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弟子。”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题,它首次明确地将“气”的概念引入文学领域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第一次明确强调了作家的个性、气质与文学创作是不可分割的,把作家的“气”视为文章的生命,自觉地抒发个人的情感,追求文学创作的个性,因此,“文气说”的出现促成并标志着“诗言志”向“诗缘情”的转变,昭示着一个人的觉醒和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并把文学创作推向了唯美的时代。它为建安文学举起一面高扬创作个性的鲜明旗帜,这就是所谓的“建安风骨”,而“建安风骨”更是非常完美地表现和诠释“文气”说的理论意义。简单地讲,所谓“气”,在作家方面,指的是他的气质才性,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风格。具体分析,“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即强调文艺作家自然的禀赋,它同作家的创造力是不可分割的,艺术创造上的巧拙出于创造者的自然本性,是无法加以传授的。由此可看出,曹丕所说“文以气为主”的“气”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范畴,而是具有明显的美学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