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福
(湖北省石首市文汇高中)
《摆渡》教学案例
黄友福
(湖北省石首市文汇高中)
师:(播放《龙船调》的MTV)刚才欣赏了民歌,谁知道它是哪里的歌曲?
生:恩施。
师:很高兴,你对恩施有那么多的了解,老师就来自恩施。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里的姑娘小伙人人都会唱动听的山歌。你们想不想听老师也来一曲?
生:(异口同声地)想听。
师:(唱《龙船调》)说起恩施,不仅有优美动人的《龙船调》,还有唱不完的山歌,说不尽的故事。就让我带领大家到古渡口走一走,看一看有哪些故事。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看自读提示,学《摆渡》,弄清两点:一是高晓声为其《十九小说集》写的前言;二是可看作现代寓言。大家还记得哪些寓言故事?
生: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用短小精悍的篇幅,生动简洁的语言诠释道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大家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吗?
生:有信心。
师:就让我们共同努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生读目标)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讲了四个人要到彼岸去,前三个人满足了摆渡人的要求,作家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才过去。作家受了启发,成了摆渡人。
师:写了一个摆渡的故事,写了五个人。说得不错,光说不练不行,能否将它搬上舞台。
生:能。
师:请注意课本内容,加上合理的想象,以人物的对白为主,加上表演。要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性格。
(学生分小组准备)
师:有几个小组表演得眉飞色舞,哪一组上台表演一下?
生:你把什么最珍贵的东西送给我?
生:我给你金钱!
生:我将给你权力,渡过后就跟我走吧。
生:我将给你有力的一拳。
生:我给你唱支歌吧。
生:你唱的还没有他们说的好听。
生:(叹气)对岸的妻子还等我回去呢。
生:上船吧。渡你过去后,我就跟有权的去享受了,再见。
生:如今我将做摆渡人,为人民服务。
师:还有人跃跃欲试,可惜的是时间不够。值得注意的是表演还要熟悉人物。下面让我们评点一下人物。
生:我最喜欢作家,因为他想到没有人摆渡了,就留下来为人民服务。真情实意地对待每一个人,很好。
生:我讨厌有权、有钱的人,以为金钱可以征服一切。我喜欢作家,不受惑于金钱,不屈服于权力。
生:我不喜欢有钱人。他们只知道买通别人,没有丝毫真情实意。
师:文中说作家觉得其实并没有改行,到底改行没有呢?让我们来当一回记者,采访一下当摆渡人的作家。前后同桌相互采访,解决心中的疑问。
生:我想问作家,你为什么不当作家要当摆渡人?
生:其实我并没有放弃写作来摆渡,我用自己的作品摆渡他人,让他们达到彼岸。
生:我想问作家你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当摆渡人?
生:可以互相以真情实意对待。
生:摆渡是为了使顾客渡到彼岸。
生:我想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不像那个摆渡人一样要别人的好东西。
生:我想问你,摆渡人渡大力士、有权人、有钱人而不渡你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想,我并不认为自己比他们差,只是没有权力、力量和金钱。虽然不能过河,目已并不是很差。他们凭身外之物,我可以凭真情实意感动摆渡人,岂不比他们更加高尚?
师:说得真好,理解够深的,走进了作者的心灵。
师:只要真心付出、无私奉献就堪称摆渡人。请思考,如果没有摆渡人,让我们处于没有船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没有谁来帮助自己,将会怎么办?
(学生思考)
师: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为自己折了一只船,不会陷入失望的深渊。折了一只船,从死亡的阴影挣脱,直达生命的彼岸。作家史蒂芬·霍金为我们也折了一只思想的船,无论阴天、雨天、雪天,载着你我摆脱绝望的纠缠。面对苦难,我们不必痛不欲生,要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将求生的本能,新生的欲望、希望、幻想折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的,也许是音乐会,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朋友、亲人。命运多舛,人生颠沛,摆渡的船在自己手里。如何摆渡自己,请认真思考,再作出人生的回答。
课后点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目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摆渡》(义教版第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这堂课的特色有三:
1.自主。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教者放手让学生自编自演,以表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整个表演活动过程中,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己个人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有序。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者在首先用影像、歌曲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的基础上,先表演,以把握文本,再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寓意。接下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将课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体现语文学习个性的魅力。最后补充课外阅读材料丰富摆渡的哲学意义,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开辟广阔的天地。几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
3.亲和。一曲《龙船调》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哪个来推我嘛”呼声刚出,立即响声四起。教师的朗读声情并茂,以情动人,以声感人,教师的亲和力使整个课堂充满美感。
·编辑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