学生前来浙旅院交流学习,标志着浙旅院国际化办学不断深入。国内众多兄弟旅游院校慕名前来浙旅院交流学习与国外院校合作经验。学生赴俄语国家学习极大提高了其俄语水平与综合素质,社会对浙旅院毕业生认可度得到了提高。学院教学声誉日益提高,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4.合作密切了浙江省对俄关系
浙旅院开展俄语国际教育合作极大提高了浙旅院学生俄语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俄语国家了解。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对俄业务相关工作岗位,为繁荣浙江省与俄语国家在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往来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双方开展合作有利于扩大学院乃至浙江省在俄语国家知名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俄语国家相关人员赴浙江省旅游、学习、工作。合作院校领导曾多次赴浙旅院及所在地杭州交流考察,这些领导在当地具有一定话语权,通过其可以扩大杭州乃至浙江省在俄语国家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在与俄语国家开展国际教育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在与俄语国家开展教育合作十年中,学院先后选择了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和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乌拉尔国际旅游学院等三所院校作为合作伙伴。前两所为国立院校,历史悠久,制度完备,办学规范,教学严谨,生活便利,学校对浙旅院派送学生较为负责,学生学习成果显著,学生反馈普遍较好。后一所乌拉尔国际旅游学院为私立院校,该校管理相对松散,教学效果一般,生活设施较差。特别是该校未能妥善处理我校派送学生签证问题,致使两校国际合作项目暂停。实践证明,为了双方合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对派送学生负责,必须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必要时应提前赴对方院校实地考察,切实了解对方各方面情况。
2.关心派送赴俄学生
俄语国家与中国距离遥远,文化环境、风俗习惯、气候饮食等与中国差别较大,对方院校管理方式与中国高校也存在较大差异。浙旅院派送学生适应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可以较快适应留学生活,有些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例如由于语言障碍而导致畏惧交流、由于管理方式不同而导致学习松懈,由于生活方式差异而导致与其他留学生摩擦冲突,被当地不良人员误导而导致生活腐化甚至犯罪等等。所以,合作院校之间应保持畅通的官方渠道联系,积极主动与所有派送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关心他们在异国的学习与生活,引导他们把实际遇到问题如实向学院汇报,由校方出面尽力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把这种联系与问题解决机制制度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设专人负责。
3.努力丰富合作方式
目前,浙旅院与俄语国家合作方式主要为选派留学生赴对方学习和互派教师。在今后合作中建议丰富合作方式,如采取举办论坛等形式,扩大合作范围,增加合作成果,提升合作影响力。
(三)未来合作展望
2016年2月25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的通知》(浙教外〔2016〕43号),决定实施“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浙江省教育厅经过专家考察、综合评审,于2016年6月12日公布了“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名单,最终认定并公布总计16所国际化特色高校名单,其中本科院校10所,高职院校6所,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成功入选。入选高校将通过实施三年“建设工程”,以国际化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特色高校示范引领作用,率先成为国际化办学领跑者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参与者,为实现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浙江省教育厅将对入选的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给予资金、政策、资源支持,重点在经费统筹、招生计划编制、教师学生公派出国、留学生奖学金分配和对外交流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开展与俄语国家院校国际教育合作,为学院成功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年以来,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合作双方获得了双赢。展望未来,双方合作大有可为。在“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引导下,学院将继续坚持与俄语国家开展教育合作,加深合作程度,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成果,为学院建设发展以及繁荣浙江省对俄罗斯经贸文化旅游往来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1] 车艳竹.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旅游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5(3).
[2] 高春雨.中俄联合办学的课程设置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3] 谢雨萍.高职高专旅游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4] 伍蕾,郑向敏.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反思——以旅游本科院校为例[J].旅游论坛,2009(5).
[5] 张润.基于实践教学的高职外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
[6] 张凤珍.浙江省高职院校外贸俄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8).
(责任编辑:张玉秀)
On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mong Russian Speaking Countri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Taking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China as an Example
ZHANG Ru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311231,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no Russian relations,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Zhejiang province and Russia, as the major domestic economic province, is rapidly rising,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vince has emerged as the times go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Through reviewing the cooperation process,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operation,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Zhejiang provi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no russian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6-06-23
张润,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俄语语言学、文学及俄语教学。
G712
A
1009-9743(2016)04-0142-05
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6.0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