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2016-03-04 04:36:22张增南
新课程(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归隐完整性陶渊明

张增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十三中学)

创设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张增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十三中学)

课堂教学要实现其目标性,就要有效设计过程,使过程能有效达到预期目标。过程完整有两种情况,其一是表象的完整性,再者就是过程的科学完整性。

完整课堂具有商榷性。普遍的完整课堂观念只强调其表象的完整性。课堂教学的表象完整性往往是一种课堂秀。公开课、演示课常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因为这种课堂要呈现给听课者的印象是严密性、完整性。让人们觉得课堂思路清晰,环节严密,教授知识,引导思考,学以致用,效果的直接呈现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也才有所谓的推广价值。而很多公开课、演示课其实它的推广价值值得商榷,此类课堂的演示性,看起来很完整,似乎是完美的,但为什么难以普遍推广,原因是多方面的,忽略实际情况是最关键的原因,方式与实际情况相脱离时,再好的方式也不能产生效果。只有合适的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有效率。同一种方法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氛围自然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甚至显得弄巧成拙。

我们培养人才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发展,能挖掘自我潜力,凭借掌握的知识与自己的聪明智慧立足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现代经济社会的人才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知识型的,更得是智慧型的。智慧型的人才最富创新力,这类人才能够适应潮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开创局面,担当重任;在其周围凝聚着充满活力的团队,释放着引人注目的能量。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文化知识,更要下大力气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为其融入社会做好功课。由此,我们的课堂值得反思,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整,更要致力于完美。

表象的完整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教学,而完美并非是所谓的尽善尽美。所谓的完美课堂教学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的能力。

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更让学生发现了什么,以及怎么解决发现的问题,所以我们主张课堂的破碎性。在完整中设置缺陷,让学生发现其破碎,进而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去拾取碎片粘合填补,充实完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自主思考和行动中获得突破性的收获,就实现了激活其创新意识,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培养并强化这种意识,使学生形成习惯,凝固为思维能力,受益终身。我们主张的创新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我们理顺全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把握文章结构,理解主人公实施刺杀秦王的目的前提下,可设置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书面作业:现在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反对形式的恐怖主义,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你对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如何理解?其行为是否与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将战国历史与现在社会历史条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让学生认知到,荆轲的行为是合理的,以不正确的行为,在不正确的时代,对不正确的对象实施的不正确行动,注定其行动的失败性。而今天,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现在国家安定团结,人民生活幸福,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走向富强。一切极端行动,一切恐怖主义都是以人民为敌,其不合理的目的要求、不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时代所实施的不正确行为,注定其失败的命运。学生能以小组形式深入讨论、分析这个问题,既巩固了历史知识,同时也学会了辩证思维,更重要的是在无意中进行了德育渗透,提升了思想境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而高中语文必修五的《归去来兮辞》也可设置缺陷问题,让学生去拾取问题碎片,粘合串联信息得出自己的思考认识。问题设置:陶渊明本是当时学富五车,知识渊博的杰出人士,这本应将知识价值实现于社会,造福于黎民,但他选择了归隐田园,从今天角度你是怎么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在于“从今天角度看”,很明显侧重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生活的时代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绝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而今天文明社会,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人才准备的,如果修成学业,不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不思融入社会创造财富,而选择逃避,无所事事,既不立业致富,也不服务社会,却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十分错误的,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相信他也不会选择逃避,归隐山林。

设置课堂缺陷的本质意义在于创设课堂教学资源,留下的思考空间是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在每个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有意留下缺陷给学生探讨的余地,使探究性学习不图有形式走过场。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压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方成为指点迷津的灵魂工程师,教师才不至于是职业,而是一种神圣的事业。

[1]赵文珺.课堂教学过程中资源捕捉与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林存华.透视课堂教学资源的荒废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归隐完整性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00
草堂归隐
宝藏(2021年11期)2021-01-01 06:17:24
天宫院
现代艺术(2019年8期)2019-09-10 07:22:44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中华诗词(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1
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归隐情结比较研究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9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