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之教学篇*——技术赋能的教师

2016-03-04 03:55
现代教育技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信息化教育

许 涛 禹 昱 郭 强



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之教学篇*——技术赋能的教师

许 涛 禹 昱 郭 强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迎接未来学习——重思教育技术》作为美国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从技术赋能的学习、技术赋能的教学、教育技术时代的领导力、教育技术时代的学习测评、教学生态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冲击。文章结合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技术赋能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变化和教学特点,并从两个方面叙述了技术赋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最后给出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即培养并发展技术赋能的教师以回应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和挑战。

美国教育技术计划;技术赋能的教师;教师教育;教师发展

引言

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教学变革,尤其是近年来以慕课为代表的开放在线教育从理念和实践上丰富并改变着高等教育机构的价值观、使命、愿景、教学模式、手段以及方法,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并让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在更大程度上成为现实,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职业发展、教学成效的改善和教学创新。换言之,技术实现了教师和数据、内容、资源、专门知识、学习经验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赋予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全新的能力,让教师能够创建由不同学科教师、学生、博物馆、图书馆、各种校外活动、各领域专家、社区组织和家庭成员组成的学习社区。此外,技术的应用也强化了教师、学生和学习社区中其它各方的合作能力,既有助于各方轻松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又赋予人们创造、管理和评估不同教育资源的能力。鉴于此,各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正竭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促使教师积极学习、掌握必需技术,以实现技术支持环境下的有效教学。下文结合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从三个方面对2016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第二部分“技术赋能的教学”进行本土化解读。

一技术赋能的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变化和教学特点

现有研究表明,在所有和学校相关的因素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最显著。但是,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力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职责[1][2][3][4][5],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机构、相关政府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需要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可持续、及时、正式或非正式的职前或在职培训以赋予教师技术能力,从而有效应对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的教学。相关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希望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技术[6],而近一半的教师指出缺少培训是阻碍他们在教学中应用技术的最大障碍[7]。师范院校或教师培训部门应确保所有现职或未来教师能够选择、评价并使用合适的技术和资源,以创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经验,同时确保教师能够理解事关学生个人隐私或信息安全的技术应用。因此,在技术赋能的时代,唯有通过把基于技术的学习融入到教师培训或发展的计划中,才能有效实现上述目标。对师范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当前的教师培养和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手段、工具、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思考和规划,以适应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对教师角色、职责、知识结构和技能的新要求。本研究从以下六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技术赋能的教师角色和教学特点:

1 能够突破校园围墙、语言文化等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合作

通过技术应用,教师不再受制于校园或地域,实现了与全球各地志趣相投的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个人知识和视野,从而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新的体验和机会。同时,教师能够更便捷地参与地方或社区事务,以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索和了解当地居民需求的学习活动、体验或项目,从而让课堂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此外,通过应用诸如视频会议、在线交流或社交媒体等工具,全球各地来自大城市抑或偏远乡村的教师得以能够与同行和专家建立在线学习社区,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

2 能够设计有趣的、贴近现实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

在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选择并应用迎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的技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讲授关于“分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玩“因子武士”(Factor Samurai)、“拯救小怪兽”(Wuzzit Trouble)和“寿司怪兽”(Sushi Monster)等电子游戏,以更快地掌握新概念和相关知识;此外,教师也可通过让学生使用各种教具来巩固对“分数”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并建立起对等价关系的牢固认知[8]。为创建需要学生运用内容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既有趣又贴近实际的教学资源,教师可要求学生使用相关技术以解决社区或本地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创建社区在线论坛并在论坛上发布演说,号召社区或本地居民切实行动以解决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收集信息和建议;还可以通过使用仿真软件或诸如视频、播客等多媒体工具展示所做的作业或项目,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共享、发起讨论、咨询专家意见。而没有科学实验室或相关设备的学校可以使用仿真软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体验,因为仿真软件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之前学习并练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基于个人学习目的收集感兴趣的数据或信息等资料,并把资料同步到在线空间,以便和全球各地志趣相投的学习者共同学习、探索,共同创建大型学习资源数据库。

3 能够引导对新开发、应用的学习技术的评估和实施

学习技术开发和应用成本的下降,让教师易于并乐于实践、应用新的教育技术。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对教育技术应用的小范围实证研究,可以保证所选择的技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并获取经验,增强对技术赋能的教学实践的信心,也可为同行积极主动地应用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提供借鉴,从而在更大程度和规模上推动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 能够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快速的网络连接和无所不包的在线信息,意味着教师无需通晓所有知识点,但却需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如帮助学生在线获取信息的技能、参与在线学习活动的技能以及帮助学生学习使用技术纪录学习感悟和结果的技能等,以帮助学生识别并深入思考学习中的问题和挑战。同时,通过应用数字工具,教师把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呈现在鼠标点击或手指移动之间,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实践空间和机会[9][10]。当然,教师自身也可从技术的应用和在线学习论坛、社区或空间的建设中受益,并在此过程中得以重新思考教学的本质和涵义,由此实现身份和角色的重新建构,把教学重心从关注“教什么”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和“学了什么”。此外,通过鼓励、督促学生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如注册相关在线学习论坛并积极发言,贡献有价值、可共享学习资源,制作音频、视频资料,在网站上发布学习总结或探索发现等,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学习主题中建构联系、选择最佳信息收集和学习展示工具。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指导并建议学生创建个人学习展示平台,以记录并展示学习进程和成绩;学生也可在平台上分门别类地存放、分享学习资源。学习展示平台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成长,尤其是其知识、技能、视野和思想方面的拓展与升华,并成为他们步入更高知识殿堂或开启职业生涯时期的见证。

5 能够和学生共同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同伴

基于技术的学习工具的普遍使用让教师身份发生了显著变化: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成为学生的学习同伴;②教师不再是全知全能的“神”,而要懂得并掌握在线学习技能,能够激发学生使用技术工具进行在线探究学习;③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而是以发展学生致力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技能技巧为焦点,并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和消费者。简言之,教师应调整自我认识,重建自我身份,实现从教师到“学生”的身份转变,即教师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自己首先成为那样的“学生”[11]。

6 能够成为教育变革的“催化剂”或变革促进者

技术的发展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也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由于网络连接的不均等,教育领域的“数字鸿沟”呈现恶化趋势,削弱了技术支持的学习成效,损害了技术赋能的时代所带来的学习机会均等。作为技术赋能时代的教师,要致力于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服务社会大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同时,也要致力于确保所有学生拥有学习所需的数字设备,在需要时能够接入互联网和优质学习资源,并得到技术赋能的教师的帮助和教导,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获得选择学习设备、参与学习活动和使用能够识别个体能力、需求和兴趣的适应性测评系统的自主权。

二技术赋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

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应用技术创造有趣学习体验的教师促进了教育变革的发生,并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绩效[12]。因此,各国及地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纷纷出台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明确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和实施措施。比如,美国自1996年起连续发布了五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分别是1996年的《全美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挑战——国家技术和教育报告》()、2000年的《在线学习:让全美学生在鼠标点击之间获取优质教育》()、2004年的《美国教育迈向新黄金时代:互联网、法律和当今学生如何改变人们的期望》()、2010年的《变革美国教育:技术驱动的学习》()和2016年初发布的《迎接未来学习——重思教育技术》()。上述报告既涵盖美国特定历史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宏观战略,又包括具体到学校和教师个体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成为20年来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标和指引。我国教育信息化自20世纪末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自2010年7月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及能力,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教育部到基层学校,纷纷出台战略规划、政策和实施方案等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期望。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再次强调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建设和培训,旨在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此,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技术赋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进行论述:

1 技术赋能时代的教师教育新思维

技术使得教师和学生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共同学习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深入的学习、探索。这一学习模式体现了约翰·杜威创造的“更成熟的学习者”思想[13],师生成为学习上的合作者、学习体验的设计者、教学变革的推动者和领导者[14][15]。鉴于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传统的教师教育亟需变革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师教育变革的目的或者说新思维是重新思考并评估技术赋能的教学与技术赋能的学习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换言之,完成教师教育、步入教学实践的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并成为技术赋能的教师,否则,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变革就无从实现。因此,技术赋能的师资培养是当前教师教育的重点,要求课堂上的每一个任课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技术工具,富有成效地开展教学。尽管当前人人似乎都擅长技术应用尤其是多媒体社交工具,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掌握如何应用技术以支持学习,因此,对新教师或正接受教师教育的未来师资进行技术赋能的教学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如今,美国绝大多数州实行了新的大学成绩测评和职业发展标准,以确保高中毕业生掌握继续深造或进入职场的知识和技能。在“全国州长协会(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和“美国各州中小学教育长官理事会(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共同发起制定并于2010年通过的《全美各州共同核心标准》()中有100多处文字直接提到学生应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明确要求学校和教师强化信息技术教育;而暂时未采纳该标准的个别州也都制定了类似的条款和要求,以确保就业或继续大学学业的毕业生掌握信息技术技能[16]。因此,全美各地从联邦政府、州政府到地方政府,在过去的数年里都对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教学设备进行了广泛的投资建设。

2 加强教师职业发展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教师教育或师范教育过程中未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也要体现在现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中,强化教师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从而跟上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步伐,保持教师职业身份的升级与发展,做技术赋能的教学环境下创造性、适应性、合作性的问题解决者。此外,教师职业发展培训项目要能够深刻反映并有效应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挑战和难题,即培训项目要基于教学中的真实情景和真实问题,并能够及时满足教师需求。

三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赋能的教学时代已经来临。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机遇、回应时代挑战,各级政府机构的政策制定者、教育行政官员、相关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通力合作,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步伐:

①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全社会,尤其是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机构应协力设计并开发有助于发展、强化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学资源,提高在职教师和未来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设计、开发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活动,以提高教、学、成绩测评等教学实践能力。

②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众所周知,在技术赋能的时代,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和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技术能力以帮助学生充分享用开放、免费的在线资源,因此,技术赋能的在职教师的发展和未来教师的培养在坚持专业性的同时应充分体现技术性,从而把技术赋能的教师作为教师发展和培养的重心,使他们胜任在线教学和混合教学模式。当前,世界各地传统学校教学中的在线教学和混合教学模式都有显著发展,为满足这一发展需要,教师要密切关注技术赋能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充分认识新兴在线教育技术在支持在线或混合学习模式中的价值和变革性力量。

③信息化教学标准建设。教育行政机构和教师学术共同体等相关方应共同制定详实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量表和标准,以此规范高等教育机构在职教师以及未来师资应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要确保所有大、中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因教师技术能力的欠缺而削弱学习成效,要在更大程度上让技术赋能的教师促进教学变革的发生、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的有效建构和自身的职业发展。

[1]McCaffrey D F, Lockwood J R, Koretz D M, et al. Evaluating value-added models for teacher accountability[M]. Santa Monica, CA: RAND,2003:17-23.

[2]Rivkin S G, Hanushek E A, Kain J F. Teachers, school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 Econometrica,2005,(2):417-458.

[3]Rowan B, Correnti R, Miller R. What large-scale survey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teacher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Insights from the prospects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s[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2,(8):1525-1567.

[4]Nye B, Konstantopoulos S, Hedges L V. How large are teacher effects?[J].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004,(3):237-257.

[5]Chetty R, Friedman J N, Rockoff J E.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teachers: Teacher value-added and student outcomes in adulthood [OL].

[6]PBS LearningMedia. Teacher technology usage[OL].

[7]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Technology &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U.S. seattle[M]. WA: Author, 2012:116-137.

[8]Utah State University. National library of virtual manipulatives[OL].

[9]Ching D, Santo R, Hoadley C, et al. On-ramps, lane changes, detours and destinations: Building connected learning pathways in Hive NYC through brokering future learning opportunities[M]. New York, NY: Hive Research Lab, 2015:249-257.

[10][11]Kafai Y B, Desai S, Peppler K A, et al. Mentoring partnerships in a community technology centre: A constructionist approach for fostering equitable service learning[J]. Mentoring & Tutoring: Partnership in Learning, 2008,(2):191-205.

[12]Meyer A, Rose D H, Gordon D. 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M]. Wakefield, MA: CAST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14:137-145.

[13]Dewey J.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 New York, NY: Simon and Schuster, 1937:21-29.

[14]Hannafin M J, Land S M. The foundations and assumptions of technology-enhanced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97,(3):167-202.

[15]Sandholtz J H, Ringstaff C, Dwyer D C.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 Creating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s[M].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97:201-209.

[16]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NGA) and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CCSSO).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OL].

编辑:小西

Interpretation of Teaching in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6 of United States——Technology-enabled Teachers

XU Tao YU Yu GUO Qiang

presents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from five aspects of technology-enabl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dership,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ir influence on American primary,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endency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China,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changing of teachers’ roles and teaching characterisitcs in technology-suppor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from six perspectives. Secondly, it described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echnology-enabled era from two angles. Finally, the paper provided goals and direc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information era, which was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technology-enabled teachers to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posed by technology-suppor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6; technology-enabled teacher;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40-057

A

1009—8097(2016)10—0018—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6.10.003

本文为2016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联通主义幕课作为新型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课题批准号:16BYY089)、2016年“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许涛,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慕课与教育信息化、创客教育和英语教育,邮箱为510503984@qq.com。

2016年4月12日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信息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题解教育『三问』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