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6-03-04 08:57:29杨鹏聪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万众供给政治

杨鹏聪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杨鹏聪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基本遵循。对此,高校要积极提高人才质量,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最主要的是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供给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供给主体,积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供给环境,从而保证高校人才的培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Public business,national strategy innovation"model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follow the basic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In this regar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ode of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In this regard,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clea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upply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quality manag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main supply,and act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upply environment,so as to ensur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training mode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talents;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人培养主体的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范式,即高校如何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其具体如下:

(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能够创造物质价值,又能够创造精神价值,既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各类创新型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社会需求与高校供给严重失衡,每年有大量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合意愿的工作,但是社会和企业又急需大量的人才,同时,社会所需人才与学生所学专业严重不符,据调查,诸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大都与自己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无关,部分学生认为由于自己在大学期间未刻苦学习,潜心钻研,故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这种困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西方人才培养的差距之所在,这种差距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造成不利影响并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

(二)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制度不完善

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其主要涉及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这种供给侧改革也存在于教育领域。供给制度主要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要求全面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客体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体制,考试招生制度,考核评价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但是,在此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目前部分高校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依旧停留于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组织结构模式。实践和西方各国的经验证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在具体的运作和实施过程中要有适合的实施机制和稳定的环境,部分高校组织机构与实施机制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组织机构行政化现象严重,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培养模式单一,不符合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其次,在教学管理体制方面,一些部分高校只是单纯模仿普通一流大学的管理模式,不利于自身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目的。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前由于其管理成本低廉、便于管理等优点受到了各类院校的普遍欢迎,但是,目前,在高校发展自身特色、培养个性化人才的现实之下,学年制又具有一定的低弹性的缺点,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主体匮乏

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各类教师。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者和引路人,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在师资队伍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师资队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部分高校主要是各类兼职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各类专职教师较少,除此之外,各类专职教师年轻化趋势加强。其学历主要是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学历少之又少,其职称一般而言都是讲师,其能力能达到副教授或教授程度的教师缺乏,资历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基于刚毕业的硕士,故在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同时,与其他长期从事教育的教师相比,缺少一定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方法缺乏一定的掌握和了解。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改善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主体队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四)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环境不良

环境影响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着环境,使其有利于向人的发展方向发展,一般而言,环境是指环绕在人周围的并对人的发展产生客观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环境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起至关作用的各种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综合,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大众传播媒介环境;微观环境则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社区环境等等。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其宏观环境而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渐加强,市场经济已经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此条件下,西方各种思潮涌入我国,不断影响着我国的部分高校,人才作为高校培养的主体,这就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影响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就其微观环境而言,首先,就家庭环境而言,不同的个体来源于不同的家庭,不同家庭由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教育理念等的不同也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一般而言,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先进,教育理念越先进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生一定的积极向上的影响,反之,则不然,同理而言,积极健康的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谐的同辈群体环境也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一定的积极有效的影响。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教育主体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一)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何种技能和何种知识,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能够创造物质价值,又能够创造精神价值,既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够实现社会价值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各类创新型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高校对自身的定位,与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不可或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因其自身因素,承担的培养任务和要求的不同而拥有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才能保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才能提高高校自身的运作效率。对此,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这一现状,高校应积极完善其自身的培养目标,努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由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不断满足企业需求,深入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针对国家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来完善高校自身的培养模式;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供给制度

制度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供给制度是进行高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缺乏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供给制度体系就很难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的质量。针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制度的不完善这一现状,首先,高校组织机构应积极改善组织机构行政化的这一现状,真正实现简政放权,使其下属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主体真正为教育本身而教育;除此之外,积极改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方法,做到知行合一;明确其教育理念,真正服务于国家的强大,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高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而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供给主体

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主体主要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各类教师。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者和引路人,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主体的参差不齐,高校应积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供给主体,具体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掌握着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个性特征,思想状态等等。对此,高校应积极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数量,更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质量和素养,从招聘环节到最后的录用环节都实现严格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更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其次,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再次,应积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同辈群体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干部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条件,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有一定的了解。

(四)积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供给环境

环境影响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着环境,使其有利于向人的发展方向发展,一般而言,环境是指环绕在人周围的并对人的发展产生客观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供给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针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环境不良的这一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宏观环境而言,高校应积极抵制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不断完善高校的媒介传播环境;其次,从微观环境而言,第一,家庭是具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者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其实质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培养乃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树立良好的家庭风尚;第二,优化高校环境;积极加强校园自身文化建设,首先,优化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校园中的标语,警示等等。其次,优化精神文化环境。高校的精神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校风、师生风貌等方面,良好的校风、师生风貌有益于高校人才培养。

三、结语

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显得愈发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为此,本研究在撰写过程中,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角度,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环境、制度等层面对高校人才培养制度展开思考。同时,相关学者要积极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策性研究,并且将研究过程中所得的对策应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只有这样,高校人才培养才会显示其实效性和价值性,更能发挥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的促进作用。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时代金融,2015(14)174-175.

[2]刘春艳.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及改革对策[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 [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

[3]孙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

[4]张玉莹,邹萍.关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

[5]吕亮升,刘淑伟,丁旭.民办本科院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三等奖摘要集 [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

[6]高亦鲲.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二等奖摘要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1.

[7]付建兵.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培养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8]刘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J].河北企业,2016(01):69-71.

责任编辑:李华玲

Public Business o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y Innovation

YANG Peng cong
(ChengYi College,Jimei 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21)

1009—0673(2016)05—0075—04

G647.38

A

2016—09—26

杨鹏聪(1979— ),男,福建省漳浦县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万众供给政治
万众期待
环球时报(2022-06-09)2022-06-09 15:25:59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万众守望
心声歌刊(2020年3期)2020-08-12 09:37:30
万众抗疫颂
公民与法治(2020年7期)2020-05-11 02:14: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万众归心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