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策略研究

2016-03-04 06:16刘荣昆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双语师资少数民族

朱 红 刘荣昆

(保山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策略研究

朱 红 刘荣昆

(保山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学是云南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双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通过对云南省的德宏州、怒江州、保山市和西双版纳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在双语教师数量、质量、培训机制、政策执行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以推动当地双语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

一、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现实意义

1.双语教学师资建设是优化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关键

双语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工具进行教学的现象[1]。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边疆省份,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8个是人口较少民族,即独龙、阿昌、德昂、基诺、布朗、普米、景颇和怒族,这些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在德宏、怒江、西双版纳、保山、大理、迪庆等地的山区或半山区。以上8个人口较少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其中怒族有阿侬、怒苏、柔若3种语言,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2种语言,但只有独龙族和景颇族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均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族的文字还包括景颇文和载瓦文2种。大部分人口较少民族儿童从小生活在母语环境中,习惯了用母语进行思维,在他们刚入学时还不会用流利的汉语交流,如果课堂上直接用汉语授课,会导致他们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克服语言障碍,学好汉语文化知识,同时还能传承少数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是承载双语教学发展的核心要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曾指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2],这说明师资建设是优化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双语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也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2.双语教学师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云南省双语师资相关政策的重要体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发展的需要和意愿,在民族地区的学校开设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中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于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繁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促进双语教师积极投入双语教学中,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我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双语教学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双语教学师资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民委发〔2011〕70号)提出,应在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资源,加强双语教学质量监测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还进一步明确“在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学校按照50∶1的生师比配齐配强政治素质高、懂双语、会管理的少数民族教师。”云南省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双语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有关双语师资方面政策,尤其是2013年7月颁布的《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对建立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双语教师待遇等方面都做了规定,结束了我省在民族教育方面无法可依的现状,标志着民族教育工作进入到规范化、法制化轨道[3]。因此,推进双语师资建设正是对国家及云南省有关双语教学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进而促进双语事业的迅速发展。

二、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解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情况,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访谈、走访等途径,对云南省的德宏州、怒江州、保山市和西双版纳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200名双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学生问卷共发放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7份,有效回收率为96.8%;到当地州或县(市)的教育局找负责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或专家共7人进行了访谈,并到云南省民语委和云南省民族出版社找到2位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到德宏州芒市营盘小学、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小学和木老元中学等6所少数民族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走访,了解这些学校双语教学开展的情况并对这些学校的6名领导、35名教师、60名学生及2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整理及分析,发现目前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师资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双语师资分布不均,整体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云南省主要面向14个少数民族的学前儿童、小学生采用18个文种进行民汉双语教学,有三类教学模式,其中二类模式又分为双语单文型和双语双文型2种类型[4,5]。在云南省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布朗族、怒族和普米族因无本民族通用文字,开展的是双语单文型教学,民语辅助教学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文化知识;景颇族和独龙族除了开展双语单文型教学外,还有部分试点学校实施双语双文教学以达到“民汉兼通”的目的;部分民族小学还通过开设民语课或开展双语活动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师主要由少数民族教师担任,且大都是学校指派而步入双语教学岗位的中、青年教师,但这些教师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对于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民族小学,很难吸引少数民族教师到校任教,在校的民语教师会调离从而影响该校双语教学的有序进行。如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中心校负责双语教育工作的布朗族老师调走后,该乡一年一度“布朗语-汉语”双语演讲比赛就此停办。有的民族小学虽有少数民族教师但因其不懂民语或民文而导致该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受到限制。如德宏州芒市的崩强小学虽然有景颇族老师,但该老师不懂载瓦文,因此该校的双语教学只能实施双语单文型教学模式。还有的民族小学虽然双语教学开展得比较顺利,但面临着双语教师青黄不接的困境。如德宏州芒市的营盘小学,是云南省双语教学试点学校之一,主要实施双语双文型教学模式。该校有7个景颇族老师,但懂载瓦文的只有2个且年纪较大,一旦这两位教师退休且后继无人时,该校的双语教学模式也只能向双语单文型模式转变了。调研中我们还发现,由于生源较少、师资不足、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独立的民族双语幼儿园,条件稍好的民族小学都会设置学前班,但学前班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语文老师兼职,在促进幼儿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发展方面常受专业限制。在师资培养方面,德宏州于2009年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培养景颇族双语人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还开设了景颇语(含载瓦语)民语方向的初等教育专业[6],因此,在云南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除了景颇族的双语师资稍好外,其余7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双语教师都非常匮乏,成为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瓶颈”。

2.双语教师教学任务重,整体素质不高,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德宏、西双版纳、怒江和保山4个州(市)的双语教师大都毕业于德宏师范、保山师专、临沧师专、西双版纳师范学校、云南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所教学科与大专或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相符,也都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教法等课程的学习,有益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双语教师担任两个及以上班级的教学,除了上语文、数学等课程外有的还兼任科学、品德、体育等课程,每周的教学工作量不低于12节课,还要担任班主任,每天几乎都是疲于完成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研究。另外,双语教师备课时还要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民语水平,精心设计少数民族语言介入课堂的切入点,有时还得用民文和汉字两种文字来撰写教案,而且可供参考的民汉双语教学辅助资料少之甚少。无论从备课的难度和强度还是上课的任务来看,双语教师比普通教师辛苦得多,可工资待遇却跟普通教师一样,因而大部分双语教师虽然都认为“双语教学必须重视,是维系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但都不太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职业理想不高。另外,民族双语教学与以汉语成绩为衡量升学率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调节[7],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了双语教学但还得参加汉语考试,这无形中增加了双语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了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云南省民语委的祁老师、云南民族出版社的龚老师、德宏州教育局的谢老师、怒江州教育局的金老师等专家都指出,通过培训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原则、双语教学技巧与方法有所了解,但真正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却凤毛麟角,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很多双语教师都获得了普通话二级乙等的等级证书,但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受母语及当地方言的影响,授课时往往会存在发音不准,当地方言口音较重等问题,不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普通话。第二,双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双语教学设计上对民语介入时间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双语教育理念的融合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第三,对于担任学前班双语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而言,还需加强对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文件材料的深入探究,在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克服语言障碍的同时还要促进幼儿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等方面领域的良好发展。

3.双语教师培训制度化、常规化,但缺乏长效机制

为提高双语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国家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加大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给予支持。云南省也非常重视双语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除了将云南民族大学定为省级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外,从2001年起还投入相当的财力和人力定期集中举办双语教师培训班。截至2014年,云南省已累计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3912人次[8]。实施双语教学的各州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各种双语教师培训活动。如德宏州通过专题讲座、分语种课赛、示范课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双语教师培训会;西双版纳州侧重于民汉双语教育理论讲解、双语教材教法研讨、双语课堂观摩等;怒江州贡山县通过独龙语、汉语的双向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的双语水平;保山市则利用国培项目对双语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调研结果表明:双语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培训,有云南省组织的,也有当地教育局组织的,但更多的是校本培训;培训期间食宿及相关费用由会务统一安排,参训人员来回差旅费可回原单位报销;双语教师都普遍认为通过培训感受到了省、州(市)相关领导对双语教学的重视,激发了双语教学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能更新双语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受益匪浅;但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机制,每次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差不多,这对于多次参训的双语教师而言意义不大;参加培训对双语教师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实惠也没有上升到政策层面;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语教师培训的质量,锐减双语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另外,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怒族、普米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布朗族这六个人口较少民族因无民族文字且人口较少,地州上对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较少,主要是参加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少数民族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普通话、新课标、双语教育理论及教法等方面,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双语教师想要了解本民族文化基础知识和提升本民族双语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需求。

4.保障机制不健全,倾向于人口较少民族的双语教学师资政策执行力度较弱

双语教育政策是国家为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民族教育的自治权,从而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而提出的重要政策[9],是一系列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国家和云南省关于双语师资的政策主要包括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招聘、福利待遇以及双语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实施双语教学的各州市会根据本地州实际跟进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双语教育工作的落实,如,《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双语双文”教学工作的意见》(德政发(2006)186号)、《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1993年3月21日)、《关于转发州教育局〈关于我州傈僳族地区小学开设傈僳文开展双语教学意见的〉的通知》(怒政发(1984)98号)等,对当地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怒江州仅有一位双语教师享受了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待遇[10],接受访谈的双语教师大都都没有听说过有关双语教师优惠措施和奖励政策,更不说从中获得了实惠。另外,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怒江州等地州的双语教学政策主要是针对本地州主体少数民族如傣族、傈僳族、景颇族等,芒市风平镇那目小学、勐腊县勐仑常乐小学、泸水县大兴地乡卯照完小、芒市西山乡营盘小学等还被列入云南省或当地的双语教学试点学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并且能得到相关双语教学教研员的指导,双语教学的开展得到了一定的物力和人力支持。当地教育局对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等无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较为薄弱,双语政策宣传和双语质量监管的精力投入也非常有限。调研结果表明:93.7%的双语教师想了解有关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相关的政策可仅有20.9%的教师了解或非常了解相关政策。因此,负责双语教学工作的各级领导还应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学的研究,加大双语教学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让更多的少数民族教师投入到双语教学工作中来,并将其作为一份事业来追求。

三、促进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探寻双语教学发展途径,贯彻落实双语教学相关政策时对人口较少民族有所倾斜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种的边疆省份,兼顾两种以上民族语言的双语、双文教育,是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11]。教育部于2014年11月制订的《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教民厅[2014]7号)中明确将“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列为重点研究领域之一[12]。因此,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负责双语教学工作的部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人员应当以此为契机,重视加强当地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积极探寻双语教学发展途径。如,挖掘当地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民俗等资源建设双语教材,整合现有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培训、教材使用、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等零星资源建立健全双语教育管理机制等等,从而使双语教学更加适应当地民族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于无民族文字的人口较少民族而言,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研究,如汉语文化知识学习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民语辅助教学有效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无民族文字人口较少民族双语师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双语教育研究成果,为政府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双语师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正确地指导云南各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育实践,便于相关部门在实施双语教学政策时能向人口较少民族有所倾斜。

2.建立健全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机制,建设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

加拿大W.F.麦凯教授认为:“双语教师不仅需要专业教学技能,还必须对他们将用来教学的那种语言具有高度熟练的程度[13]。”中央民族大学的戴庆夏教授认为“:双语教师除了能熟练使用两种语言,具有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知识和能力素质外,还要懂得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应既熟悉本民族文化又了解和热爱第二语言民族文化,成为双语人和双文化人[13]。”从以上学者对双语教师的诠释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务实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还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热爱两种语言民族文化,成为双语人双文化人。一方面,各双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不仅重视对学员双语教育理论、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还应加强学员课堂双语教学、双语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训练,缩短从学员到双语教师的适应期。另一方面,各培训机构除了在开展双语教师培训时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外,还应从培训目标、培训途径、培训内容、培训组织等方面都从长计议,建立相应机制以保障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重视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队伍的建设,建立省级—州(市)—学校多元文化双语教师培训途径,切实较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另外,各培训机构还应充分利用培训机会,将专家的讲座、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录音或录像,并收集整理相关培训文字材料、双语教师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为以后的双语教师培训提供素材。

3.完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保障力度

从制度上予以保障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条件,也是必要条件。针对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存在的双语教师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双语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从政策上提供一些保障以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合格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双语教师培养方面,云南民族大学、德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承担着双语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学府应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建立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升学优惠政策,招收当地人口较少民族学生入学培养双语教学、科研人才;由于阿昌族、怒族、德昂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大都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能上大学的人口较少民族学生普遍面临着因贫困而导致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的危机,因此,高校还应建立人口较少民族学生的资助政策以保证优秀人口较少民族学生能顺利毕业;在就业方面,还应采取特殊的就业政策,让这些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回到基层社区从事双语教学工作,从而推动当地双语教学的发展。在双语师资培训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激励机制、奖酬机制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予以倾斜和照顾,提高双语教师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合格师资的建设。此外,还应加大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不仅要满足双语教学试点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需求,还要保障双语教师职后培训、双语教材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对改善双语教师福利待遇、稳定双语教师队伍等方面也应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1]黄维海.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模式及政策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8.

[2]苏生艳.南疆三地州双语师资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9):15-16.

[3]念新洪.云南出台文件要求为小学阶段少数民族学生设置双语教学[OL].http://news.hexun.com/2013-09-22/158206675.html,2013-09-22.

[4]张艳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2):165-169.

[5]朱红,曹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历史进程综述 [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69-72.

[6]李木汤.德宏傣语、景颇语、载瓦语及民汉双语教学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思考[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67-69.

[7]戴庆厦.云南德宏州景颇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82-290.

[8]郗卫宁.云南民汉双语教学的实践和建议.民族翻译,2014(1):62-67.

[9]聂听.双语教育政策的执行与国境——云南德宏州景颇族学校个素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10]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教育局.1998-2012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教育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4:168-174.

[11]李福军.云南少数民族“民一汉”双语教育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1):25-30.

[12]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46/201411/178341.html

[13]转引自陈兰.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4):50-53.

责任编辑:李华玲

Study on the Teachers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BilingualTeaching in the Minority Concentrated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ZHU Hong LIU Rong-kun
(Baoshan College,Baoshan,Yunnan 678000,China)

Bilingual teaching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in Yunnan,while the teachers are the key to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In Yunnan Dehong,anger Jiangzhou,Baoshan City and Xishuangbanna minorities with less population ofbilingual teachingsituation through research,found in Yunnan minorities with less population ofbilingual teaching staffconstruction in the bilingual teachers'quantity,quality,training mechanism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exists many problems and need to strengthen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to promote local bilingual teaching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the minority concentrated area of Yunnan Province;bilingual teaching;teachers construction

1009—0673(2016)01—0025—06

G759.2

A

2015—12—25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青年基金课题《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问题研究》(BD14014)阶段性成果。

朱红(1983— ),女,云南芒市人,保山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民族心理学。

猜你喜欢
双语师资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