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娜 王翠霞
(1.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教学新论
“微对话”:学业自我认知下的高中语文作业新模式
卢娜1王翠霞2
(1.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安徽 淮北 235000)
传统作业模式的弊端日渐暴露,学生在高负荷的作业压力下身心俱疲,倡导新型作业模式迫在眉睫。“微对话”是在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室讨论墙、笔记本等媒介促进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交流的一种作业新模式,教师从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价方面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业自我认知感。
学业自我概念;认知发展理论;微对话
经常可以看到放学回家的学生书包越来越鼓,年轻的背部不堪重负,学生在精神的重压下不得不承受学业的负担,学习信心和动力更是倍受打击。长期以来,各种传统作业形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学生在高负担的学业压力下,疲于应付,往往不能发挥作业的作用。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个体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高低与其自我认知的高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生对待高负荷学业的态度,则成为如今教育者迫切关注的问题。新课改以来,为解决传统作业弊病带来的问题,各种创新型作业模式层出不穷,但是,各类“奇葩”作业也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探讨。对于语文作业形式,既要突破传统、体现新意,又要发挥作业作用,“微对话”作为一种新型语文作业模式恰好不失为一种良策。
“微对话”的作业形式,是在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使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提高自信,从而获得学业自我成就的高中语文新型作业模式。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1],也是个体在一定的认知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他人和对自己观点的归纳与综合,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我概念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2]这种自我知觉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Shavelson把自我概念划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则指的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业方面的知觉和评价。通过研究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表明学校学业成绩对学生个体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同化是指个体对输入的刺激进行过滤或改变,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与同化伴随而行,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3]
传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是,长期以来,作业形式日趋单一,特别是高中阶段,语文作业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甚至是“题海战术”,已经成为常事,对作业的评价也是简单应付。最重要的,“作业的过程越来越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然而,“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需要等应是作业的生长点。”[4]正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感情交流途径少,学生的“问题、困惑”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知识、能力”无法得到提高,“情感、态度、兴趣需要、价值观等”的形成则缺乏培养。
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试图突破传统作业的“藩篱”,但是结果却差强人意。新课改以来,对于部分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频遭家长“吐槽”,其中有一高一作业是让学生在家拆除旧电器,以此认识电器零件、工作原理等,以此巩固物理知识,但是家中废旧电器寥寥无几,教师好意想用实践经验锻炼学生,实则难为了学生。诸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变着法地布置各种新奇作业,来践行新理论,减轻学生负担,但却未能全面考虑其现实操作性。语文作业也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语文作业”这一热点问题又提上日程。
“微对话”,这一新型作业模式,恰好可以解决传统作业带来的诸多问题。通过对话,学生的认知途径较传统作业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由此,学生在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认知能力会提高,自我概念将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1.讨论墙——构筑语文作业交流区
“对话学习”是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行为,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不是把习得知识视为个人掌握和独吞,而是人们一起共享知识。[5]微对话在这里就是紧跟当下信息化“潮流”,模仿微博与微信等热门聊天工具的聊天形式,在教室空闲角落设置讨论墙,学生以昵称的身份将纸张、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作业成果,学生在下方进行评论并展开讨论,以“@+昵称”的形式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参与其中,身份没有师生之差,师生之间平等对话。
(1) 暗示。教师以一句暗示的夸奖评论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德国的海因·曼麦曾经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而有个鲜活的例子就是保罗校长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鼓励黑人罗杰·罗杰斯,最终他成为一名州长。
暗示在学生童年时期作用明显,在高中阶段亦可发挥关键作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自我认知不同,对学业成就的期待就会不同。成绩一般的学生,接收到教师暗示性的鼓励,往往会信心倍增,又由于其进步空间很大,所以,作用明显;成绩优越的学生,对自我学业认知的满意度高,给予适当暗示(鼓励)后的结果即暗示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如成绩一般的学生。接收到教师建议性暗示(不要骄傲、自满、注意谦虚谨慎等),会更加注意,成绩可能会更趋平稳。
(2) 引导。“上坡时,请务必推他一把。”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有各种困难,有的羞于直面向教师表达,也碍于面子不向同学询问,学生借助“讨论墙”表达心声。教师根据“讨论墙”上反映的内容,及时解答与反馈,既解疑答惑又亲近学生,学生由认识问题到试图解决问题,再到获得心中的答案的过程,也是由图式、同化到顺应和平衡的过程,学生获得一种认同感,自信心激增,学习兴趣也就随之增加。这种引导过程不仅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改变学生行为方式的过程。
2.笔记本——传递语文作业真性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设置了四个板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其中知识梳理和名著导读是新增设的。“梳理探究”板块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就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体验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梳理探究”指向体验课程,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和方法。这一板块的教学任务则是借助其提示路径对有关专题进行系统梳理和进一步探究。[6]笔记本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同样也起到不小作用。因此,通过梳理知识,即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图式”,为之后的三个阶段——同化、顺应、平衡奠定基础。
(1) 作业设计:知识点系统梳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考虑减轻学业负担,又要新颖独到,巩固知识,让学生梳理知识点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以“微对话”的形式交流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作业不再流于形式化,将学术讲座“搬”到高中语文作业中。梳理知识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章脉络梳理。曹明海先生提到,“现代语文教育痴迷‘举一’为主,少‘举三’或不‘举三’,更是造成数十年来语文课‘不读书、唯题做’的最根本原因所在”。[7]现在高中语文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文章大意,结构安排,情节设置,思想感情等。以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的一份高考模拟试卷为例,有一篇题为《葱》的阅读,其中有道题目就是“面对借给三弟妹的两根葱,二嫂经历了怎样的心理过程?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类似这样的题型还有很多,基本设计在阅读题的第一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出题人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也为理解整篇文章打好基础。所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形式,既不是要求死记硬背,又不落窠臼,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在其中习得了善于总结与形成系统知识的语文思维。
第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双重属性,意味着语文既蕴含人文精神又是学习其他学科、交流的工具,语文所涵盖的语言与文学知识则不胜枚举,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之余,勤于动手,则厚积而薄发。这种作业形式,从学生角度出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与文学素养。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字音、汉字、标点符号、词语、句子、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格、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创新题型),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作家作品、文学体裁、诗文名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诗文阅读(文字、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文断句及翻译、文言文文意理解、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8]教师在正常教学计划之外,辅之语文基础知识梳理,按模块进行,根据不同水平学生呈现的笔记,进行适当补充,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或错误的内容及时点评,并追踪补充、改正进展。
第三,探究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篇文章的某个作家的观点、某个文学常识、某种教学形式等有更好的意见或建议,或有值得探究的地方,就写在笔记本上,与教师进行探讨,教师给出意见或建议,待下次学生答复,继而教师解答。例如,一次阅读交流课上,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阅读萧红所著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的阅读分析、感受和心得,其中有一句是“读这篇文章,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鲁迅先生,他不再是一个战士,而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中的学者。”于是,后面评价“你说说这里的鲁迅和以往学过的有哪些不同?你喜欢怎样的鲁迅呢?”笔记本再次收回后,看到学生的回复“@老师,我更喜欢普通的鲁迅,很随和,不再那么愤恨,仿佛离我们很近。”
第四,“训练场”模拟。“训练”一词,是指按照有限目标反复进行动作或行为的经验形式;技能训练之所以必要是由于知识若不经过反复练习,便不能转化为技能;知识转化为技能不仅增加了个人的能力,也是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的价值实现。[9]“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训练场”搬到笔记本,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训练存有疑问,可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解题角度和方法,在笔记本上随时交流,探讨学问。
(2)作业评价:加深情感交流。作业评价就是“微对话”,评语采用“@+昵称”形式,模仿微信、微博热门网络聊天工具的对话形式,亦可添加简笔画,例如“||-_-||、╭(╯ε╰)╮”等作为聊天表情,使作业评价更加趣味化,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的评价会使学生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他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学生巩固原有知识,接受新的刺激,然后不断改善,精益求精。
第一,赞美与肯定。适当的赞美给予学生学业认同感,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业认知,继而开启学习的过程。现在高中语文教学,教师注重教的同时往往忽略学生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程度降低以及学习成就感降低的反馈得不到教师的回应,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加之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不稳定、叛逆心理、学习压力增大等诸多负面因素不得不向教师队伍敲响“警钟”,这时,在学生遇到一定困惑给予帮助,取得一定进步便适当赞美加以支持,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良好的助力作用。
有一次学生在笔记本上作了一首小诗:
神游江南
如梦清晰
走过石桥踏着青砖转入无人空巷
仰面细视湛瓦白砖被雨雪洗涤过如绿柳般润泽
点点青苔爬上门框也是如此和谐
……
评语道“怎一个妙字了得,有这般雅致,大作家!”
第二,善待与倾听。要善待学生的第一次求助。李镇西老师在他的《教育寻真》中写道,他的一名学生在上交的笔记本中一篇随笔后面加了一句话:“李老师,我想和你聊聊。”李老师于是在批语中写道:“吃了晚饭到我办公室来吧!”[10]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教师收获了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则更“战胜自己”。
要善于倾听学生心声。教师通过“倾听”走进学生心灵,给予恰当的建议,使学生重新获得自我认知,少些批评,多些理解与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水到渠成。有一次学生在本子上写道“数学老师应该多出些难一点的题目。”评语答道“收到!我一定将你的心声告诉你的数学老师,下次,你可以自己告诉他,他平时不那么严厉的!嘘……这是我们的秘密哦!”
总之,学生对学业自我形成良好认知,才会对其学业成绩形成良好影响,并良性循环发展。在学业自我概念和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教师通过“微对话”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倾听、理解、尊重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建议;善于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使学生获得学业自我成就感;巧妙设计新型作业模式,一改繁琐、毫无意义的传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
[1] BYRNE B M. Self-concept academic achievement relations: an investigation of dimensionality, stability and causality [J].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1986(18):173-186.
[2] 饶芳.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9.
[3] 李维东.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J].教学研究,2009,159(6):19.
[4] 吴朝晖.高中语文作业现状的调查、反思与对策[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10(4):78.
[5] 佐藤.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0-11.
[6] 王鹏伟.语文教育:世纪之交的嬗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4-125.
[7] 曹明海.语文教育观新建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49.
[8] 百度百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EB/OL]. [2016-03-2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Bo1M9CohdtVigkbfJBMSx VLf-mZflFrs4KJTxXYcJai4ECIfV_2iOMTM4uun_DDl9Cf2zmR2Gh669FPxZsXuq.
[9] 陈桂生.回望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的再认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0.
[10] 李镇西.教育寻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63.
[责任编辑:黄晓娜]
2016-04-20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13274)。
卢娜(1992-),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王翠霞(1963-),女,安徽淮北人,中学高级(特级)教师,硕士生导师。
G633.3
A
1002-1477(2016)09-0020-04
[DOI]10.16165/j.cnki.22-1096/g4.2016.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