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226534) 周晓娥
走“生活化”的习作之路
江苏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226534) 周晓娥
习作教学应融入生活,走好“生活化”之路,让学生轻松写作文,快乐写作文。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突破课堂时空,链接学生生活;巧设习作内容,力展学生身手。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可作文究竟难在哪里呢?笔者发现,找不到合适内容、不知道写什么好是学生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
那么,学生到底喜欢写什么内容呢?我想到了上三年级的女儿。一次老师布置了观察作业,她罗列出一大堆问题:高粱现在红了吗?一根稻穗上究竟有多少颗稻粒?在它们身边有哪些小动物在活动?听着她语无伦次的叙说,我立马带她回了老家。晚上,我欣喜地看到了这样几句话:“成群的稻粒鼓鼓的,争先恐后地挤在稻杆顶端,可怜的稻杆累得弯下了腰。不过,它心里可乐着呢!”“红秆子、绿叶子的荞麦开出了无数小白花,它们依偎在稻田边,宛如一条花边镶嵌在无边的黄地毯上。”……
女儿给了我启发:我们所能做的是给予学生引导,引导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脚去触摸,用心去感受,而这些就是生活。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生活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就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于是,我经常问学生:“今天桃花开了吗?”“河面看得到小鱼吐泡泡吗?”“你怎样挑选草莓?”……渐渐地,学生身上有了许多变化:和家人争着洗碗的多了,停下脚步闻闻野花芬芳的多了……常有学生兴奋地跑来告诉我:“狗宝宝好可爱,还没睁眼睛呢!”也有学生泪眼汪汪地哭诉:“爸妈说好回来的,可是说话不算数了。”甚至还有学生调皮地伸出脚来:“老师你看,你的脚还没我的大呢!”……就这样,我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贴近大自然。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获得了许多感性认知,并源源不断地往大脑仓库里送入鲜活的素材,因而也写出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文字。
习作的源泉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习作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
在小学,一次作文教学往往会安排两课时完成。即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草稿并当堂在八十分钟内完成。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就等待提取后稍作加工,这显然不现实。
因此,我们要让习作飞出课堂,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教师必须提前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这样,学生的习作自然不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缤纷的世界与生活。
苏教版第八册“习作六”是一个话题作文。我在备课时恰巧一位家长找我了解孩子的情况,谈到孩子的趣事:家里炖了鸽子汤,她怎么也不肯喝,还责怪家长不懂得爱护鸟类。我灵机一动,当天就在班上讲了这件事,并布置学生预习“习作六”,话题为“鸽子可不可以吃”,两周后召开讨论会。讨论会如期召开,每个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文字到图片,从录像到标本,学生的发言精彩至极,最后演变成了一场不错的辩论会。这样,一节课讨论,一节课写作,水到渠成。
小学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习作练习,我们可以给这些练习进行变脸,将统一的习作内容与朗诵、表演、做游戏、画画、收集资料、写报告、谈心得体会等多种有趣的形式相结合,将身边的生活引入习作之中。一堂精彩的课、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件偶发的小事、一次小实验等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题材。
《祁黄羊》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于是,学生自由组合、改编课文、分配角色、准备道具、排演剧本,整个过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但表演得好,而且在对课文内容的补充或改编中还训练了习作能力。
有时候,我还让学生写一些童话式命题作文,比如《跟大头儿子做朋友》《我的超级书包》……每当这些文题出现,学生们都能尽情放飞他们的想象,洋洋洒洒,一展身手,让我感到特别兴奋。
这样的习作设计,将习作融入生活之中,扩展了习作范围,把学生从单一的习作题材中解放了出来,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的多了,学生习作中流露出的“孩子气”“童稚语”随处可见,他们笔下处处闪耀着生活的光辉。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走好“生活化”的习作之路,我们的学生就个个都能轻松写作文、快乐写作文,不再慨叹“作文难”了。
(责编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3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