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 吴明红
游戏,玩出习作的精彩
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 吴明红
习作其实与说话一样,属于表达的一种。习作游戏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完成习作任务。习作态度需要游戏化;习作素材需要游戏化;习作训练需要游戏化。
习作训练游戏态度选材训练
提起习作,很多学生都感到害怕。其实,习作只是表达方式的一种,教师、学生需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习作指导中,结合学生生性活泼这一特点,采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也许会玩出让人出乎意料的精彩。
习作,从本质上讲属于学生表达的一种,与学生说话、吃饭一样平常。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却把习作严肃化,认为习作课上进行写作才算作文,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或者说是错误的。习作游戏化的前提是要在习作态度上尽可能淡化习作权威,让习作与跳橡皮筋、玩玻璃球一样,整个过程都充满着游戏味道,充满快乐。
这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减少习作要求,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是让学生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比内容、技巧更为重要。在习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说,可以写,可以画,甚至可以拍摄;内容可以长,也可以短,没有严格的限制,没有过多的约束;时间可以是在作文课上,也可以是在阅读课上,或者在学生游戏中、活动中,甚至在家庭活动中。对于游戏作文来说,最根本的是要给学生一颗游戏的心、一种游戏的态度,也许最终提高不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但至少能让他们不再讨厌习作。
如开学第一篇习作,内容是“我的暑假生活”。一开始,笔者没有直接讲解,或者提要求,而是先让学生回家准备暑假活动的一些照片,然后在班级里召开照片展览会。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分别给照片起名字,接着说说照片中的故事,最后要求学生把故事写下来,并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谁的暑假生活最有意义。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提作文怎么写、写什么,也没有给学生过多束缚,而是给学生平台,让他们自己说、自己写,教学效果极佳。
当前学生习作水平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会选材。比如一次习作,能够出现十几个人掉钱包,或者救人。这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教师放大了作文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指导过程中告诉学生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导致学生最后不会选材。这里倡导习作素材游戏化,目的是淡化习作思想要求,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根据习惯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写,还能洋洋洒洒,写个不停。
具体写什么,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从他们的学校、家庭,乃至社区生活出发,尽量写小事、新鲜事,即便写玩玻璃球、吃辣条、叠纸飞机这样的事情也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材,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学生的习作,或者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学生的激情,放飞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真正把习作当作说话来表达。
记得在童年趣事这篇习作指导中,笔者举了一个“钓龙虾”的例子,结果全班学生都写了“钓龙虾”。后来笔者再三提醒,有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写钓青蛙吗?”按照传统思维,这是不允许的,毕竟青蛙是益虫,钓青蛙不太适合。但是笔者想到的只是让学生有话可写,就同意了。结果学生非常高兴,所选的素材就多了,有捉蚂蚁,有养乌龟,也有放风筝、叠纸飞机,等等。对于选材来说,教师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学生就会还习作一个精彩。
传统教学中,习作训练一般固定于作前指导,或者课堂阅读、课堂作业中。这种思维的局限性,必然会给学生的习作训练带来一种固定模式。其实,习作与学生说话一样自由,因此其训练也应该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训练。这里提游戏化习作训练,目的在于强化学生把训练当作游戏来看待,而这需要教师让习作过程充满趣味性。
教师需要淡化训练的严肃性,让训练也随时随地。比如,可以有常规的习作要求,也可以结合阅读进行训练;可以根据要求写童话、写故事,也可以进行改写、仿写、续写;可以写班级日记,也可以做班级发言人,进行微博发布,等等。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习作训练过程的趣味性,这是游戏习作的核心。
笔者就曾鼓励学生写班级日记,一人一天,按照学号来写。为了保持习作的神秘感,笔者还要求前一个人写完后,必须用透明胶带把边子封好。每半学期拆封一次,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传阅,看看这半学期班级里发生了什么,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而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看的。记得那节课,整个课堂洋溢着趣味,充满了快乐。
习作游戏化,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需要有一颗游戏的心,需要用游戏的眼光去看待习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把习作当成负担,而是当作沟通表达、思想交流的一种渠道。
(责编刘宇帆)
G623.2
A
1007-9068(2016)3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