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2016-03-04 15:57徐木兴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

徐木兴



“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徐木兴

摘要:剖析“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难题,主张“三螺旋”理论是“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提出“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完善联合培养体制机制,优化联合培养过程,打造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健全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关键词:“众创时代”;“三螺旋”理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当下,我国已步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李克强总理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所作批示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承担着培养和造就掌握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大学、产业、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探寻和优化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大学、产业、政府三者协同作用为路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然要求,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众创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依然面临诸多亟须破解的困境与难题,总括而言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高校与“他方”联动不足。首先,高校与政府沟通对接不够。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知识资源主体,高校几乎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有职能,与政府缺乏有效联动,政府的主导作用与政策资源优势未获得充分彰显。其次,高校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不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产业、行业、企业很少参与,从而导致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教学手段与学生实际和产业、行业、企业需求等脱节,产业、行业、企业社会资本资源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第二,政府指导、协调与扶持不够。作为大学举办者与管理者,政府是“具有合法性、权威性与资源优势的公共组织”,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资源配置、审核评估等重大事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政府与大学、产业间的责、权、利依然较为模糊,且与大学、企业的交流、沟通与协同尚不充分,其最适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越位”和“缺位”现象时有发生,常形成一种政府与产业、政府与大学、高校与产业相脱节的“双螺旋”模式与结构,严重制约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整体效能的发挥,使高校“闭门造人”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第三,产业、行业、企业参与和支撑不力。虽然当前产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状况已有较大改善,但是毋庸置疑,产业、行业、企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参与与支撑依然停留在相对低层次,参与热情不高,且具临时、短期、不规范等特性,多热衷于根据自身需求,单向度地“选人”、“用人”,很少参与甚或不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缺失有效反馈机制,与建成稳健而制度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体与生态链尚有较大距离。

二、“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

联合培养是当下和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念与主导范式,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路径。“三螺旋”理论与联合培养模式存在高度内在契合性,决定着“三螺旋”理论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

1.“三螺旋”理论概述

“三螺旋”(Triple Helix)概念源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1953年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与罗伯特·科里(Robert B Corey)提出DNA三螺旋结构模型,认为DNA是由三个链组成的,缠在一起像一根螺旋状绳子。1995年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和勒特·雷德斯道夫(Loet Leydesdorff)则把“三螺旋”结构模型引入创新系统研究,用于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产业与政府间关系,认为,“所谓的三螺旋就是一种创新模式,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作用、密切合作,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特身份。”[1]3“三螺旋”理论是关涉大学、产业、政府伙伴关系的螺旋形创新模型,主张大学、产业与政府间经由结构性安排、制度性设计,通过交流、沟通、叠加与协同,建立三种力量交叉影响、螺旋式上升的新关系,形成持续不断、永续发展的创新流,促进创新驱动、推动协同发展。“三螺旋”理论阐明了大学、产业、政府在创新系统中各有其适切职能及关系,“产业作为进行生产的场所,为社会提供金融、物质产品及各种服务;政府作为契约关系的来源,确保产业与大学机构范畴之间稳定的相互作用与交流;大学则作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主要来源,是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当这三个机构范畴‘起其他机构范畴的作用’但同时保留着自己原有的核心使命和独特身份时,每个机构的功能都被放大了。”[1]4“三螺旋”理论实现了大学、产业与政府三者间有效协同,形成了系统的体系构建。联合培养模式是当下和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应然选择与主导范式,与“三螺旋”理论存在高度内在契合性,为“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与有益镜鉴。

2.“三螺旋”理论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理论诉求与现实选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多元协同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主体都无法仅依靠自身资源圆满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重任。造就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亟待进一步优化大学、产业、政府三方联动耦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作为“联合培养”理念与模式的重要形式,“三螺旋”理论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亦存在高度内在契合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的重要理论基石。“三螺旋”理论期望大学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更大作用,认为大学理应成为领导性机构,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体与基地。政府不应仅仅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参与者,更应是引导者、规范者、协调者、促进者和保障者,应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破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战略上引导,政策上扶持,资源上保障,以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而产业、企业作为知识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人才培养与人才吸纳重要基地,理应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全方位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仅体现于实践环节,还应涵盖培养方案与、培养规格制定、课程建设、教材编撰、课程教学、实践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评估、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语境中引入“三螺旋”理论,建立大学、产业、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各自传统功能的实现,而且有助于主要优势与功能的协同发挥,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倍增效益。大学、产业、政府唯有深度合作与有机联动,建构多主体、多要素的联合培养模式才能切实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水平。“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不是对原有培养资源、要素与平台等的简单重组,而是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认识基础上,打破以往单一培养主体的培养形式,破除大学、产业、政府等培养主体传统权界,充分利用大学、产业、政府各自的优势、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推动三方优势资源整合、优化、互补与联动,产生协同效应,完成培养目标与任务,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众创时代”“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学、产业、政府的联动、耦合与协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创时代”,将“三螺旋”理论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进一步厘清大学、产业与政府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中的职能定位与相互关系,发挥大学、产业与政府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中的协同效应,形成“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育人共同体,能从根本上破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困境与难题,完善和优化大学、产业、政府三方联动、耦合、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发挥资源优势,激活资源存量,提高资源效能,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1.完善联合培养体制机制

聚集培养合力,统筹优质资源,破除体制机制壁垒,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为原则,着力完善大学、产业、政府密切协作、有效协同的联合培养体制机制,是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与保障。“众创时代”“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体制机制应切实做好如下事项:①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运行机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大学、产业、政府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运行机制,关键是科学设立具有交叠功能的双边或多边混生组织,如共建联合育人中心(工作委员会)或科研合作开发与实习实训中心(工作委员会)等,参与或审议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计、优质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协同与密切对接,锻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生态圈,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②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信任与协商机制。信任与协商是大学、产业、政府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大学、产业、政府应致力建构一套具有共同愿景的联合培养信任与协商机制,减少误解与疑虑,推动交流与沟通,深化协同与融合,着力营造联合培养和谐环境。③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源协同机制。资源协同是解决资源短缺和提升资源利用效能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源协同机制需要大学、产业、政府破除彼此间资源封闭壁垒,推进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形成联合培养乘数效应,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水平。

2.优化联合培养过程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需求导向,依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全力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是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关键。“众创时代”“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应密切关注如下事项:①优化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就培养什么样人这一核心问题的价值诉求与具体主张,其合理定位与优化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培养目标实现程度存在高度正相关性“众创时代”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应多方考量与精准把握政府、行业、产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需求,对接行业标准,强调个性发展,突出实践能力、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行业、产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审核、调整与优化,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接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水平。②完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与手段,直接关涉培养对象的素质结构,决定着培养质量的高低。为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综合锻造目标,应充分发挥大学、产业、政府等各培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协同完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倡导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耦合,注重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强调应用性,突出职业性,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依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一支具有渊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鼓励和推进教师深入产业、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参与研发和挂职锻炼,或吸引、吸收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来校授课或担任专兼职导师,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3.打造联合培养平台

汇聚合力,整合资源,强化共享,以“多方参与、形式多样、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协同打造多元一体、互惠共赢的高水平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是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众创时代”“三螺旋”理论视域下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应扎实开展如下事项:①搭建联合科研平台。参与科研训练与实践是快速有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搭建大学、产业、政府联合科研平台,应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参与科技训练与实践为切入点,致力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参与高水平科研互动与反哺中切实提升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②拓展联合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实习实训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职业素质、训练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积极拓展大学、产业、政府联合实习实训基地,应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原则,加强资源建设与共享,通过多样式、多层面的实践教学与直接参与科研以及技术创新活动,满足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多重知识和提升复合能力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③健全联合培养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大学、产业、政府间信息沟通与交流是大学、产业、政府间形成联合培养、协同育人关系的基础,健全“可视性、可控性和高效性”联合培养信息交流平台,应破除大学、产业、政府障碍与隔阂,推动各方主动与他方联系与协同,增强与保障信息流通、整合与共享,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互联、互通、互补、互益与互赢。

4.建立健全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开放、多元的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是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众创时代”“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应着重考量如下事项:①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建立健全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基础。完善多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应以大学质量保证为基础,以政府监管为引导,充分发挥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督导作用,致力确保各培养主体的职责、权益、效果等获得定量与定性的衡量,全力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保障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做到位,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②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监督与服务机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监督与服务机制,是建立健全联合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条件与保障。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监督与服务机制,应强化社会监督作用,通过认证、评估等手段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信誉;同时,引导和鼓励各培养主体定期进行自我诊断式评估,强化各培养主体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识和能力。③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跟踪与反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逆向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跟踪与反馈机制,应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积极构建科学严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控和预警系统,主动公开、定期发布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信息,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协同方向,保障联合培养工作有序、平稳、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亨利·埃茨科威兹.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刘俊起)

作者简介:徐木兴,浙江理工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杭州310018。

DOI:10.16750/j.adge.2016.06.006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模式与路径研究”(编号:jg2015058)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环境生态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