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湖县芦沟镇中心小学(224700)曾旭君
民族舞蹈介入音乐课堂教学的途径探微
江苏建湖县芦沟镇中心小学(224700)曾旭君
[摘要]利用民族舞蹈解读音乐,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崭新尝试。民族舞蹈简约、活泼、明快,具有极强的律动性,能够促使学生尽快融入音乐学习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多元组合、创新实践,探寻民族舞蹈与音乐的思维对接点,促生民族舞蹈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舞蹈有机融合
民族舞蹈反映的是民族的风土人情、习俗礼仪,具有节奏明快、步法单纯精炼的特点,非常适合即兴表演,有很强的可变性。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民族舞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表演冲动,让学生载歌载舞。将音乐与民族舞蹈有机融合,这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都有重要帮助。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学习内容,探寻民族舞蹈介入角度,通过多元组合和创新实践,实现民族舞蹈的教育价值。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特点,民族舞蹈能够有效诠释民族文化和生活风俗。借助民族舞蹈对相关音乐作品进行演绎解读,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音乐形成理性认知,而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众多民族元素,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挖掘,探寻民族舞蹈的介入角度。
例如,在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时,教师先亲自示范演唱歌曲,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印度尼西亚民族舞蹈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歌与民族舞蹈的共性特征,最后教师对民歌进行解读:这首民歌表现的是劳动场面,耕田、撒种等动作都在音乐中有体现。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舞蹈也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的土族艺人,喜欢穿上民族服装,戴上民族服饰,表现多种生活劳动场景,显得非常生动活泼,给人以振奋感。教师让学生随民歌自编独创印尼舞蹈,课堂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教师对音乐内涵背景展开解读,自然引入印尼民族舞蹈,让学生根据自身理解创编印尼舞蹈,无疑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机会,在课堂气氛被点燃的同时,学生音乐感知自然实现升级。小学生自我创编外域民族舞蹈当然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民族舞蹈介入,让学生感受音乐内涵,而非单纯的让学生有舞蹈方面的长进。
小学音乐作品丰富多彩,而且大多呈现灵动、活泼、欢快等特点,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这些个性特征和民族舞蹈有更多的契合点。音乐作品文化背景与民族舞蹈有众多内质联系,将民族舞蹈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由民族共同文化特点决定的。小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用肢体语言解读音乐的内质属性,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要对民族舞蹈和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对,巧妙将民族舞蹈植入音乐学习之中,让学生在自然表达中感知音乐魅力,获得音乐成长,这也是现代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
例如,在学习丹麦歌曲《丰收之歌》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大家离开座位围成两个大圈。每一个大组分别演绎歌曲,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跳丹麦民族舞蹈,哪一组表现好可以回到座位上,表现较差的继续学习表演。活动展开后,课堂内欢声笑语,学习气氛相当热烈。学生表现积极,对音乐的感知理解更到位了。
教师让学生分组展示音乐舞蹈组合效果,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对学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舞蹈学习,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生自觉进行舞蹈表演,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会更深刻。
舞蹈的要义内涵丰富,培养学生表现力是其中之一,音乐课堂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舞台,民族舞蹈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机会,学生在创编、训练、演绎中获得的音乐认知呈现多元化,对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积极进行创新实践,促生民族舞蹈教育价值。
例如,《跳柴歌》是海南民歌,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五指山地区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内容,年轻男女跳起竹竿舞。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跳柴歌》民歌视频片段,学生自然是跃跃欲试。在学生熟悉歌曲之后,教师让学生分组在歌曲伴奏下自由舞蹈,由教师给予评价赋分,得高分的小组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后,各个小组都积极参与,学生感知丰富,活动充分。
教师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材料,顺利建立定向认知,在自由创编舞蹈动作时,也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舞蹈演绎活动,无形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特别是自创舞蹈动作,给学生提供重要的历练机会,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民族舞蹈介入音乐课堂后,为学生带来崭新的教学情境,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结构,对提升学生记忆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都有重要的的促进作用。在音乐中融入民族舞蹈,还能够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美好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责编黄春香)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