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宝应县白田小学(225800)陆 香
基于学生习得方法文化浸润——“习作三:写信介绍家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宝应县白田小学(225800)陆香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以人为本,习作教学应着力体现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自主性、生活化。对“写信介绍家乡”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通过“聊—读—写—评—用”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体现写作规律;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或文化积淀,从而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习作成为一种享受。
[关键词]兴趣方法文化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以人为本,本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自主性、生活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体验、发现、交流,激发习作的情感,同时习得方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或文化积淀,使他们爱家乡之情自然流露,从而情动辞发,我手写我心。
【目标预设】
1.读懂例文——《王磊的一封信》,借助例文后的提示,领会写信的要点。
2.选择家乡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习作方法,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
【课前准备】
搜集家乡的风景、习俗、特产等资料,做好素材积累。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牢记书信的格式,用优美的语言介绍家乡的一两个方面。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宝应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全国生态绿化先进县。最近,又在创“全国卫生城”“江苏省文明城”,25号左右将迎来省内外嘉宾。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们该如何向来宾或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介绍家乡。(板书“介绍家乡”,明确学习任务。)
师:说到我们的家乡宝应,你们觉得可以介绍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风光、习俗、特产……)
(一)聊家乡之风光
1.播放视频《宝应风光》,勾起学生对宝应风光的回忆。
2.结合视频、资料及平时的生活实践,学生畅谈自己最想介绍的一处风光。
(二)聊家乡之习俗
1.出示图片,提问:这些家乡的习俗,了解吗?
2.重点说说中秋节。(吃团圆饭—敬月—赏月)
(三)聊家乡之特产
师:家乡值得我们介绍的难道仅仅只有这两个方面吗?想想看,还可以介绍什么?(特产)宝应的特产有哪些呢?
出示部分特产图片:可从哪些方面介绍这些特产?(外形、做法、味道等)
1.过渡:作为宝应人,我们真自豪。那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些(指板书)介绍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信介绍家乡。(补充板书)信怎么写?它一般包括哪些部分?请同学们浏览一下例文,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读后交流,出示例文,再次认识书信的组成,用颜色标出。
3.出示书信格式歌,例文验证,诵读记忆。
称呼顶格加冒号,换行两格问个好。正文每段空两格,突出重点要记牢。
事情谈完写祝福,健康快乐常祈祷。先署名,后日期,分行写在右下角。
1.出示思考题:王磊在这封信里介绍了家乡的哪些方面?重点介绍了什么?在你喜欢的句子旁批注。
2.读后交流。(板书:迷人的风光、古老的习俗)
(1)王磊的家乡美吗?美在哪?(景美,人更美)
小结点出习作密码A:动静结合,画面鲜活。
(2)王磊的家乡习俗是什么?在景色和习俗这两个方面,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方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作者重点写赛马这个习俗。作者先写比赛前的精心准备,接着写比赛时的激烈场面,最后写比赛后的庆祝活动。这样的顺序把赛马这个习俗写得很具体,点出习作密码B:按顺序,写具体。(板书)
(3)重点欣赏赛马时的片段。
出示句子:“发令枪一响,十几匹骏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骑手们你追我赶,毫不示弱。长达一公里的跑道上尘土飞扬,人喊马嘶。”
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赛马的激烈?
交流感悟,点出习作密码C:在作文时恰当运用四字词语,再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生动,更优美。(板书)
3.总结写法:通过例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介绍家乡,一定要注意按顺序写具体、写生动;如果介绍家乡的两个方面,还要注意有主有次,突出重点。
(一)妙笔生花
请选择一个方面(风光、习俗、特产……),写一段话,介绍家乡。
(二)评议交流
鼓励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结合本次习作的要点,扣住相关词句点评。
师:课后请同学们选一两个方面写具体,形成一篇正式的完整的书信,并探究信封的写法,把这封信寄出去。
【设计意图】此作文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聊—读—写—评—用”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体现写作规律;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或文化积淀,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求知、参与、交流、实践、成功的需求,体现写作的生活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激发兴趣。(1)课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资料、看纪录片、走访老人、走进风景区等)了解家乡的风光风俗,用心灵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全县正在创国家卫生城、省文明城,届时将会迎来省内外嘉宾,作为家乡小主人该如何向他们介绍家乡呢?以此为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2)形式的变化。师生间聊聊家乡的风景、习俗等,力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思维,大胆发言,将头脑中积累的素材释放出来。(3)信的格式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4)鼓励学生学习、探究信封的写法,引入生活,也是基于学生能力发展考虑。
2.基于教材,习得方法。风景的片段引导学生感知动静结合描写法;习俗片段引导学生感悟按顺序写具体、生动;恰当地运用四字词语,选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可让语言优美;最后练笔点评紧扣要点,不断强化。
3.超越教材,培植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引领,文章有深度或高度,必须体现文化元素。如将聊家乡的环节、水泗荷园的传说、荷藕文化、“真如献宝”的故事等写入信中,定为文章增色不少。
(责编莫彩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