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展点练教学模式”课堂应用探析

2016-03-04 02:30江苏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223001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9期
关键词:算式数学知识交流

江苏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223001) 孙 政

“学展点练教学模式”课堂应用探析

江苏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223001)孙政

“学展点练教学模式”能保证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分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了利用“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培养学习能力的方法。

数学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依据新的教学需求,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归纳学习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学展点练教学模式”中,一方面要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有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因而,在“学展点练教学模式”中怎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本身,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材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的年龄较小,尚处于认知水平的构成期间,固有的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自身的知识构造并不扎实。因而,许多学生难以了解教材所要表述的意思,假如教师没有进行科学的指点,学生心中的迷惑就难以消除,从这一层面而言,教材学科构造与学生知识构造之间存在的断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教材言语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习能力与言语水平息息相关,言语包含文本言语与口头言语两种方式。数学教材的知识都是经过文本言语来表达,文本言语尽管是简练的,可是却有较大的局限性,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普遍难以集中,也很难对教材有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起点,并将口头言语与文本言语相结合,这样,才可以协助学生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3.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数学知识有着复杂、抽象、不流畅的特点,但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假如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总忽视内容之间的关联,就难以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如果教师在解说的进程中未掌握好方法,没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学展点练教学模式”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1.学——课前的学习

(1)课外预习是学生在课外对新课进行有效预习

课前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如何才能使预习和课堂教学和谐共存,从而极大地发挥预习的作用?

一是要加强预习作业的可操作性。如三年级的“年、月、日”这一课,预习作业可以这样设计:①在2016年的日历上查找自己及爸爸妈妈的生日和各种节庆日的具体时间。②观察2016年的年历,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③通过看书,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是让学生充分阅读。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它不是纯文字的阅读,还包含了数学概念、公式、符号……所以,数学预习较之其他科目的预习,更需要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换机制,将这些图形符号转化成自己的内在语言。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在学生写出各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提问: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每位同学选择1~2种图形,利用学具演示推导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提出:“你能将这些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吗?”当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后,再次引导学生将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统一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以上活动,深化了学生对“化归”思想的理解,重组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核心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三是预习方式方法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预先布置一些与新知相联系的知识,譬如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体验生活等形式,有意识地去关注生活中的某个细节或某个方面,丰富并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如在教学“商的近似数”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购物、咨询等方式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了解并说出一些商品的单价。②付款时应该算到哪一位?③一位顾客购买了20.65元的物品,付了21元,找回0.3元,营业员的做法是否合理?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多吗?谈谈你的看法。

(2)课前复习是学生在课前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复习

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课前复习题:①用竖式计算“36+21=□□”;②想一想: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这样,学生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知识,为进位加法做好了知识准备。

课外预习与课前复习两大策略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加以选择,教师通过课前提问和课前复习,掌握学情,为课堂交流展示做好点拨、引导等工作的准备。学生通过课外预习和课前复习,搭建了新旧知识的桥梁,这样就为课堂探究研讨提供了必要的线索,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学习向课内课外并重的转变。

2.展——展示交流分享共赢

课堂交流就是让学生大胆“说话”,尽可能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同时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达到在分享中实现共赢的目的。

课堂上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要给出适时、恰当、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另外,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内形成“兵教兵”的浓厚学习氛围。最后,教师要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展示只是教学中的一环,而不是全部;问题是展示的载体;展示是互助合作探究后对疑难问题的解读。

3.点——关键问题的点拨

当学生对某些概念产生疑问时,教师就要了解其中的原因,由此引导学生通过举正、反案例进行辨析,以深化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析概念的变式及概念间的区别与转化,因为这正是培养学生学习灵活性的主要方法。

例如,教学“比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什么叫做比?②怎样表示比?③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④什么叫做比的比值?这四个问题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围绕问题自学完课本相应内容时,该掌握的知识已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了。

对一些易混淆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及时提出有利于解惑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如在求比值与化简比时,学生把比写成分数形式,由于比值与比在形式上没有明显界线,学生容易张冠李戴,从而产生错误,出现诸如用“122”表示化简比的结果。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从定义、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讨论,明确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小数,也可以是分数,而简化的结果仍是一个比。

可见,当学生对易混的概念产生模糊认识时,教师应及时疏理,适时点拨,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4.练——适时练习归纳总结

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及时对数学方法进行概括与提炼,使学生在练习中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分类讨论的练习和学习

分类讨论学习已浸透到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如概念的构成、规律的推导等。在运用分类讨论学习来剖析问题时,一定要做到不重不漏,并且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分类。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时,通过引入并渗透分类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出示题目:“3.2+5,6+45,6.6+3.4,8+ 2.4,75+107,5.21+7.5,946+359,18+1.4,3.25+1.48。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的组成特点,把这些算式分类吗?”

生1:把6+45,75+107,946+359归为第一类,它们都是整数与整数相加。

生2:把3.2+5,8+2.4,18+1.4归为第二类,它们都是整数与小数相加。

生3:把6.6+3.4,5.21+7.5,3.25+1.48归为第三类,它们都是小数与小数相加。

师:其实第二类和第三类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小数加法。

通过这样的分类活动,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知识的关联度和迁移度,能促进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结构,使学生逐步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数形结合的练习和学习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将直观图形进行量化,转化为数学运算,常会使解题难度降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

如教学“分数乘分数”时,创设情境:小区铺一块绿地,每小时铺这块地的照这样计算小时能铺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在引出算式后,我采用三步走的策略:第一,学生独立思考后用图来表示这个算式。第二,小组内相互交流,优生可以展示自己画的图形,交流自己的想法,引领学困生,学困生受到启发后修改自己的图形,更好地理解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第三,全班点评、展示、交流。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高效地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总之,通过对教学的具体分析,进一步明确“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为“学展点练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提高“学展点练教学模式”的效果。

(责编金铃)

G623.5

A

1007-9068(2016)29-036

猜你喜欢
算式数学知识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怎么写算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