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2016-03-04 08:3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月食谜语导语

李 雪

(阿拉善左旗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0)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李 雪

(阿拉善左旗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0)

本文通过一些案例来剖析如何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语,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导语设计

导语设计的方法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而灵活运用的。那么,怎样导入新课才是比较成功的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运用激情,渲染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笔者在教《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老师激情澎湃的诵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板书:毛主席)诗句体现了他伟人的气魄和风采,其实他还有凡人的情怀,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伟人的平常生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在花山》一课。补充题目,板书:在花山。

在老师“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而学生的精彩正是来源于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老师热情的鼓励。就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燃烧,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

二、借助道具,点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那么,怎样才能让导语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觉得在导入的时候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道具有视觉型道具,比如,结合课文的实物演示,近距离将读者与作者沟通,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的,我们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视听型道具,比如录相、动画等,让学生视听结合,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

适当地借助教学道具可以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从而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学习气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

三、设置悬念,启迪思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十分关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种心理,有意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比如,教学《画家和牧童》一课时,笔者这样导入:首先让同学们观察一幅图(出示《斗牛图》),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再告诉学生,这幅图就叫《斗牛图》,是我国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的。传说他的这幅图是在一个小牧童的指教下才画成功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画家和牧童。

这一段导语,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

四、竞猜谜语,构建情感课堂

小学生大都喜欢猜谜语,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例如《小松鼠找花生》的导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谜底是什么呢?(花生。)小松鼠从花生开花一直看到花落,连一个花生也没见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学习《小松鼠找花生》。

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这就是利用谜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把学生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从而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欣赏图片,情境导入

《北京亮起来了》一课,笔者这样设计:大家欣赏一组图片,一边欣赏一边仔细观察,这些图片都是哪个地方、什么时候的景色?(屏幕出示图片)(板书:北京 )师:北京的白天美吗?(学生:……。)北京的白天这么美,那么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补充板书板书),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欣赏亮起来的北京,齐读课文题目。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原来的厌学变得喜学、乐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联系生活、激发情趣

如学习《葡萄是酸的》一课:

1.今天,我们来到了果园里,你们看,枝头上挂着什么?(出示成串成串的葡萄图画)

2.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一串串的葡萄?

3.出示句子:葡萄架上挂满了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4.这么诱人的葡萄,这只狐狸却说……

5.揭示课题:葡萄是酸的

七、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看月食》一课,笔者这样设计: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篇课文。(板书:看月食)这样的导语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不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而且提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

八、精讲故事,增加趣味

针对学生好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艺术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对导语艺术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绚丽多彩,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猜你喜欢
月食谜语导语
天狗食月
谜语三则
导语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阳光
日食和月食
本期专栏导语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