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君
(大连市金州区新华小学 116100)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
宋连君
(大连市金州区新华小学 116100)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体、 美的和谐发展。 ”所以,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 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语文课堂不可忽视的内容。
小学 语文 美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善良的,真实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体、 美的和谐发展。 ”所以,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 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语文课堂不可忽视的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过丰富的想象,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处于初始阶段,审美意识开始觉醒,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多媒体,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加上生动的讲解(因为图画比文字更容易产生鲜明的形象),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诗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有真挚感人的动人事迹。 大自然中波澜壮阔的海洋、陡峭挺拔的山峰、 一望无际的原野、 奔腾不息的河流、 秋去冬来、岁月变迁,都能在作家的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一幅情景交融、 形神结合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 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通过美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叶圣陶称有感情的朗读为 “美读” 。 他说: “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 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教师在领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用紧扣课文主题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课,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语文教师要充满感情地去讲解每一篇课文,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并适当配合一些体态语言,引起小朋友有效感知,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达到美育教育的效果。
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春天的小兴安岭。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解冻的小溪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小兴安岭,来到小溪边,眼前出现一道欢快的小溪,它清凉而又生机勃勃。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小溪,感受它的流淌。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来到小溪边的森林动物。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美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 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 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特点,引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 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 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