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淑红
(吉林师范大学 博达学院 ,吉林 长春 136000)
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现象研究
侯淑红
(吉林师范大学 博达学院 ,吉林长春136000)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已然成为快消品,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港台腔、方言、外语及用调侃语气播报节目的现象。广播电视节目作为舆论引导的主要阵地,这种过分娱乐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也降低了广播电视台的政策定位,造成了大量的媒介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应该认真分析娱乐化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娱乐化现象;研究
一般而言,在广播电视中,节目是广播电视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语言则是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以节目的形式和语言的规范为重要的参考标准。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大,广播电视节目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过分娱乐化的倾向,严重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严谨性和现实意义。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娱乐化现象已经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通病,这既是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与广播电视节目的监管较松等有着直接的关联。此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现象还与广播电视节目人的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广播电视节目中地方方言运用较多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适当的地方方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节目与受众的距离,让广播电视节目保持鲜活的生命力,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贴近性。但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毕竟是辐射较大区域的,如果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过分地使用地方方言,反倒容易使广播电视节目形成一种天然的壁垒,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更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泛性推广,难以发挥广播电视节目普遍的教育意义。近年来,在很多广播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往往为了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而盲目地表达一些港台腔、地方方言的语言,还有不少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为了凸显自身的语言天赋,而过分地用方言来进行语言表达和陈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特别是在内地的很多广播电视节目中,港台腔已经成为国内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通病,这使得广播电视节目难以真正地发挥规范语言,推广普通话的现实作用。如一些主持人经常用“哇塞”“好好耶”等来表达惊讶或惊喜之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2.广播电视节目中外语口语化较泛滥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外语口语化的泛滥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其实从原则上来讲,任何语言都是一种桥梁,任何语言都是一种沟通的形式,但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如果过分地使用外语口语化的东西,反倒会降低广播电视节目的严谨性,特别是在一种新闻类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如果过分使用外语口语化的形式,不仅容易使观众质疑,让观众在收听观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到不舒服,还容易降低广播电视节目的严谨性。另外,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由于广播电视节目所面向的群体是大众化的群体,主持人或播音员在播送节目的过程中,如果盲目地使用一些不规范、不流利、不标准的外语口语,其传播效果是惊人的,其传播的后果也是可怕的。比如某些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在穿衣服的过程中,为了盲目地追求潮流,为了盲目地标新立异,在节目录制现场,身穿一些印有外语的衣服,而往往部分外语是不标准的,甚至是负面的语言。综上所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过分使用外语口语化的内容,容易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
3.节目主持人在播报的过程中过分使用调侃语气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说”新闻已经逐步取代了“播”新闻,成为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形式,这既是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多样化,人们在选择广播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其选择的余地增大,也是因为受众自身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受众的自主意识不断提升,人们不再希望被动地接受新闻事实,而是希望通过一种全新的形式来进行新闻的接收。这种类似讲故事的“说新闻”大行天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但矛盾具有普遍性,在广播电视节目的这种“说新闻”的过程中,由于矫枉过正,导致很多广播电视节目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往往用“调侃”取代“说”,针对新闻事实,针对新闻事件来进行调侃式的播送,旨在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旨在通过轻松愉悦的气氛来有效地吸引受众。如在港台知名影星张国荣的周年祭新闻节目中,一些主持人使用调侃的语气来回顾张国荣自杀的情景,将“张国荣跳楼”直接表述成“张国荣‘飞’了下来……”这种过分调侃式的语言,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提升受众的吸引力,但长此以往,会直接降低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兴趣,增加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反感。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节目用语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传播方式,娱乐化的节目用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兴趣,但降低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严谨性,不利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科学有效的传播。那么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娱乐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广播电视媒体将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之所以出现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娱乐化,究其原因是在于很多广播电视媒体将经济利益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过分地注重经济利益,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重,而忽略了广播电视媒体自身的职责。在消费主义观念的支配下,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广播电视媒体中,不少广播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大量地运用广告,旨在通过广告收入来提振新闻媒体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大环境变化,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不少广播电视媒体为了充分赢得市场竞争,为了有效地在日渐饱和的市场中,谋求更大的“蛋糕”,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过分地使用娱乐化的语言,旨在通过娱乐化的语言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于是,在娱乐化的运作下,港台腔、方言成为手段,成为视听率提高的法宝,很多电台和电视台希望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2.对“新闻贴近性”的歪曲理解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节目在传播或制作的过程中,是需要遵循新闻传播的贴近性的重要原则的,新闻传播的“贴近性”也是新闻学中的重要理念。不少广播电视媒体便将“新闻贴近性”作为其新闻节目过分娱乐化的重要旗帜,作为其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娱乐化的挡箭牌。这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制作或者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意识到他们所践行的新闻贴近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贴近性,但为了谋求经济利益,为了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仍然盲目地使用港台腔、方言等过分娱乐化的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当然还有不少新闻媒体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用语的运用中,未能科学、准确地把握“新闻贴近性”的真正意义,从根本上未能充分地把握“新闻贴近性”的真实含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用语的过分娱乐化。
3.广播新闻媒体对自身承担语言示范职能的漠视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发扬规范语言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范围较大,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较广,这些都为广播电视节目发扬规范用语的职能提供了可能。可以说,“规范用语”是广播电视节目天然的职能,那么在实践过程中,为什么广播电视节目用语会出现过分娱乐化的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广播电视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地淡化了自身的“用语规范”的职能,很多广播电视节目的领导将自身的经济利益凌驾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利益上,盲目地舍弃了广播电视节目自身的社会功能。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用语过分娱乐化的原因还在于,不少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制片人等参与者的业务素质较低,业务技能较差,自身的道德水平也不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播送信息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社会职能被舍弃,其自身规范化的信息传播能力被割舍,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倾向。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是重要的形式,语言是重要的传播载体,娱乐化的用语虽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的经济效益,吸引大批的受众。但长期以往,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职能被忽略,社会功能被淡化,反倒不利于广播电视媒体的长远健康发展。
1.严格遵守国家用语规范的规定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用语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在进行广播节目的播报过程中,要注重科学地运用普通话,注重运用正规化的语言来进行广播节目的播送,同时要根据条件,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的选择口语、外语等。因此,为有效的规避广播电视节目用语娱乐化的倾向,广播电视媒体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明确用语规范,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用语规范度。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在用语过程中,要减少不规范用语的使用,如俚语、粗俗的语言或者一些意义覆盖面相对较大的外语等。可见,广播电视媒体应该从自身做起,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出台和制定相符合的内部规定,不断提升播音员或主持人的业务技能和考核标准,提倡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过程中,要根据国家规定来科学地操作。
2.明确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
在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往往具有着一定的政治属性,广播电视媒体虽然在市场竞争中,其条件逐步被放开,但从总体来看,广播电视媒体仍然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如果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用语娱乐化的严重倾向,将不利于发挥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功能。因此在广播电视节目用语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明确自身的社会功能,明确自身所承担着的信息传播的功能,明确自身职责,不断规范自身用语标准,只有这样,广播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才能得以体现。
3.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打破地方主义框架
在广播电视媒体用语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广播电视媒体将本地语言作为其主要的用语,虽然在国家普及和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这些广播电视媒体开始逐步认清信息传播的社会功能,但从总体来看,广播电视媒体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比较严重。因此在广播电视媒体用语的过程中,还应该打破地方垄断和保护主义,树立科学、正确的民族文化观。
在广播电视节目用语中,普遍存在用语娱乐化的不良现象,这主要归结于广播电视媒体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及广播电视媒体追求经济利益等,为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传播功能、社会教育功能等,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规范广播电视节目的用语,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用语规范化。
[1]李贤斌.简论广播电视节目用语的娱乐化现象[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2]张鲁萍.对电视广播节目用语娱乐化现象的一些看法[J].新闻传播,2011(9).
[责任编辑薄刚]
2015-10-11
侯淑红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传媒系讲师,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及广播电视节目。
G20
A
2095-0292(2016)01-0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