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资源 培养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6-03-04 17:29张礼春叶伟一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素养生活

张礼春 叶伟一

(1.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海口镇小学 浙江青田 323900;2.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浙江青田 323900)

挖掘生活资源 培养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张礼春1叶伟一2

(1.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海口镇小学 浙江青田 323900;2.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浙江青田 323900)

数学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素养,文章通过挖掘生活化资源的创建和利用,促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加强解题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掌握,以此不断训练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以更好的体现和落实。

小学数学 生活资源 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个性化的特征来对其进行有效的核心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一、联系生活实际,寻找数学模型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一方面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和实际及其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另一方面是开展模型教学与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求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实现问题解决 ,最后又反过来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如教学法“有余数除法”时,教师先让每小组分水果,要求平均分。每个小组都是6人,每组水果的个数不同:18个,19个,20个,21个,22个,23个,24个。通过小组汇报得出:

18÷6=3 9÷6=3……1 20÷6=3……2 21÷6=3……3

22÷6=3……4 23÷6=3……5 24÷6=4

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提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选取“分水果”这一生活素材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景,探索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他们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陌生感、距离感和畏惧感。而对于他们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他们的知识则能自觉、顺利地发展,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根据小学生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运用生活经验,培养数学思维

经验在学生数学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儿童在其生活中已经经历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散的、混沌的、表象的、粗糙的或者是无序的。如果教师能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唤起儿童对生活体验的回顾,从记忆中提取必要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数学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使学生用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提炼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从而达到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教师可先问学生:你过生日分过蛋糕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原来如此的熟悉。这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观看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景短片,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出发,再通过实验“ 取两个大小同样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 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实际,感悟数学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数学的教学就应该努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外化为生活经验,投入到生活实践中,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从长远考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来社会将需要大量具有较强数学意识和数学素质的人才。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那些逻辑性强、抽象度高的思想方法不易理解,我们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量代换、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现实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总之,新课标把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这体现了当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趋势。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让我们的学生从这些生活化问题分析、求解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学有所用,并锻炼了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扎实基础。

[1]沈书兰.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6)

[2]巫镇和.讲练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6(09)

[3]牛雪婷.有效切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魅力[J].考试与评价.2016(08)

[4]江国平.真情,智慧,和谐——小学数学课堂的新追求[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6)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素养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