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县洪庄镇中心小学(222300) 王艳丽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江苏东海县洪庄镇中心小学(222300) 王艳丽
语文课堂上的鼓励,可以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同学之间的鼓励、学生对教师的鼓励等三个方面来谈,其主要作用是适应新语文教学的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巧妙地应用鼓励艺术,可以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鼓励语文教学艺术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关注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必须关注其人文性。语文的工具性或许可以通过几本语文书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呢?如果仅仅通过文中人物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发挥鼓励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1.适应新语文教学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各项语文活动,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另外,还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使大部分学生甚至是全班参与,这就需要加入鼓励的力量。
2.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一节语文课上,一位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做出新颖的解答,虽然他的答案尚未全面,可老师当时给他的评价是:“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同学继续思考,结果,那节看似很有难度的语文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如用鼓掌来表达同学之间的鼓励,即“爱的鼓励”,有了这种鼓励,很多学生乐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参加各类课堂活动,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3.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教育的过程。那么,教师要如何使学生能听进教诲、掌握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有向师性”,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契机,使每个学生心里蕴藏希望的火种,得到教师的真挚鼓励,就会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心,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向师性发挥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
1.学习兴趣的鼓励
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这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激发内部情感。兴趣来自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力求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组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他们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探索。比如,在学习一些新课时,教师常常会设置一个小悬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进入课文学习。
2.榜样鼓励
榜样鼓励,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模范言行或典型事迹,以激励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佩服思想,形成竞争意识,产生进取心理,从而获得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榜样具有鲜明的形象特点,易使人理解、感染和接受,继之效法,因而具有强烈深刻的教育作用。如课堂上,可以以一直表现不错的同学为榜样,鼓励大家向其学习。
3.信任鼓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信任鼓励能使学生排除心理的不安全感。学生只要感到心理安全,才有可能达到心里自由和心里满足,才能勇敢地表达自我的思想,产生正确的行为。
除此以外,还有评赏鼓励、审美鼓励、目标鼓励、竞争鼓励等多种鼓励方式,总之鼓励是一种外在动力,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影响和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的主动化、自觉化、深刻化,因此,要善于运用鼓励艺术,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不应该吝啬鼓励,学生不应只得到“好”“对”等评价,应该给学生更全面、更具体的评价。另外,鼓励的灵活变通性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考虑。作为教师,应该把鼓励更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去,适应新语文教学的需要,让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特约编辑木清)
G623.2
A
1007-9068(2016)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