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224700) 唐艳平
作文教学中有关“审美”的探讨
江苏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224700)唐艳平
审美教育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教学既是审美教育渗透的主渠道,又是审美创造的突破口,还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审美教育上的优势,把小学作文的审美教育落到实处。
小学作文教学加强审美教育
作文既是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的一种表述活动。从当前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清、忽视学生写作材料积累、忽略作文当中的审美教育等,因此通过作文教学加强学生的审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高形象性和高情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为审美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图景,也为学生将来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往往给学生创造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的审美教育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的美,书写美好生活中的美人美事。
人的灵魂是美好心灵内在美的一种表现,因此,引导学生写人,就要让学生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把人物的内心表现出来。比如写《他的魅力》,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抓住人物的外貌、衣着,还要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思考这些描述对人物的性格发展起到的作用。
比如一位学生的习作写的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在写作时他重点描述了这个同学的外貌,白里透红的脸上镶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两道弯弯的眉毛就像弯弯的月牙儿,乌黑的头发上还扎着一朵粉红色的蝴蝶结,看上去是挺惹人喜爱的,学生听了也觉得很美,可是作文却对其助人为乐的事简略带过。而另一位学生一样写的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选材对象是为顾客服务的钉鞋师傅,写作的学生并没有写他的外貌,但当他把这篇作文介绍给全班同学的时候,大家都很感动。此时,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形象,要先了解人物的内心,再关注他的外貌。有些人虽然外表不美,但有颗金子般的心,那他也是很美的。所以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给他们以启发,帮助他们提高审美认识。
对大自然感悟就是一种欣赏美,也是我们作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渗透的一项重要因素。对大自然的欣赏、感悟可以让我们的学生陶醉,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种自然美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人们所依赖生存的环境,如我们的耕地、我们的小区花园、我们的校园等,这种自然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着人们辛勤的汗水,常被称之为第二自然,它是我们作文教学进行审美的重要素材。
还有一种就是原生态的环境,如高山流水、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等。它是我们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与人类相辅相成。冬天,雪花纷飞,银装素裹的世界是那么的恬静美好;春天,春暖花开,小草探出了小脑袋,花儿的叶子变得嫩绿,花朵变得鲜艳,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秋天,桂花飘香,天空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树叶凋零,唯有枫叶火红得像一团团火。所以未经改造的自然,同样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写景的作文进行写法指导。如写我们身边自然的景色,不仅要把这种自然之美生动展现,还要启发学生表达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例如写《落日》,落日是美妙绝伦的,就像一个大红灯笼,充满了可爱与轻盈,表现出作者对落日的喜爱。再如写我们生活中进行雕琢的生存环境,例如《画卷般的校园》《变化的家乡》,在引导学生写作时,不仅写出景观美,还要写出人们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智慧,赞扬他们的勤劳与勇敢。
写作中的形式美,就是将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声音、色彩、线条、肢体、柔和度……进行整合,呈现出一种均衡对称。尽管小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还无法理解这样的美学术语。但是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依然可以相机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受事物的美好,并从中发现它们所独特的魅力特征,欣赏事物的美。如让学生懂得“蝴蝶翅膀上两行对称的浅蓝色的花纹”是美的;“文具盒四边的连续花纹”给人以整体的感觉,也是美的。在描写鲜艳的荷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碧绿的荷叶烘托;在描写天气寒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呼啸的北风呼应,依据各种事物的具体特点,让学生按照事物的颜色、形态、用途等进行有序地叙述,让学生在习作中尽情绽放思维。
可见,作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开阔写作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审美中提升文学素养,感受写作魅力。
(特约编辑潘霖)
G623.2
A
1007-9068(2016)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