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彪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绿色农产品排放温室气体的研究,解释了绿色农产品的概念及其消费状况。接着,介绍了我国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状况,并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城乡居民的差异及其碳排放量。再者,分析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并梳理了消费者行为变化的理论基础。最后,选取相关的绿色农产品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低碳背景下,影响我国绿色农产品消费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农产品 消费状况 实证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给人们带来的挑战日趋严峻,世界各国都陆续选择低碳经济作为主流经济模式,希望缓解本国的碳排放压力。绿色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会产生很多的温室气体。据发达国家统计数据表明,其产生的排放量占国家总排放量的15%-28%,如果考虑消费所引起的变化,这个比例将达到66%。我国人口众多,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会更加严重。因此,研究我国城乡居民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状况来指导低碳农业的发展,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参考了可持续消费的理论模型,引入了绿色农产品的实证分析,旨在详细地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支付意愿等消费状况。
关于绿色农产品的概述
(一)绿色农产品的概念
绿色农产品是一个中国本土化的概念,类似于外来词——有机食品。绿色农产品强调的是环境保护,它们是依照特定的生产方式,具有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等特点的农产品才能称之为绿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是我国农业质量安全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是我国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和农产品发展的方向。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的加深,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意愿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会选择绿色农产品,从而增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由此可知,消费者如何选择绿色农产品及膳食结构,将直接影响着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绿色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
选择全系统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估绿色农产品的碳排放量,利用这种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可以包涵整个绿色农产品供应链,能合理地解释其产生温室气体变化的本质原因。表1、表2、表3是三位学者分别对英国食品、英国猪肉、瑞士食品供应链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统计。表1、表2、表3的数据综合显示,绿色农产品食品供应量中,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运输等环节;其中,肉、奶等产品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猪肉供应链中,饲养、饲料种植这两个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较多。
(三)绿色农产品消费的基础理论
绿色农产品从生产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且一些产品存在类似的功能和营养价值,但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投入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每个家庭在保证足够营养的前提下,膳食的选择会影响能源的利用效率。Carlsson&Kanyama研究数据显示,在消费的食物热量相近时,它们的碳排放量会存在2-9倍的差异。健康总是影响人们选择食物的主要因素,或许在未来,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会调整他们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绿色农产品强调的不仅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更注重的是环境保护。绿色农产品消费属于绿色消费和可持续的消费,可以选择碳排放量作为衡量标准。显然地,绿色消费兼有低碳、可持续消费的性质,并且绿色农产品具有信息不对称性等性质。所以,研究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表4是Ajzen等国内外六位学者提出的关于绿色农产品消费的理论基础。
我国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状况
(一)我国城乡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模式的特征
自改革开放至今,纵观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居民食品消费模式是由生存型、数量型到质量型逐次过渡演化而来的。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也更加注重环保意识的形成。绿色农产品消费模式逐渐偏向低碳经济化,但是城乡居民间的消费模式仍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收入水平、消费环境、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综合决定的。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分析我国居民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状况就必须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具体差异性。
1.消费水平。在消费水平视角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绿色农产品消费支出明显高于农村,且增长速度也大于农村,从而导致两者消费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以价值量作为衡量标准,我国居民人均绿色农产品消费支出日趋增大,但Engel系数却在下降,并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支出差距趋势越来越大。以2010年为基期,忽略消费价格指数的干扰;2015年,城镇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支出增长了128.3%,而农村居民增长了105.6%。2010年城乡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支出比为2.15,而到了2015年,两者农产品消费支出比为2.49,趋势逐渐扩大。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居民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支出增加,然而由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居民的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从而扩大了两者在绿色农产品上的消费差距。
2.消费结构。城市由于有完善的生活体系,使得城镇居民的绿色农产品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但农村居民的绿色农产品消费结构仍然以粮食、蔬菜为主。表5为我国城乡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结构数据比较。
表5数据说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农村居民多。其次,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相对简单。
3.营养结构。根据每个人每天的营养需求和营养摄入来看,人们对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的需求和摄入量正在增加。从蔬菜、粮食、谷物等绿色农产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正在减少或者趋于稳定;而从肉类及制品、奶制品等绿色农产摄入量正在增加。自1990年以来,我国居民的热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
(二)我国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的碳排放量
我国城乡居民在绿色农产品消费过程中直接食用或者间接消费都会产生碳的排放。碳排放的原因来自于农产品在消化过程中的代谢,其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数量、农产品消费结构、农产品本身的含碳量及动物所需的饲料能量转化等参数的影响。采用综合碳折算系数法计算我国居民人均绿色农产品消费的碳排放量。
1.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测算系统边界。参考食品消费过程中产生碳排放的原理,绿色农产品的碳排放系统涵盖多个环境,有许多直接、间接行业和多种能源参与其中,是十分复杂的。在测算绿色农产品碳排放量时,为了保证测算系统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计算的可行性,就必须界定测算系统的边界。依照食品供应链理论,在前人测算的基础上,本文界定的是我国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测算边界,如图1所示。
2.测算方法。一是绿色农产品的直接碳排放测算。采用综合碳折算系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1)
(2)
(3)
(4)
以上公式中,Ec为绿色农产品直接碳排放的总量;eci为农产品i的直接碳排量;Qi为农产品i的消费量;Ri为产品i的综合碳折算系数,ri为产品i的直接碳折算系数,θi为肉类产品i的饲料粮食间接投入系数,rl为粮食直接碳折算系数;cpi、cfi和cci分别是产品i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pi、fi和ci分别为与三者相对应的含碳量。可参考不同的绿色农产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不同组成进行计算,得到的系数如表6所示。
二是绿色农产品的间接碳排放测算。投入产出分析法是测算绿色农产品间接消费内容中产生碳排放的核心方法。将投入产出模型嫁接于绿色农产品间接碳排放问题中,其基本公式如下:
(4)
(5)
以上公式中,C为农产品间接碳排放量;M为6×6矩阵,对应的是投入产出中相关产业对应的碳排放强度,也是碳排放量δE和对应产业总产出X的比值。A为投入产出表中对应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I-A)-1是列昂惕夫矩阵,表示各个产业单位产出所需能源的完全投入;M(I-A)-1是能源碳排放因子,表示各个产业产出所需能源投入的完全碳排放;Y表示居民与绿色农产品消费相关的最终消费支出,是一个6×1的列向量。
3.城乡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水平。从我国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的整体情况来看,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城镇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水平稳步上升,而农村居民呈现下降趋势。由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对于加工精制、包装漂亮、反季节的绿色农产品更加喜爱,并且农产品的加工规模和加工频次也要远远大于农村居民。同时,城镇居民家庭冷冻储藏绿色农产品的消耗量也比农村居民多。再者,城镇无法正常满足日常的供应,就不得不从其他区域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运输绿色农产品,这是都是增加城镇居民碳排放量的原因。总之,城镇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量要大于农村居民,而且这种趋势正在不断增大。
4.城乡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结构。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中食品消费环节的碳排放量最大;生产、加工环节次之,流通环节最小,然而,城镇居民在流通环节上的碳排放量有明显增长趋势。农村居民在绿色农产品的食品消费环节的碳排放量和比重高于城镇居民。这是农村居民的炊事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食品消费环节的直接碳排放量和炊事耗能碳排放量均要高于城镇居民,但食品冷藏耗能的碳排放低于城镇居民。
(三)与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比较
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居民在绿色农产品消费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点,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绿色农产品消费模式特点,将有助于改进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消费水平角度对比,发达国家居民绿色农产品食品消费支出明显高于我国居民。从Engel系数看,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稳定在20%左右,我国城镇、农村居民的Engel系数分别为38%和42 %,处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消费水平阶段。
从消费结构角度对比,我国动物类绿色农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猪肉上,消费比例高达59.80 %,蛋类和奶制品等产品的消费相对较低。其中,奶制品消费水平远低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然而,发达国家动物类绿色农产品消费结构就相对分散,但奶类、乳酪和动物脂肪类消费量较大,三者之和占食品总消费量的比例为47.60%。在植物类绿色农产品消费上,其消费结构较为平衡。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植物性绿色农产品消费主要是粮食,动物性农产品消费处于中间水平,主要是家畜肉,其中蛋类和奶类的消费占的比例较小。
从营养摄入量角度对比,我国居民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均不断增加,与发达国家正在逐渐缩小差距。在绿色农产品中,我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是最为显著的,全民始终保持高热量、高蛋白和高脂肪营养摄入状态,而发达国家居民的营养摄入量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外出就餐角度比较,中国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消费过程中选择绿色农产品的支出明显增加,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发达国家居民在外就餐消费选择绿色农产品的支出趋于稳定状态。中国农村居民在外就餐消费支出较低,主要是家庭绿色农产品消费为主。
绿色农产品消费的实证研究
绿色农产品含有信任的特性,消费者在消费行为和消费意愿都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本文选择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作为实证研究的群体,研究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意愿,旨在提出和发现如何减少我国居民在绿色农产品消费过程中碳的排放。
(一)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
整体上,在这些城市的消费者中,有89%的人听说过绿色农产品,但普遍认知程度较低。站在低碳角度对绿色农产品有清晰认识的人,比例不到15%。他们购买绿色农产品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其次是出于环境保护考虑。相对一般的农产品,他们更愿意选择绿色农产品。综合分析,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较低,且没有较高的低碳意识。
(二)影响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认知程度的因素
影响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认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家庭月平均收入、学历、婚姻等。统计数据显示,女性比男性的认知程度要高,这是由于女性主要负责家庭生活导致的。其次,年龄越大,认知程度越低,两者成负相关性。再者,家庭收入越高,学历越高,已婚的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就越深,两者是成正相关性的。
(三)绿色农产品的购买意识
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称自己购买过绿色农产品。其中,主动购买的比例只占39.6%,受广告宣传而购买的占23.5%,因为朋友介绍而购买的占21.3%;综合得出结论,城市消费者普遍购买主动意识不强,间接地说明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普遍不高。
(四)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的因素
与普通农产品对比而言,绿色农产品在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卫生安全、营养价值、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会严格控制,对这些方面认识的多少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集贸市场、超市等绿色农产品的购买环境和交通出行等问题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结论
随着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意识全民化,我国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对绿色农产品的食品消费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量的总和,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左右,这个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但是总量却要比他们大很多,这是由于我国工业碳排放量稀释了其比重。我国来自食品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对生态和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不容忽视。
消费和加工生产是绿色农产品碳排放的重要环节,城镇居民在食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碳排放比重高于农村居民。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碳排放在整个食品链上的结构特点,均是消费环节碳排放为最密集环节,生产环节次之,消费和生产是减少碳排放量实践中需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随着我国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绿色农产品最终消费快速增长是拉动产业间接碳排放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使用效率,在可持续消费原则的指导下,倡导建立合理、科学、健康的膳食结构,并通过科学储藏技术的应用减少食品流通损失,提倡餐饮节约、反对浪费,逐渐引导消费者形成低碳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广凤.低碳经背景下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
2.王宇航.低碳经背景下区域优化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1)
3.雨晨.低碳农产品消费研究回顾和展望[J].农业展望,2012(12)
4.黄明欣.中国居民农产品消费模式与日英的比较——基于低碳的视角[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18)
5.张晓林.需求导向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与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5(19)
6.安玉发.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因素分解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14(3)
7.童智锦.低碳经济背景下居民体育消费的调查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8.郭斌.城市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9.靳明.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5)
10.傅丽芳.基于Probit回归的绿色农产品消费影响因素及购买行为分析[J].生态经济,2014(7)
11.张海英.广州市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2. Pathak H, Jain N, Bhatia A et al. Carbon footprints of Indian food item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0(139)
13. Tara Garnett. Where are the best opportunities for reducing GHG emissions in the food system?. Food Policy,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