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罗播乡凤镇小学(537213)李坤凤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广西桂平市罗播乡凤镇小学(537213)李坤凤
[摘要]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改革语文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应把握好改革的方向,认真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应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关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将课内与课外知识串联起来;要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问题及对策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已进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近乎停滞不前的平台期。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亟须进行改革。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素质教育不仅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调动小学生的自主思维和自由阅读兴趣。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但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事关听、说、写等诸多项能力的提升,而且对于小学生能够完全有效地理解其他学科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对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熏陶。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短期目标是要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从事文字工作的相关能力。而从长期来看,更为深远的教学目标是要注重对学生内在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就善于发现美的心灵、美的事物、美的人物……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主发现美好事物并予以鉴赏,以此启迪心智。
第一,部分小学课堂中师生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难以保证。之所以会造成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担心学生年龄小、自制性差、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相对弱势的被动地位。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自信心的培养和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
第二,个别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专注于教材的内容,忽视了对课外语文知识的开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教师对小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低估而造成的。教师片面地以为只有先让学生掌握好课本的内容,才能使学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这一观点和做法是极其片面的,因为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完全均衡化的,有时候冷不丁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自学能力,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一举两得之效。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对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均衡用力的现象。这既违背了常规的教学规律,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上文已经介绍了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中的作用和地位。简言之,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掌握此项基本能力之后,再关注听、说、写等其他各项能力的提升,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立体的学习过程。
第四,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片面重视对书本的工具性教学,而忽略甚至无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熏陶,从而造成了学生素质的畸形发展。众所周知,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其囊括了众多人文性的内容和意蕴,使得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教书本上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具备内在的底蕴和文化积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完完全全地依据其他学科的教学规律来进行,而是应该在对学生的外在知识进行强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的人文因素,突出对学生的人文性关怀和审美性的培养,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发现生活之美、世界之美。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想做好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学习素养以及学习态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赋予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学习类型、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借助不同类型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活力,进行发散式讨论、启发式教学。例如,在《六个小矮人》一文中,这六个小矮人是依靠什么来生活的?他们过得幸福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讨论,使学生兴趣浓厚,思考积极,大胆想象,勇于作出判断。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得到了启发,懂得了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幸福的道理。
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本内容为主,但同时也不要被教材内容所局限和框定,要善于将课内与课外知识串联起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知识的目的。当前,对课外内容进行开拓的前提是要保证课内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学生基本能力的具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拓展课堂内容。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情境,导情入文。即借助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确保学生的各项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事关小学生基本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地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才能够使他们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成为具有生活情趣、审美意识和人文意识的健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2]张巧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崔峦,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J].语文建设,2011(3).
[4]安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设计——从有效解读教材到科学处理教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4).
[5]胡若予.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核心:教学模式建构——国家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特色[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2).
[6]田本娜.探源寻根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7]叶敬斗.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象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9).
(责编刘宇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