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真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山东威海 264200)
歌剧演员的自我修养
王 真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山东威海 264200)
歌剧是一种源自西方的舞台表演艺术,主要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进而风靡欧洲各国,而我国的歌剧事业发展相对较晚,1919年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也推动了我国的音乐家们开眼看世界的步伐,歌剧这种融合了歌唱与叙事的表演艺术走进了中国,从第一部秧歌剧《兄妹开荒》到具有民族风格的歌剧《白毛女》、《红岩》等作品问世,中国的老一辈艺术家们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向世界展示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歌剧艺术,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剧演员呢,笔者不揣冒昧,总结了如下几点:
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是一名歌剧演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将来能够在歌剧领域中发展的必备条件。从古至今,无论哪种声乐表演形式,无一不把唱功排在第一位,用唱腔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优秀的歌剧演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歌唱技术,熟练掌握不同音色、力度、强弱等方面变化的技巧,游刃有余的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如果你演唱舒曼的《献词》、舒伯特的《小夜曲》等就需要歌者做到气息平稳,音色纯净,如果你演唱的是约翰·斯特劳斯的歌剧《蝙蝠》中的咏叹调《笑之歌》、威尔弟的歌剧《假面舞会》中的咏叹调《你想要知道》等,那么你就需要表现得欢快俏皮,华丽明亮。如果你演唱《黄河怨》、《梅娘曲》等,那么你的演唱就要是意志坚定、铿锵有力的。把握不同曲风、感情的作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这就需要歌剧演员扎实的打好基本功,踏踏实实的把在歌剧的道路上走下去。作为歌剧演员与普通的歌唱演员不同,没有谁的嗓子是“上帝赐予的”,都是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样磨炼出来的。每一幕成功的歌剧都是一块试金石,真正地大家之所以能够技压全场就是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做到的。我们常常说“味道”,如果把所谓的歌剧的“味道”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基本功就是树根,没有基本功做支撑,那就是无根之木,无本之源。那么其他的一切就无从谈起了。
音乐家舒曼曾说过:“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绪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里,歌剧演员必须以舞传情,歌剧是集声乐、台词、形体、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适当的肢体动作可以让歌剧表演事半功倍,真正“唱到、心到、眼到、手到”。歌剧不仅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大方得体地演唱、声情并茂地表演,才是歌剧最完美的呈现。
一台完美的歌剧离不开作者、导演、演员的辛苦劳动,而演员的演绎相当于对剧本的二次创作,因此,深厚的文化积淀便是区分一流演员与三流演员的重要衡量标准,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作为歌剧演员,不仅仅需要一副好嗓子,还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了解作者的经历、创作的背景,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通过反复的体会、吟唱,把这些感情当做自己的感情融合在表演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融入角色,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表演。在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央歌剧院想排演《卡门》,但是能唱主角的却不超过三个人,并不是中国的演员唱功不佳而是具备这种艺术素养的人太少了,能唱咏叹调的男女演员不胜枚举,但是能唱整部歌剧的男女高音却凤毛麟角,这不仅仅是演员多加练习就能达到的艺术效果,良好的文学、音乐、历史素养是很难被超越的。
歌剧的英文是“OPERA”翻译成中文便成了“歌剧”。顾名思义“OPERA”是歌的同时也是剧,是需要演员演出来的。如果不精熟所歌唱的故事,对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无所知,仅仅靠看乐谱上的音符是无法领会到作品的内涵的。这样的作品也是干枯没有味道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用演唱歌剧上也同样适用。任何艺术都不应该是曲高和寡的,一部好的歌剧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有“情”在里面,而这种情感也不仅仅是演员个人的情感,也需要和观众共鸣,这就要求歌者不仅要熟知自己要歌唱的故事,而且要全方位地解读故事脉络,不能单纯的去演绎一个角色。倘若歌者的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就容易走上片面化的道路,导致自己很卖力、很有诚意地演出,而观众却兴味索然。这是歌者之大忌。歌者的任务是将情感传达给观众,自己如果一知半解,那岂不是贻笑于大方之家?所以,植根于文化才能让歌剧演员的道理越走越宽。
学艺也是学做人,艺术可以给人提供精神食粮,它是一种美的事业,歌剧是一种集体创作,需要各个角色亲密无间地配合,这就需要演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学会与同事之间和谐地相处,艺术只有美与丑,没有对和错,尊重他人也是对自我的提升。艺术来源于生活,歌剧中的角色只有经过了生活中的淬炼才能有血有肉,演员只有在生活中多加观察能捕获美的体验,更加丰富、饱满地去演绎人物。
情绪是人类对自然界感知后的心理反应,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感应过程,人类有七情:“喜、怒、哀、乐、忧、思、恐”,有六欲:“食欲、视欲、听欲、情欲、争胜欲和富贵欲”这些情绪时时伴随着我们,单就不良情绪来讲,紧张情绪是许多歌剧演员普遍存在的现象,初次登台的歌者往往会因为紧张而出现心跳加速、手脚发凉等怯场的现象,这样会大大影响歌唱的质量,被称为HIGH C之王歌唱家帕瓦罗蒂也有过类似情况,这个享誉世界的歌者在世界各地都举办过巡回演唱会,但是在他早年演唱唐尼采蒂的歌剧《连队姑娘》中那位军曹的唱段时,在连续出现九个C2高音时,由于过于紧张,面部肌肉竟然僵化了,结果在九个高音C2中,连续出现了六个破音!
因此,一个优秀的歌剧演员必须有意识的让自己每一个容易紧张的部位松弛下来,才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调节情绪的重要方法就是舞台实践,优秀的表演艺术家都是在不断反复的舞台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消除心理障碍,体会舞台上的感觉,稳定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表演本身上,不要惧怕观众,把观众当做自己的朋友,倾诉情感,传达艺术,落落大方的台风、不疾不徐的步态,才能让观众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与观众达到共鸣。
中国有句老话:“救场如救火”,就是说舞台上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能发生,演员的情绪控制只是一个侧面,这就要求演员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宠辱不惊,泰然自若。拥有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日两日就能练就的,这需要对歌剧抱有极大的热忱。许多老艺术家都是顶着这样的压力艰难前进的。欧洲经济危机时期,各国的经济都不景气,国内财政首先要考虑吃穿用度的问题。像歌剧这种“奢侈品”根本无法得到政府拨款,意大利所有的歌剧院都在缩减用度,为了压缩政府开支,歌剧院不得不缩减演出场次。歌剧院又没有经济能力去聘用新的歌手,以前只有大牌明星才能拿得到的演出合同,现在许多年轻歌者就可以拿到,而之前出场费巨大的老艺术家就没有机会再去唱歌了。许多优秀的老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坚持。如果没有对歌剧的热爱与不断的坚持是很难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
艺术的追求总是任重而道远,歌剧是歌者情感的传递,是与观众沟通的媒介,情到深处纵歌声,歌到深处情难留,作为一名歌剧演员,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品质,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在歌剧艺术的道路上,也许会荆棘丛生、步履维艰,但是,每一个歌者,都是怀揣梦想的天使,伴随着对歌剧浓厚的兴趣,我们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老一辈歌剧艺术家无私的奉献下,在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不断追求和努力下,中国的歌剧事业必然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