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拉奥孔》关于诗和画的看法

2016-03-04 10:26:43张劲彪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拉奥孔广西艺术学院莱辛

张劲彪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读《拉奥孔》关于诗和画的看法

张劲彪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希腊诗人说:“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莱辛在《拉奥孔》中偏向于诗能更好的去表达人们内心的那种追求、意境与向往。

书中,莱辛以大量的笔墨去刻画原藏于罗马皇帝提图斯皇宫里的群雕——拉奥孔与罗马史诗中的物象作比较。开篇,作者便提出了他的第一个疑问——为何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中却哀号?在这一疑问下莱辛说出了这其中的奥秘。雕像在一种“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中”去凝视世间的一切。拉奥孔表现的是激情前的那一时刻,添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丑,要不多不少的正好在恰到好处上。他需要在痛苦中去表现美去避免丑,他要将美的事物表现给人看,将丑藏在自己的衣裙之下。这就是为什么在拉奥孔的雕像中,被蛇缠绕的三人表现是的是如此的安静沉稳,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的。“维吉尔写拉奥孔放声号哭,读者谁会想到号哭就要张开大口,而张开大口就会显得丑呢?”[1]因为在诗人的描写中,诗人们可以尽可能的去放任思想,他们描写的越是奇幻越是精彩也就越能去引起人们的想象。画呈现出的是一个具体的物象,一眼望去就可以将他攫取干净,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你都能捕捉到。但是在诗中,寥寥数语就可以让你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哇!因此在画中的描绘是激情顶点的前一秒钟。这样的雕塑乃至画作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在诗中却完全不需要受到此限制,诗人们可以尽用华丽的辞藻来描写来称赞只为了让人们去想象。

《红楼梦》中,第四十八回写道“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确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由情的。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2]这就是诗的好处,正在于有口不能言全在于自我的想象中间。看似无理,但是闭上眼来细细思量一番,仿佛美景近在咫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路且长“,(《秦风 蒹葭》)。诗里的美人、景色或许难以去知晓,但是他所透露出来的那种真挚的感情和塑造出来鲜明的形象,不也还在感动着我们现代的人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汉]《行行重行行》)。深闺妇人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迫切思念跃然纸上。活生生的将一对佳偶分散开来,你我犹如相距了千万里般,我在天这边你在地那头。道路不仅艰险还漫长,你我的相聚就这样遥遥无期。与君一别,音讯茫然。读着不经潸然泪下,犹如仿佛真的看见了那样一个妇人坐在大门口,满面愁容眺望着远方,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期待看到了惆怅。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就在她的盼望中赶紧归来哇!后面的联想更是无限。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前面说的“言有尽,意无穷”。虽就寥寥数语,但是这样一个夫人的形象就随着作者的描写和我们的想象活脱脱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人物形象鲜活就连那感伤相思之苦我们仿佛也都置身其中。在画中“一指长或一寸长的人体固然也是一个形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毕竟是一种象征性的形象[3]。”试想,深宅一位美丽的妇人,妆容寡淡,微微颔首,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梢眉,身量苗条。她眺望着远方好似在寻求着什么似的。问题来了,如此美人有了。但,那相去千万里的距离该如何表现?是拿直尺丈量万余里还是随便取一段当作万余里呢?显然这两种办法都是不可行的。倘若真的拿尺子比划万余里出来哪有这么大的纸让你画,而且就算画出来了估计也是差强人意;如若随便取一段将其代表万里之遥也实在是可笑至极。万里之徒相隔夫妻二人,假若真的就这么短了,那何来相思之苦?何来离别之恨呢?所以在情感上,诗的描写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意境,也更能使读者感到共鸣。仿佛这样看,诗比画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佛经写道:

古代有位尸毗王,发誓救护一切众生,证菩萨道。帝释天得知后,想要试试王的诚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变成一只鸽子,帝释天自己变成一只饿鹰,追逐鸽子直至尸毗王前。

……

王忍住巨痛,苦笑着说:“鸽子来到我这里,我就不会把它交给你了。我现在对躯体已经毫无吝惜,为求佛法而上天平,绝不后悔。”[4]

画中,主人公盘腿端坐于正中,身躯高大,头轻微侧向一边,双目低垂,表情安详而又镇定,无所畏惧,决心用自己的血和肉去换取鸽子的性命。他右手微微抬起,那只可怜的小鸽子在他手中颤栗,左手举于胸前。画面的下方则是凶横的刽子手在割他的肉。周围是表情各异的人物,有惊恐、有哀伤、有感叹。整个画面在极端的痛苦中表达出了心里的平静。就如同《最后的晚餐》那样,当耶稣和众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这句话犹如一枚炸弹,在这些门徒中引起轩然大波。有的愤怒、有的悲怨、有的眼神空洞。唯有犹大,一手放在那装着钱币的钱袋上,一面侧身向后。不得不说达芬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师,将这样戏剧、冲突的一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个人表情各异,整幅画面冲突和戏剧并行发展。使人仿佛至于那样一个境地,神在割肉戚戚然,耶稣被出卖的愤怒都使我们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画中人的痛苦。这样看来,“用文字来说明,往往不如以图片来说明,可以更直接,更容易令人了解”[5]。画更比诗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

综上,画与诗都有其各自的妙处。对于一些实质性的描写,需要人们去发挥主观的想象的时候,诗无疑比画更能去表达作者的思想。正如“忽如一夜吹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这种美景人们自己想象就好了,里面的韵味是画体现不出;另外,当描写一些大型的场景或者一些图解说明时候,画则比诗更易于传达作者的的风格。如同最基本的物品结构说明,干巴巴的文字肯定没有简洁明了的图画让人理解更加透彻了。因此,诗不必强于画,画不必不如诗。二者各有自己的妙处。

[1][德]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第23页

[2][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3][德]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第203页

[4]割肉贸鸽.古诗文网

[5]郑振铎文博文集,国家文物局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2,第124页

张劲彪,(1992-6)男,籍贯金寨县,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6级美术学专业。学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拉奥孔广西艺术学院莱辛
大众文艺(2021年14期)2021-08-15 18:40:08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24
以拉奥孔雕塑的分析
诗与画的异同——《拉奥孔》评析
论群雕《拉奥孔》的审美意涵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0:09:00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美术界(2014年8期)2014-04-29 10:02:51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美术界(2014年7期)2014-04-29 00:44:03
广西艺术学院
雕塑(2009年5期)2009-11-30 0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