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222232)曹玉柱
应用默会知识,激活语文教学
江苏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222232)曹玉柱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就是默会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默会知识的过程。实现对默会知识自由灵活的应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重视环境的潜移默化;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认真组织实践活动,促使知识的内外转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默会知识应用
语文课程的信息含量大,教学也相对灵活,实践性很强,其中包含着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只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领会来学习。这些隐性的默会知识虽然不能直接用语言符号进行表达,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理应用默会知识,能够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课程中的默会知识是只能意会的。但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唤醒学生的默会知识,从而利用外界环境对学生内在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领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如诗如画的美妙语言,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教师借助视频雄浑激昂的鼓点声,唤醒了学生的耳朵,利用那片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后生生龙活虎的打腰鼓场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欣赏了安塞腰鼓之后,基本上对于安塞腰鼓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感知,亲身感受到了那份强盛的生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回头来阅读课文,对课文中的一些排列句式,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学生在丰富自身的语言技能的同时,对于课文的描写特点、情感的抒发方式等也获得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由此看来,创设教学情境,借助学习氛围的感染力,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作品,融入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语言知识,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积累默会知识的有效途径,更是应用默会知识开展学习活动的良好载体。对于这些经典的名篇佳作,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到精讲多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发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教师先通过课件播放了《草原之歌》让学生聆听。叫醒学生的耳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继续认真地听配乐朗读课文,并想象课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下来,教师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老舍描写的草原有什么特点。学生们一边朗读一边思考,找出了草原的特点就是辽阔、美丽、物产丰富、人也好客等。最后,教师又让学生分小组细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经过反复的聆听、朗读,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借助原来的有关草原的知识,增强了感性体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诵读经典作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默会知识,而且能够充分地运用学生的默会知识,实现对经典作品的独特解读,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升华为学生的理性认识。
概括来说,在语文学习中涉及的默会知识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包含于语文课文中,另一类则隐藏于语言交流活动中。教师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能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积累、巩固和应用默会知识,实现汉语知识的内外转化。
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我读书,我快乐》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分小组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由小组长安排本组的阅读方式,可以是一个人读,其他人听,也可以是轮流朗读。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明确了阅读的任务,却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限制。学生们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也非常热烈,学生们充分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阅读实践,体验了阅读的乐趣,感受了发现学习与自由表达的快乐,激发了智慧的火花。
由此说明,语文默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整合应用默会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默会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灵活应用,增强学生对汉语的领悟能力。
总之,默会知识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不能直接用语言或者符号清晰的表达,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教师需要高度重视默会知识的学习,并且灵活巧妙地指导应用,丰富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文知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默会知识的积累与应用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