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016-03-04 11:07江苏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224100王网琳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2期
关键词:意识能力教师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224100) 王网琳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224100) 王网琳

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焕发活力。通过培养学生合作共“说”、共“听”、共“做”、共“记”、共“评”的意识行为,促进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能力习惯培养可持续发展

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加强“合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元素和时代呼唤的最强音。然而,由于家庭保护意识过强、独生子女等因素,学生往往缺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缺乏集体观念,并且普遍带有“90后”“00后”的时代特质。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并重发展的施教原则,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成长环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能力,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

一、以多人小组为单元,为学生铺设合作学习的心理环境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特征,因此,教师应坚持以课程活动为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多人小组的合作机会,初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能力,为赢得今后的有效合作、扩大合作和深化合作打下基础。

如何创建多人合作小组呢?首先,要较好地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综合情况,比如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把他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几个层面。其次,可遵照“学生自愿+合理安排”的指导思想,按照“一二一二”结构予以组建6人学习小组,即1名优秀生、2名良好生、1名一般生、2名较差生。同时委派其中1名合作意识较强(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职务。再次,小组合作过程中可把6名学生分几个方向围坐在一起,而不是简单的面对面形式,主要目的就是在心领神会和潜移默化中逐步增强学生民主平等、团结友爱、合作共进的意识。值得强调的是,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6人学习小组的成员可适量而又动态性地跨组调整或重组,小组长也要在适当时期内予以更换。如此,既可充分体现“合作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原则,又能激发学生“创优争先、超越自我”的进取意识和成功信念。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简要实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没有固定模式和现成定律可言。尽管如此,只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定能逐步形成比较成功的可行性方法。

1.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共“说”的意识行为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中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思想朴素、心地纯真,但是总有一些生性活泼、胆大敢说的学生,也不乏一些性情内向、怯言畏语的学生。有鉴于此,教师要善于用心用情,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前者,更好地促进他们锦上添花;另一方面,更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那些不善言辞、拙言拙语的学生,给予他们课堂“说话”的机会、勇气和能量,逐步赢得“千里跬步、江海细流”的教育效应。

比如在教学“9加几”时,笔者创设了“小猴卖桃”情境:盒子里摆放着9只桃子,盒外还有4只,请小朋友帮算一算,小猴子一共卖多少个桃子?由于这是有情趣的生活化数学题目,小组讨论非常热烈。笔者注意到,尽管有些学生反应慢一些,但是在其他组员的启发和带动下,也能很快地跟着说起来。在集体交流环节,笔者故意先点名一两个优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指名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说明情况。先有小组讨论为基础,后有他人汇报为样子,学生自然能把“9+1=10”“10+3=13”的前后经过和结果表述得比较清楚。

2.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共“听”的意识行为

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善听的能力素养,是中低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和主要任务之一。其实“听”是一种快速反应的综合性思维能力,主要有“专注倾听”“听得清楚”“听得明白”“抓大放小”“前后联系”“全面解析”等思维性活动。从某种程度而言,“听”比“说”与“做”还要困难和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听”往往被广大师生所忽视甚至干脆放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和“善听”的能力素养,笔者特别注意选取一些情趣化、生活化的数学现象,并通过丰富多元的训练形式,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比如教学“数一数”时,笔者安排如下活动:让六人学习小组内的四名学生“捂住自己的耳朵”,另外两名则不需要“捂住耳朵”,一起观看多媒体显示的“儿童乐园”情境,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数出人和物体的数量”,然后由两名听到的学生把要求悄悄转告给其他四人,最后以各组汇报结果来评比“听力”情况。之后直接换成教师口述“动物世界运动会”故事,提出“共有多少种动物参加?大会总指挥是谁?有哪些裁判?哪些动物因故没有参加?哪些动物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等问题,再以同样的形式开展小组比赛。如此有意思的训练,既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

3.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共“做”的意识行为

“数学是思维活动的体操。”“儿童的智慧出自他们的手上。”由于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教师经常为了引导和激励他们手脑联动,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元的“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分一分”“画一画”“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操作活动。这原本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但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动手操作活动,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忽略了对他们在“合作共做”方面的有效训练和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优质平台资源的一种浪费和损失,应当引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有意重视!

比如,教学“有趣的图形”时,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辨认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可启发和引导他们就“教室内有哪些物体属于哪些图形?”就这一问题开展“先数后说”小组竞赛活动。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知和感悟,再以学习小组为单元,让他们用纸折叠各类图形,看哪些小组折叠的种类全、数量多;或者通过“折、剪、拼”纸张得到各种图案,看哪些小组得到的图案丰富多彩。这样,既可发展学生的操作、思维和创造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合作共做的意识和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共“记”的意识行为

本文所谓的“记”,就是指数学日记。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强调“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作业形式要有多样化,作业方法要有综合性”。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引入书写日记,不仅完全符合课程标准关于“减负增效“的作业要求,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然而由于中低年级学生能力较弱,不足以独自承担日记任务,教师可引导他们联合进行、携手共“记”。

比如,以“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找生活环境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物体,并以第一人称的语气为物体“代言”。有两位学生写道:“我是语文课本,长得长长方方的,有人叫我‘长方体’。我的肚子里面有很多很美的东西,有文字、图画、故事……”

再如,教学“认识人民币”后,让学生跟随父母去商场,切身感受“物品标价”“购物付款”“兑换找零”等情景,然后把其中的简单过程或某一种现象记载下来,自找知音、相互交流。

在教学“认识时间”之后,让学生自己留心并记载放假期间“几时起床、写作业、吃饭、睡觉”,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互享。这样就能够让他们“言之有物”并逐步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共“评”的意识行为

教学评价不仅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而且是其中无可代替的重要环节。在传统课程活动中,往往采取“教师——学生”的单向性评价形式,尤其在中低年级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教师总认为学生缺乏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有效评价能力。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地说,教师在连续评价数十位学生的作业后,由于时间精力、审美疲劳和职业倦怠等因素,难免会出现疏忽、遗漏和错误的情况。与此相应的是,学生在自我评价时能够比较详细且具体地说出学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而在相互评价中真正以对等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能看到他人之长和己所不足,从而在相互共享中纠偏改错和受到启迪。

比如教学“几和几”时,笔者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观察图形△○☆□●▲,你认为□排在第几个?”有学生回答:“排在第4个。”有学生则说:“排在第3个。”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很快就有各自的支持者。对于这种现象,作为教师不能进行简单地判别“是”或“非”,而应让各方代表者说出自己“是”的道理和对方“非”的理由,直到双方达成了共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德之举,并能达到“1+1>2”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应以此为根本性追求,从中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目标。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32-066

猜你喜欢
意识能力教师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