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玲
(彬县范公小学 陕西咸阳 713500)
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
薛亚玲
(彬县范公小学 陕西咸阳 713500)
目前,高效课堂在各地蓬勃展开,能够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并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我认为,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内最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怎样的教学才算是高效的,怎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实施高效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1]
1.变被动为主动,在“比”中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适时开展小组竞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课文时,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结合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分成几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技能。这样,就使学生乐在其中,真正把被动学习语文变为主动求知,主动探索。[2]
2.变抽象为形象,在情境中引出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靠的就是老师抽象地“讲”和学生的被动地“听”。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精妙,反而觉得枯燥无味,就没有了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获得知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学习接龙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动起来,思维也运转起来。这样,将大幅提升教学效果。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这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由之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各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质量。
[1] 浅析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期刊论文]《未来英才》,2015年 马玉梅
[2] 寻找语文课堂的成功音符——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期刊论文]《华章》,2011年 马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