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慧(厦门市金鸡亭中学)
导入讲法,过渡有方
——论积极心理视角下的有效学习
罗慧
(厦门市金鸡亭中学)
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的体验和愉快的情绪。教师如能在教学中讲究方法并恰当地运用积极的语言,就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并产生积极向上的愉快心理和主动学习的行动力。现就积极心理视角下谈谈如何导入讲法,过渡有方,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伊始,老师巧妙而又富有激情的积极导入语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促发恰当情绪反应,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从而使学生将认识、情感和意志全部投入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为上好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1.衔接导入,温故知新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联系旧知识,揭示新内容,承上启下的富有积极意义的导入语,如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使旧知识得以巩固,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新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笔者在执教《答谢中书书》时,这样导入:“雅而成趣,除了雅的艺术魅力,实为一种人格的向往。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是如何描述自己赏月的雅趣的?那么,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又是如何叙写自己赏雪的雅趣的呢?”学生在回答后,本人给予评价道:“大家这么积极地抢答并补充,看来大家学习得很不错,今天我们要来了解另一个有雅趣的文人——陶弘景,你知道的他的雅闻有哪些?”这个导入语的积极意义在于抓住三个文人的共同点“雅趣”自然地引入,在导入的过程中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文人的雅趣美,这刚好与本课的意境相合,又从心理上得到了肯定的满足,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2.创新激趣,资源拓展
积极心理离不开创新,陈旧常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新奇感,导致学生厌学,语文要吸引学生,必须在创新上下足功夫,就导入而言,要力求形式多样,充满异趣,语言生动,积极可感。当然,创新的基点应根据文本的特点与教学需要、学生实际进行导入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不失教学意图的完美推进。蔡桂琴老师执教《逢入京使》的导入,以形式的多样化,语言的积极,融知趣、情趣、理趣三趣合一为主要特点营造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氛围,因为是借班上课,蔡老师在导入时先用猜谜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用两诗对比联想引导学生初识诗歌特点,再结合自己的照片给学生以诗词式自我介绍作实践示范,可以说,在导入环节中,蔡老师精心准备,巧用身边的资源,并以独特的方式兼顾积极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开口,“不错,你的表述很到位”“你的想法很独特”的积极评价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积极的心理基础,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师生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激情调绪,类比迁移
课堂的导入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教师可根据不同文本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同样是借班上课的曾令平老师执教《别董大》一课时,则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在语言上特别注意其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先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再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归纳,并把两首诗进行比较,自然导入文本学习,由于曾令平老师的积极追问与比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可见,在导入时,运用类比来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并不失时机地针对学生回答中的亮点进行追问追思,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最佳方式之一。
过渡作为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它的潜在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决定一堂课的成败,所谓过渡,即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讲解过程中,不同的问题或教学内容之间承上启下的环节,它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还可能是一个段落。过渡就像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一座桥梁,帮助学生顺利地从此地到彼地,从一种知识转向另一种知识,从一种学习情境进入另一种学习情境。通过过渡,能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过渡的主要媒介之一是语言,那么在过渡中运用积极语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1.启发思维,诱导过渡
古人云:“引而不发,跃如也。”原指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后引申为: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在教学中将其比喻为:善于引导而不越俎代庖。如果以此来解释课堂教学过渡是十分贴切的。如本人在执教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一课时,特别注意运用课堂积极语言进行过渡,当教学到人物形象分析这一环节时,本人为了诱导学生思考,启发思维,先投影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看《水浒传》时
同伴互评前,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同伴互评这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由于学生之间的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在进行同伴互评时可能会出现表达不清、问题不明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彼此的作文。在修改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章的立意加以理解,对结构进行分析,将文章中的词汇、语法错误指出来,以此理清整篇文章的脉络和思路。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可以有效保证学生接受良好的指导和示范,提高同伴互评的效果。
2.尽量进行举例分析
教师在进行教授时,要尽量举例分析。由于学生在高中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如果得到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就会在同伴互评中掌握要领和方法,修改作文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举例来讲,教师在同伴互评前以一位学生的作文为例,进行修改,指出其中的闪光点和错误,引导学生掌握同伴互评的方法和策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指正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还要重视对文章中闪光点的评说,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听取修改意见
在进行同伴互评时,写作者应该积极听取学生为其指出的错误,放平心态,坦然接受别人对自己文章提出的意见。这个错误并不会仅仅针对某位学生,很可能是多数学生会犯的,在课堂中提出来,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4.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进行引导,并做好课后总结,将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归纳出来,在课堂中进行小结。同时,还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对学生修改同伴的作文进行检查,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这反映了教师执教能力的强弱。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在不断练习过程中进行提高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同伴互评的概念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同伴评价在作文修改方面发挥的优点,从而阐述同伴互评对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作用及对策,为以后教师在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课堂中提供参考。从学生角度来讲,采用同伴互评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作文的改错能力,提高英语成绩,降低对英语写作的焦虑感,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从教师角度来讲,采用同伴互评可以分担教师的工作压力,减轻工作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纪晓凌.同伴互评与教师评阅在英语专业写作课中的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2]吕征帆.同伴反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