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图书市场首部关于秦国宣太后的小说著作,《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描写了战国中后期宣太后波澜壮阔的一生。宣太后、惠文后、叶阳三位女主人公虽不断抗争,却依旧沦为男权斗争下的牺牲品。她们的人生之路写满了爱情悲剧、亲情悲剧与命运悲剧。
关键词:女性悲剧 大秦宣太后 惠文后 叶阳
《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描述了大秦宣太后波澜壮阔、纵情恣意的一生。她是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秦始皇之高祖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在她的铁腕政权之下,秦国从一个弱国逐渐走向强大,甚至以鲸吞天下之势,俯瞰其他诸侯国,最终使秦国称霸,为秦始皇灭六国打下根基。宣太后一生强势,但却无法摆脱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地位。而书中其他两位女主人公——惠文后、叶阳的人生之路同宣太后一样,也写满了爱情悲剧、亲情悲剧与命运悲剧。
一、无处安放的爱情
纵观宣太后的一生,因和亲而嫁给秦王嬴驷,因平外患而屈身于义渠王,为儿子的新政权稳定而色诱楚怀王,为打发身心寂寥而招揽魏丑夫、甘土等男宠……即便是在相对开放的战国时期,宣太后复杂的感情生活仍被当时及后世诟病。试问她真的爱过么?她爱嬴驷的雄才大略,但她清楚嬴驷对她的爱不过是秦国称霸的调味品;她爱义渠王的野性十足,但那些逢场作戏在经年累月的胁迫下,爱恨杂糅;她爱楚怀王对自己的垂涎欲滴,但面对老态龙钟的楚怀王,她觉得分外恶心;她爱魏丑夫的相依相伴,爱甘土的威猛果敢,但身份地位的差异、社会舆论的压力,使感情无法善始敬终。
惠文后作为嬴驷的王后,却未真正得宠,爱情不曾得到,就谈不上失去,和嬴驷的情谊与扶持其子嬴荡即位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叶阳作为嬴稷与楚国和亲的王妃,娇柔可人,甚得君心。但单纯的爱情在国家安定与黎民苍生面前,轻如鸿毛;在国运与亲情的制衡下,不堪一击。
在混战正酣的战国时代,宣太后、惠文后、叶阳的爱情注定无处安放,沦为政治、外交的工具,即便曾经拥有,也随即烟消云散。
二、无法左右的亲情
宣太后为保卫先王基业,褫夺儿子嬴稷兵符;为避免江山易姓、亲人相残,而夺去向寿、芈戎等官位;为内心深处的纯真率性而营救儿媳叶阳……哪怕被误解,哪怕被非议,只为寻常人的那份亲情。作者萧盛在书中为芈氏设定了两种角色:一为女人,二为母亲。她强权也好,狠毒也罢,她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保障她儿子的安全。正是在她这种至高无上的母爱支配下,新旧政权才得以平稳移交。不管她做错了什么,请原谅,她只是个女人,她只想做一个好母亲。
惠文后面对其子嬴荡举鼎而亡的事实,无力回天,她左右不了时局,更无法改变丧子的厄运。嬴壮与嬴荡的亲兄弟之情,不过是嬴壮争夺王位冠冕堂皇的理由,亲情苍白无力,争权夺利之心昭然若揭。
叶阳为营救祖父奔走呼号,当孝道亲情至上之时,与夫君嬴稷的爱情在一次次江山与亲情的立场冲突中消磨殆尽。无论是祖父的归天,还是叶阳的命丧黄泉,都成了战乱、权斗的牺牲品,亲情也只能殉葬。
三、无可拯救的命运
宣太后吉人自有天相,不管遇到怎样的磨难和考验,总能逢凶化吉。她凭借智慧和果敢、阴柔和放荡,为儿子嬴稷的江山社稷深谋远虑,在战国特定的时代里呼风唤雨。然而铁血下的政权和鲜血维系下的太后之位,让她不寒而栗,她的内心是惶恐的、空虚的,她的心又有哪一刻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惠文后心慈面软,本无心宫斗,在时局的逼迫之下,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左右,走上了一条愈陷愈深的不归路,机关算尽却是徒劳。从某种程度上讲,她的些许邪念和优柔寡断成了毁掉自己命运的罪魁祸首。
叶阳的命运从政治联姻的那一刻起,她的幸福指数和安稳指数注定与秦、楚两国的关系息息相关,当楚国危机四伏时,叶阳又岂能苟活于世?她和嬴稷命中注定相爱相生,也命中注定长恨相别。
历史的缺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三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女性的事迹鲜见于史书,甚至鲜有小说家去书写。根据作者萧盛的说法,可归纳为三种原因:一是受封建传统的影响,女性在历史上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二是宣太后在历史上的影响不太好,除了其强权之外,后宫生活混乱,后世评价以贬损为主;三是关于战国时代的史料缺少且片段化,女性相关的史料更为罕见。
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指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三位女主人公在隐隐作痛中寻求内心的强大,都付出了超乎想象的惨痛代价。即便宣太后得以成功逆袭,但毁灭的往往是人生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爱情、青春以及生命尊严。女性悲剧的根本的原因在于她们生存的男权社会, 她们沦为男权的附属品和牺牲品,是男权社会固化的他者,只能被男权社会所塑造,自我意识逐渐缺失,在无形中成为维系男权统治的工具。不论成王败寇,她们都难逃男权社会下的人性陨落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萧盛.大秦宣太后芈氏传奇[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2]唐正序,冯宪光.文艺学基础理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3]陆衡.女性文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闫钰卓,女,文学硕士,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韩语教学)
(责任编辑 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