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艳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
谈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谢晓艳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0)
职业学校招生大部分都在普高之后,生源质量与普高相比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学生中也确实存在着比普高生更严重的“语文排斥性”,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就可以从努力培养兴趣的角度去深挖路径,将学生的兴趣矛头转移到语文课堂上来。只要能够先在课堂上取得学生们的认可,抓住他们的兴趣敏感源头,那么课后也能够同样使他们对语文更有亲和感和认同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道理。
职业院校 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技术熟练工人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类学校。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没有学习压力、重专业轻基础、松懈、厌学的思想。在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会使不少学生学习滑坡,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其就业的质量。语文教学本身就体现出博大精深的内容。语文课本精选的文章,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和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对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母语水平和人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和重视语文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渗透,这事关于学生人文素质和民族文化认同情感的培养。因此,只有搞好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才能将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议事日程上来。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形势。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校连年扩招,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普高热”,而职业学校则出现生源质量下降,招生数量滑坡的现象;另外独生子女家长有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抱着“上职业学校学不到东西”的偏见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鄙薄职业教育思想,如此种种不良因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1]
技工类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精英”教学的失败者,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课堂上他们不想“吃”也“吃”不进,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职业教育一线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过程管理,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2]
而一些职业学校在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压力下,也是忽视了语文教学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地位。语文作为技工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步履维艰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据调查,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增加专业课设置,大幅削减语文、数学等基础课。表现在文化课教研活动偏少,文化课教师进行培训的机会更少,对教学中所需教学设备的投入也少之又少。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语文课好上也难上,语文课好教也难教。一、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指导职业院校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最大原因还是升学之后,很多学生产生了暂时性的学习动机缺失现象。高中阶段的学习目的性异常明确,就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和好的专业,因此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学习。而在进入职业院校之后,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存在的落差产生自卑和失落心理,一些学生可能产生混到毕业的想法,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就是自我放纵,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3]
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找到和树立新的目标。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无论是创业还是工作,都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证明自己,赢得他人赏识,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而这正是语文教学可以实现的。从小处来讲,在日常生活中,聊QQ、回电子邮件和上论坛,也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字功底,这也需要重视语文学习。如果从这些点出发来引导学生,就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多管齐下,丰富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演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书本上的文字,虽然具有文字之美感,如果能够引入相关影像资料作为补充,利用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图片、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作为辅助,也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的条件是很多名著都已经拍成了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的资源也日渐丰富,比如《雷雨》《故宫》等等。
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值得尝试。讨论式教学,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到阅览室查阅各类资料,边看边把最有价值的资料记录下来,再相互讨论。沉浸式教学,对于名家名著,教师要分配学生通过朗诵,改编为话剧等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加深对语文作品的理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教学方式的多种变化,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主动去参与和理解教材,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2.联系实际,让教学充满时代气息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的。”美国一位教育家也曾经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话充分说明了语文教学与社会、与现实、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语文教科书的选材角度来看,其中的作品之所以被选中,也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旋律密不可分。[4]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打开”课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学到了文字知识,还从中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和了解,增加了思想的教育和美的熏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自然也油然而生。[5]
3.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而一件困难重重的工作,在自信心的鼓舞下却出人意料地完成,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自信心的树立,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重要。老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多鼓励学生,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我任教的班级,曾经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写作,我就鼓励他向报纸杂志投稿。学生也把教师当成了他的第一作者,我总是仔细地帮他改正文字错误,随着他的投稿被采用得多起来,这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日渐浓厚,成绩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4.语文教学注重课堂和课外相结合
在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心、眼、口、耳都要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朗读才能最大限度地使语感得到增强,使修养得到提高。在学习语文时,虽然学生深知文章有许多好处、妙处,但由于作者的用词晦涩,表意复杂,使他们对文章分析不透彻,更别提对文章精髓的理解了,所以还是那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地、富有感情地朗诵才会对文章的深刻意义有所领会,并且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学生今后语言的实际运用以及自我修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采取这一途径时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学生对阅读兴趣的培养,督促学生做到“多”、“好、“精”,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
5.正确运用评量导向
许多事实证明,人对成功感都有积极的向往,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和鼓励,往往比严厉的批评更有作用。例如:有一次,我在讲析完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后,让学生也以“我的妈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收上作文本批阅,我不禁目瞪口呆,全班50名学生,50个“妈妈”都一样。开头都是妈妈的外貌描写“:她是一位中年妇女,中等身材,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正文都是:“她从早到晚不停的忙碌……”、“妈妈很关心我”结尾都是“我为有一个这样的妈妈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学生作文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没有一点新意,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一味的指责,而是对这次作文作了客观的评价。然后又让学生写了一篇,只是在作文之前,我让每个学生首先说出自己妈妈的实际长相,性格特征以及工作和家庭的情况之后,让学生议论怎样写……结果,这次每个学生写出的妈妈,都各具特点,形形色色,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总之,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培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只是笔者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的感悟和理解,希望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够集思广益,寻找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国学的重视度,改变现阶段语文教学面临的尴尬境地。
[1]成海涛.论职业技术教育的语文课程及教材建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8).
[2]刘代琴.中职语文教学应注重实用性[J].成才之路,2011(4).
[3]王同锁.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J].考试周刊,2011(1).
[4]邬闽莉.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2.
[5]刘贻钢.高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