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虎
推进经济转型需要创新制度理论
——黄信新著《制度、不确定性与经济转型》评介
□周英虎
广西日报社高级编辑、研究员,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信的《制度、不确定性与经济转型》一书,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社出版。该书用一种全新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即制度不确定性思维方式,来观察、思考、分析当今经济转型问题,对制度、不确定性、经济转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济学视角的新探索。
第一,该书注重学术价值,即思想性、理论性、前瞻性。一是从制度不确定性理论视角来探讨经济转型,为经济转型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二是提出制度不确定性概念,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制度适应性效率的内涵和功能。三是其他内涵新颖的命题或观点还有:“制度竞争是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制度资本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资本”“现代市场经济是最大的制度不确定性”“经济转型内生制度不确定性”“走出贫困的经济学”“经济学的力量在于超越现时”等,这些共同构成该书的理论体系。
第二,把不确定性理论引入转型制度理论研究。不确定性思想肇始于古希腊时代,当时是指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该书所说的不确定,是指由于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及人类认识的有限性而发生的难以预料的经济社会状态,包括人类活动的因果关系和知识缺乏而造成的不确定性。由于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已经从农耕文明及以前的自然环境不确定性过渡到了工业文明开始的经济社会环境不确定性,人类相互之间的摩擦即外部性问题加剧、全球化使经济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化等,因而人类经济社会充满不确定性并已经成为常态。
第三,“制度不确定性”是该书首创的核心概念,也是该书的理论框架,全书围绕制度不确定性理论展开。“这里的制度不确定性是指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制度结构变动产生的与我们的意愿不相一致的制度状态,即制度适应性效率与我们期望的结果不相一致,这种状态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出乎我们的预期。宽泛地理解制度不确定性,是指任何制度(广义的制度)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这说明制度不确定性是各种制度约束下的一组函数,当今世界,这组函数的各种自变量都会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作为因变量的制度也要随之变化。”只有制度不确定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才能避免社会发展中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从而经济社会才能向前发展,更高阶段的文明才能产生。可见,制度不确定性并不仅仅是区分了制度的创新与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它说明制度创新绝不是一种量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结构变迁过程。用制度不确定性这一辩证思维方式来思考经济转型,才能为经济转型找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坚实的经济哲学基础。
第四,转型的制度理论研究需要提升到经济学高度。一是推进经济转型需要全新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该书认为,用不确定性理论分析人类经济行为及其关系,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对待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二是作者从纵向的视角论述经济学不确定性问题和“经济学贫困”的原因认为经济学应当根据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从斯密到凯恩斯,再到后凯恩斯制度主义从奈特到诺思等,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如理性经济人、静态均衡、最大化假设、经济预测,等等,只有在确定性条件下才有效一旦引入不确定性概念,这些都不能成立。就算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像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也不能解决复杂多变的美国经济问题(经济危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更不用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转型国家了。三是从制度不确定性思维的角度来思考当今理论经济学,会得出“经济学是一种不断越超的经济学”的逻辑推论。超越现时既是经济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同时也是当今文明的重要尺度。
该书认为,“中国经济学缺失规则选择内容”,事实上就是缺失关于制度创新的理论。传统中国经济学无法指导当今中国的经济转型,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中国经济学理论没有从中国最大的实际即制度建设滞后这一问题出发,仍然是执行性选择的角色。只有沿着制度建设或规则选择框架体系来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才有可能使中国经济学获得较快发展,从而才能为中国的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