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治理: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模式与实现路径①

2016-03-04 21:02:57张骞文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员危机主体

张骞文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4)

共同治理: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模式与实现路径①

张骞文

(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4)

高校危机动员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新时期,多发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冲击了传统的高校危机动员模式,高校危机动员呈现出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学生等共同参与的时代特征。因此,亟需转变单纯依靠高校力量的危机动员模式,建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危机动员模式,以共治求善治,具体包括:引入开放共享理念、协同发展理念与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多元善治的权力体系与多元共生的制度体系;优化动员方式进路、动员教育进路与绿色动员进路。

共同治理;高校;危机动员;善治;路径

高校危机动员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共同治理的目标是危机动员善治,共治是实现善治的途径,而以共治求善治是有制约条件的。新形势下,要实现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目标,就要不断创新危机动员治理理念,重塑共同治理的权利体系与制度体系,优化共治治理的实践进路,以共治求善治。

一、高校危机动员的内涵与特征

“动员”一词最早出现于军事领域,等同于“发动”,可以理解为进行战争准备或发动战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动员”逐步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出现了社会动员、政治动员、经济动员等全新研究领域。现代意义上的“动员”被视为某一特定主体实现自身目标所运用的一种工具或者手段。危机动员是动员在危机管理领域的延伸与发展,主要呈现出对社会动员和由社会动员两种表现形态。

危机动员中“对社会动员”主要是指政治动员,即政党或国家通过一定方式发动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到公共危机应对中来,集全社会的力量控制和战胜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这种危机动员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和国家治理方略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危机动员中的政治动员机制逐步弱化,危机动员模式也应由“对社会动员”为主向“由社会动员”为主转变[1]。危机动员中“由社会动员”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指社会动员,社会组织或个人等某一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发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公共危机事件应对,以有效克服危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方式与过程。本文对高校危机动员内涵的界定综合考量了危机动员中的两种表现形态,认为高校危机动员就是指某一主体(政府、高校、社会组织或个人等)采取一定的方式组织、发动与引导社会成员共同应对高校危机事件,以实现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过程。高校危机动员呈现出高校、政府、学生、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高校主导性、学生参与性、社会组织主动性等特征[2]。

一是高校的主导性。高校作为高校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掌握着危机事件应急处置的公权力和资源,在高校危机动员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把握着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方向,协调社会组织、学生、媒体等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诉求。

二是社会组织的主动性。社会组织作为弥补与克服高校在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中资源有限性的重要力量,其应在高校危机动员中发挥主动性,不能仅局限为危机动员客体,也应成为高校危机动员主体,组织、发动或引导广大民众参与到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中来,切实履行其作为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力量的职责。

三是学生与家长的参与性。学生是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具备高校危机事件的引发者与治理者的双重身份,应调动其积极参与到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中来,学生的参与程度对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要重视家长在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3]。

四是媒体的导向性。媒体具有特定的导向性,高校危机动员中要建立积极的信息传播与公关机制,牢固把握政府或高校所掌握媒体的舆论导向,坚持其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高媒体在高校危机动员中传播力,发挥其作为共同治理特殊主体的应有作用。

二、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模式

“善治”一词通俗来讲是指良好的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善治”成为政治学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善治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景与追求,成为各领域内共同的治理目标和价值选择。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以来,教育治理成为公共政策领域的主要话语,探讨新形势下教育综合治理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教育治理就是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相关利益主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就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即所谓的“共治”,共治是实现教育治理的路径选择,而善治则是教育治理的目标所在,进而实现教育领域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共治不一定能实现善治,但离开共治,善治必将无从谈起,共治有助于善治的实现和教育治理目标的达成[4]。

高校危机事件治理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治理的路径、目标和教育治理的总目标和实践路径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高校危机动员治理的实现路径应为共同治理,即高校、政府部门、学生、社会组织、媒体等相关利益主体为有效应对高校危机事件,发动、引导社会民众及相关利益主体合作共同战胜和克服高校危机的过程。高校危机动员治理的目标则应为善治,这种善治包含危机动员治理的透明性、效率性、问责性、回应性等特征。而善治本身也不是目的,善治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过程中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多元主体合作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共同应对,是多元利益主体间协同以求达到治理的最佳状态。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不一定能实现其善治的目标,但是没有共同治理必然没有危机动员善治目标的实现,共同治理的内在优势有助于善治目标的实现,换而言之,共同治理是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模式,其核心目标就是要做到以共治求善治,而不是必然实现善治。

强调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大学本身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统治的组织,这就使得高校危机事件不可能局限于高校范围之内,必然涉及到社会组织、媒体等利益主体,多元主体间利益诉求的协调与实现成为高校危机动员的目标所在,必然在危机动员治理过程中寻求多元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善治目标[5]。二是当前高校危机动员面临着诸多挑战,危机动员治理理念上忽视以生为本的治理基础,危机动员应急管理模式上缺乏统筹安排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片面强调人治的急功近利和独立看待危机事件的碎片化管理,危机动员治理效率低。诸多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理形式—善治,以实现高校危机动员治理中多元主体利益最大化。三是善治是一种注重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相支撑的自我治理系统,由于其对高校危机事件所具有的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具有较好的回应,突出强调善治可以有效避免危机动员治理过程中造成的混乱现象,降低危机事件的复杂程度。总之,共同治理是实现高校危机动员善治的实践路径和内在要求,是优化高校危机动员治理结构的逻辑要求与价值选择。

三、高校危机动员的共同治理路径

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构和重新建构的过程,其解构的是不断打破传统的高校危机动员理念与制度体系,是对原有动员主体与相关利益的重新调整;其建构的是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权力体系与制度体系,进而实现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高校危机动员解构程度以及建构何种治理状态取决于共同治理的理念,这是实现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前提条件,权力关系与制度体系重构是其实现的两翼,优化动员方式进路、动员教育进路与绿色动员进路则是其实现的关键路径。

(一)创新理念引领共同治理方向

1.开放共享理念:营造共同治理的生态环境

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过程是一个动员模式生态重塑的过程,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规范其共同治理的形态。对于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而言,就是要秉承着开放共享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政府与高校“对社会动员”的一元主体模式,以建构一种开放多元、资源共享的动员模式。关键是要在高校内外部权力关系平衡与利益共享格局中形成现代高校危机动员诸多利益主体与诉求。一方面是要树立开放的高校办学理念与格局,更新全社会参与高校危机动员的理念,最为重要的是要丰富高校危机动员的主体维度,特别是在调整校内权力主体与校外权力主体关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组织、市场力量、媒体等动员主体,这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现代大学危机治理能力的客观趋势。因而,在开放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将更加重视高校内外部、内外部结点的参与度,进而为改变传统高校危机动员一元主体模式并为再造多元、开放的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坚持开放理念的同时处理好权利与利益的配置与协调问题,这是影响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之功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开放共享理念倡导高校危机动员模式中的资源与利益共享、理念共创、多元协同共赢,强调以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高校危机动员治理实践。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利益共同体,并在多元主体之间围绕资源共享、舆论引导、制度建设、应急处置等治理权责的利益体系,从而将多元主体力量有机整合,以达到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开放与共享是一体两面,统一于高校危机动员治理过程中,开放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共享是其核心依托,两者以利益为纽带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危机动员治理的逻辑内核,并在高校危机动员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成为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新突破点。

2.协同发展理念:壮大共同治理的主体力量

共同治理是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框架下,协同发展有其特定内涵表征:一是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要求整合校内外应急管理资源及高校内外部危机动员力量的分工协同,从而既能不断夯实高校危机动员的资源基础又有利于不断适应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趋势。从高校危机动员相关利益者的分工来看,要充分整合政府、媒体、公众等外部主体及其所占有的资源,更多地形成面向政府、媒体、公众等主体的外部权力生态格局,进而构建高校危机动员外部善治的多元维度;相比较而言,校内职能部门协同则要以高校行政管理者为主体,以建构“行政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权力平衡的高校危机动员治理的内部权力格局。二是共同发展的价值导向,现代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发展导向要求治理模式与结构的创新发展,是对高校危机动员治理实践的延伸与拓展。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所依托的权力来源与基础相对稳定,但多元主体间权力配置与力量对比关系却有着明显差异性、动态性和模糊性,多元主体间力量变化与利益协调的差异会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模式。因此,协同发展理念是推进高校危机动员善治的方法论基础,也是优化高校危机动员治理模式的理论依据,是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关键所在。

3.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同治理的持续发展

高校危机动员具有嬗变性,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其在动员理念、动员模式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以不断适应多发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高校危机动员的嬗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其嬗变过程是高校危机动员理论与动员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高校危机动员的嬗变过程主要表现在:动员模式由单一命令型的动员模式向混合多元治理型的动员模式转变;动员目标由应急到应急管理并逐步向应急治理方向发展;动员手段由单一、传统的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现代化的,动员价值选择逐步由维稳、压抑个性向以学生为本转变。因此,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高校危机动员治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方式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全过程,让创新成为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发展的不竭动力。开放共享理念、协同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三者相互配合,创造性地形成了共同治理主体关系到治理形式再到治理理念的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体系,是重塑多元主体利益关系的基础和依据。

(二)重塑共同治理权力关系与制度体系

1.多元善治的权力体系

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就是要打破传统一元主体的弊端,以治理取代管理,建立高校主导、师生参与、社会协同的多元善治的权力体系。多元善治的权力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平衡校内与校外二元权力关系格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高校危机事件。一是高校外部权力体系的构筑,具体而言就是发挥政府主导的政治权力在治理高校危机事件的主导作用,科学管控与调配高校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权力与资源,不断优化政治环境以降低高校群体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凸显媒体权力,构建立体交叉式公关机制和信息传播机制,引导高校突发事件正面的舆论导向;打造公众权力监督运行的阳光平台,使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于公众监督之下,同时,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依托社会组织所掌握的资源使其成为高校危机动员善治的重要力量。二是高校内部权力体系的重构,就是要改变校内管理一元主体的权力格局,重筑行政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内部善治权力格局。具体而言就是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短时间内集结资源与集体行动的能力与优势,主导与协调高校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教师要成为保障突发事件期间的正常教学秩序的关键力量并为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学生作为高校突发事件的引发者与治理者,要成为参与高校危机动员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危机动员校内外多元主体以协商与合作为基础行使权力,通过反复协商达成多元主体利益的平衡,最后集体行动共同应对高校危机事件。

2.多元共生的制度体系

建立与完善多元共生的制度体系,是推进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法治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校危机动员善治模式的重要维度。一是建立多元主体权力运行机制与权责匹配制度,明晰不同主体在高校危机动员中权力行使问题,界定多元主体权力和义务关系,促使每个权力主体把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进而实现良好的善治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制度是解决多元主体权力冲突或权责争议的根本依据。二是完善多元主体的资源配置制度,高校、政府、媒体等多元主体应当充分考虑动员资源筹措渠道、资助配置模式、资助配置比例等问题,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资助配置方面各自优势,实现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资源保障一体化。三是健全多元主体责任分担机制,明确多元主体各自责任,建立多层级的责任分担模式,落实高校危机动员责任追究制度,惩罚治理不力或不当的权责主体,做到履职尽责,违责必究。总之,制度化是高校危机动员善治的本质诉求和逻辑要求。

(三)优化共同治理的实践进路

1.动员方式进路

传统的高校危机动员方式与手段较为单一,大都是依靠传统的红头文件、口头传达、广播等动员手段,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危机动员的时效性。高校危机动员的善治模式必然要求不断优化传统的动员方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动员方式的传播力,牢固把握党和政府、高校所掌握或主办媒体是高校危机动员的宣传阵地,认真研究高校危机动员事件传播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媒体在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中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同时,高校危机动员方式进路优化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作为突破点,兼顾其各自传播优势与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危机事件采取相应的动员方式,以取得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最大效能。

2.动员教育进路

社会动员的核心是思想动员,即所谓的思想发动,通过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社会成员的价值观、态度或心理需求等,引导其参与社会重大实践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实现思想动员的关键点,其在动员目标的确定、动员对象的培养及其动员过程的协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实现就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机动员中的作用,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危机动员,其善治目标将成为空谈[6]。新形势下,优化高校危机动员教育进路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不断塑造着社会成员特别是高校危机动员对象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高校危机事件与动员,积极参与到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全过程[7]。总之,高校危机动员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维稳领域的重要功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服务和谐高校建设的重要抓手。

3.绿色动员进路

高校危机动员善治模式关系到共同治理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利益诉求的实现,它不仅要求校内外力量与资源的有效整合,更要求推动整个高校危机动员善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到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中来,实现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与动员力量之间的均衡发展,节约利用高校危机动员资源,循环使用高校危机动员资源,突出高校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建构高校、政府、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生态环境系统,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绿色动员是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是高校内部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诉求,其落脚点在于高校危机动员共同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以最小的消耗获得共同治理的最大效果,实现以共治求得善治的价值选择。

[1]尤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5,(4):17-25.

[2]吴开松.当代中国危机动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0.

[3]胡晓玲.“善治”:高校突发事件的长效治理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12,(6):50-52.

[4]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4-11.

[5]眭依凡.论大学的善治[J].江苏高教,2014,(6):15-26.

[6]李增添.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J].求实,2007,(3):88-89.

[7]孙秀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动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17.

(责任编辑:赵晓梅;责任校对:李作章)

Common Governance:Good Governanc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University Crisis Mobilization

ZHANG Qianwen
(Chang’an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64)

The university crisis mobilization is to perfect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to promot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o mak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ability in universities.On the new stage,the fact frequent crises happened in universities influences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crisis mobilization model.The university crisis mobilization shows a new pattern that government,universities,social organizations,students and other parts are participated in the proces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change the model of simply relying on the strength of universities on crisis mobilization.Building a crisis mobilization mode with joint subjects is to secure good governance through shared governance.Specifically,it i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open sharing,joint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to improve the power system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good governance system,and to optimize the mobilization mode path,mobilization education path and mobilization green path.

common governance;universities;crisis mobilization;good governance;path

G647

A

1674-5485(2016)10-0029-05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研究”(2016C055)。

张骞文(1975-),男,陕西凤翔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动员危机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海底总动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国防动员歌
青年歌声(2018年3期)2018-10-20 03:25:16
停电“危机”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防动员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8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