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课堂中的“生冻”为“生动”

2016-03-04 23:54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经济开发区小学211200濮旭蕾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进率生动探究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经济开发区小学(211200)濮旭蕾



变课堂中的“生冻”为“生动”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经济开发区小学(211200)濮旭蕾

[摘要]生动的课堂,是一种“双主”课堂,即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双重发挥。因此,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细心观察,感受学生;尊重差异,激活学生;探究学习,起用学生;激发兴趣,鼓舞学生。只有生动,才会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学生生动生冻

生冻,原为食品在低温下冷藏的一种储存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水分冻结、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抑制各种酶类的活性,以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本文的“生冻”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状态,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一种类似食品冷藏时的抑制状态,学生在教师的主宰和安排下安静地听、顺从地做,如此的课堂实则是一种超低温的抑制,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都被“冷冻”与禁锢,使学习处于默然接受的状态。

生动,是指课堂学习时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实践、思考、探索、交流、反思、质疑等活动,是“做”数学的学习过程。

然而,“生冻”教学模式,目前仍被不少教师所接受并推崇,仍是一种教学常态。奇怪的是,每每遇到公开课展示、教学评比、检查听课等,很多教师却又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营造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呈现给听课者。可见,生动的课堂教学,肯定是被教师内心认可的,也是有着共同价值认同感的,可为何会有“双面人生”呢?究其根本,是因为生动的课堂教学远难于“生冻”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选其“易”舍其“难”。

生动的课堂,应是一种“双主”课堂,即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双重发挥,如同脚和鞋的关系,“学生是脚,老师是鞋”,鞋子必须去适应脚的大小,决不能做削足适履的事情。那么,怎样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细心观察,感受学生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所采用的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授业过程中,讲到某一知识点的关键处时,就会提出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此时,教师不仅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问题的空间,更应细心去观察学生的表情。当学生喜形于色时,往往可预知他们对这个知识点已基本理解,对问题的回答八九不离十;当学生愁眉苦脸、安静沉默时,可以断定他们对问题是不理解、无法回答的;当学生眼神迷茫、困惑时,可知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似是而非,回答必然支支吾吾……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地走到他们的身边倾听,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必要时教师可蹲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用心去感受学生,引导学生打开每一扇认知的窗户,使课堂“动”起来。

讲授,是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常规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某一知识点时,要细心观察、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应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讲授方法,感受学生,放低姿态,调整教学,开启学生的认知窗口,在讲授中让学生“动”起来。

二、尊重差异,激活学生

人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认知更是如此。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的认知差异尽量缩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不同认知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构建真正的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尤其是让后进生也“动”起来。这种“动”不是课堂上表面的繁荣和热闹,不是摆样子的,而应是真实的、自然的、发自学生内心的,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设计了“给小动物拍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上、下、左、右”四个不同角度来拍照,其实质就是分别从这四个不同位置来观察物体。学生边玩边学,玩中学习,乐中学习,兴趣盎然,兴趣和潜能都被激发、释放。此时学生间的差异已不复存在,教师真正尊重了学生,使他们人人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探究学习,起用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起好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设计最佳教学预案,大胆起用学生,并给学生提供观察、猜测、计算、验证的活动时间与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知识时,教师让学生在探究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前先进行猜测,有的学生猜想会不会跟长度单位间进率一样,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是10,而有些学生凭直觉猜想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绝不可能是10,否则面积和长度就没有区别了。在两种不同的猜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验证,即用课前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得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由此再进行合情推理,从而得出“面积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的结论。结论是在课堂的“动”中得出的,是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这样的知识是鲜活的,学生必定会终生不忘。

四、激发兴趣,鼓舞学生

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唤醒学生的天性和潜在本能,以激励、启发和恰当的方法开导学生,使其释放出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也就是说“授之予渔”远胜于只救一时之急的“授之予鱼”。

例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颇有心计地设计了一个悬念,由学生猜照片上是谁引入。当大屏幕播放出班上一位同学的背影照片时,教师适时问道:“你们认识他吗?猜一猜,他是谁?看谁厉害,猜得最准确。”学生不由自主地议论起来,探索热情被自然、巧妙地激活,天性得以释放,大家都在猜测他是谁,但谁也不能确定照片上是谁。此时,教师悄悄地将照片的正面照切换投影到大屏幕,并提问:“现在你们可以认出来了吗?为什么第一次认不出来,而第二次一眼便可以认出来?”这正是本节课教学的要领,即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位置整体进行观察。教师通过类比导入,唤醒学生认识世界的潜在意识和方法,让学生在变换不同位置的“动”中学习观察物体。

“生冻”的课堂没有出路,必然要走向死胡同,只有生动才会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和魅力,才会由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奉劝那些仍乐道于“生冻”课堂的先生们,及早改弦易辙,变课堂中的“生冻”为“生动”。

(责编木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3-029

猜你喜欢
进率生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进率之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单位”换算想“进率”
千克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