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可视化分析

2016-03-04 16:39:38宋世俊顾绚孟琳琳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年23期
关键词:劳动期刊文献

● 宋世俊 顾绚 孟琳琳

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可视化分析

● 宋世俊 顾绚 孟琳琳

本文依据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基本原理,利用国际通用的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提供的21世纪以来期刊文献,运用词频共现、引文分析等方法,探测21世纪以来国内劳动关系的重要作者、权威机构、载文期刊、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为国内劳动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提供参考。

劳动关系 知识基础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劳动关系研究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的贡献,也促进了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及其信息可视化工具,对21世纪以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劳动关系领域的437篇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绘制了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探究了国内劳动关系的重要作者、权威机构、载文期刊、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等情况,并考察了研究前沿趋势,以期对未来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文索引(CSSCI)数据库自从2002年出现,到2008年达到峰值58篇,之后近十年一直处于平稳期,每年大约40篇左右文献,统计结果显示出新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的成果逐渐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0—2015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下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2000—2015年所有文献文本格式(TXT)的数据资料,最终选取出437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建立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文献数据库,作为开展计量研究与可视分析的科学基础。

21世纪以来,国内劳动关系研究成果日益丰富:2000—2015年期刊刊载文献资料总计437篇,年均27.3篇,中文社会科学引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理论方面,本文是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角度来开展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在文献研究领域的兴起和发展,科学知识图谱已逐渐成为新兴的热点。科学知识图谱是以引文分析理论和信息科学与技术为理论基础,以动态发展的知识结构作为切入点,通过可视化图像技术,直接、可视地将知识和信息中的前沿领域与学科制高点呈现出来的新兴的热点领域(梁秀娟,2009),以达到揭示出单凭个人知识、技能无法直接获得的学科结构特征与发展态势(侯海燕,2006)。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该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克塞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ChaomeiChen)首创,以引文分析作为理论基础,通过Java程序语言开发出了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具有直观、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在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中,颇具影响力(侯剑华,2007)。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据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原理,运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下载的437条文献记录资料开展了基本情况(主要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来源期刊)、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问题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以便探讨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情况。

图1 21世纪CSSCI数据库中劳动关系历年收录文献数量

三、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基本情况

(一)主要研究机构和载文期刊分析

通常以期刊的载文量作为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期刊载文量是指一段时期内,某种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数量,它反映出该期刊的信息承载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信息输出能力(刘芬,2007)。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了研究机构和来源期刊的共现分析,并绘制出劳动关系研究机构与来源期刊表(表1)。

从表1中可以发现,劳动关系研究并被CSSCI收录文献的较多研究机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大学(29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1篇)、中南大学(9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篇)、南开大学(6篇)、东北师范大学(6篇)、中国社会科学院(6篇)、中共山东省委党校(5篇)、山东大学(5篇)和华东政法大学(5篇)等。劳动关系研究文献的载文期刊主要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30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5篇)、教学与研究(12篇)、当代经济研究(9篇)、求索(9篇)、统计与决策(9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8篇)、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8篇)、生产力研究(7篇)和社会科学战线(7篇)等。上述研究机构和研究文献来源期刊丰富和发展了当下劳动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利于劳动关系实践水平进一步提升。

表1 劳动关系研究机构与来源期刊表

(二)主要研究作者分析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主要研究作者进行了可视化的共现分析生成国内劳动关系研究主要研究作者图谱,可以发现,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并且研究成果被CSSCI收录较多的作者主要包括袁凌(12篇)、程延园(7篇)、吕景春(6篇)、陈微波(6篇)、谢玉华(5篇)、谭泓(5篇)、吴清军(4篇)、罗明忠(4篇)、胡磊(4篇)和郭军(4篇)等,他们为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知识基础

(一)被引作者分析

通过对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相关论文的被引作者进行分析,发现共有294位作者榜上有名。在被引频次上,频次超过5次的有24人,见表2,占所有被引作者的0.8%。被引频次较高的学者也是国内劳动关系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被引频次高达90次,他在国内劳动关系学科建设和劳动关系课程改革中成果丰富,在劳动关系领域有重要影响力;作为我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程延园教授位列第二,被引频次达到47次,她的著作《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关系本科生教学必读教材之一,她在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董保华、王全兴、黄越钦、姚先国、乔健、袁凌、郭庆松和冯同庆等学者在被引频次上也处于前列,他们对劳动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

(二)被引期刊分析

在被引期刊中,国内劳动关系的核心刊物均位列前位,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劳动》、《劳动关系》 和《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处在了被引期刊的前5名。见表3。结果列表中,社会学类刊物《社会学研究》、综合性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类刊物《劳动法新论》和《劳动法》以及教育类刊物《教学与研究》也在被引期刊之内。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理论界关注的文献,其学术价值很高,所刊载的文章具有研究价值和可借鉴性,足以证明来源文献具有学理性和实践性。在分析被引期刊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CSSCI数据库中,刊载国内劳动关系教育领域研究成果的文章也集中在学术层次较高的《教学与研究》等期刊上。

表2 21世纪CSSCI数据库中劳动关系被引作者排序(被引频次≧5)

在前18名被引期刊中,除学术类刊物之外,还有一种综合类报纸《人民日报》。我国政府对经济学关注的同时,把劳动关系也放在重要的位置,及时刊载劳动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实例。

(三)被引文献分析

对363篇论文的被引文献进行统计,共有618条被引文献。被引文献来源之多,说明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知识基础的广泛性。在被引文献排名前13位中,见表4,可分成以下两个类别:一类是劳动关系著作,如《劳动关系》(程延园,2002)、《劳动关系学》(常凯,2005)、《劳动法新论》(黄越钦2003)、《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常凯、2009)、《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董保华,2000)、《中国劳动关系报告——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向》(常凯,200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通往和谐之路:当代中国劳资关系研究》(荣兆梓,2010)和《和谐社会与中国劳动关系》(李环,2007)等;另一类是劳动关系相关的论文,如《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贺秋硕,200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初探》(姜颖,2006)、《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常凯,2013)和《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姚先国,2004)等。这些专著和论文为我国劳动关系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从表4可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是程延园于2002年在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关系》,该教材极具影响力,入选了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教材。程延园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劳动关系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进行《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与科研的院校之一。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开始招收劳动关系方向的博士生,同年,《劳动关系学》成为劳动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的称号。程延园的《劳动关系》内容涵盖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理论观点与争论、实践模式等,尤其是其劳动关系问题最尖锐时期的立法、政策和经验,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同时对于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方向、制度模式的选择和相关制度的调整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同时,该教材也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劳动关系的教材,其对国内劳动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排名第2位的是常凯于2005年出版在的《劳动关系学》。该教材是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以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为借鉴,以中国现实的劳动关系为依据,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和构建了中国劳动关系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同时,该教材还系统地介绍和评述国内外劳动关系的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是就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分析,并就中国劳工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在论文文献中,《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贺秋硕,2005)成为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被引频次为6次,作者在该文中对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并以我国某企业为例进行了劳动关系和谐度的量化分析。《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常凯,2013)一文强调了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中的两种途径:(a)政府建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构建的;(b)劳动者促进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建立的。《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姚先国,200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作为新近改制的企业,构成劳动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

表3 21世纪CSSCI数据库中劳动关系被引期刊排序(被引频次≧10)

表4 21世纪CSSCI数据库中劳动关系高被引文献排序(被引频次≧5)

五、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热点分析

在一篇文献中,关键词所占的篇幅虽然较小,但却是一篇文献的核心部分与精髓内容,不仅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更是对文章的研究领域的热点进行分析,即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视作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栾春娟,2009)。本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关键词的共现分析,生成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热点图谱(图2)和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关键词高频表(表5)。

从研究文献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上看,结合图2和表5,发现国内劳动关系研究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次在5次以上的包括:“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和谐社会”、“人力资源管理”、“集体谈判”、“劳动争议”、“企业劳动关系”、“劳动法”、“劳资关系”、“劳动合同”、“国有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事实劳动关系”和“中小企业”等,这些关键词较高的频次说明它们是国内学者所积极关注的主要研究热点。

从研究文献关键词归属的范围上看,结合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的实际情况,可将上述众多的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关于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和谐劳动关系”、“中国劳动关系”、“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吕景春(2006)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提出从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两个角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尹庆双(2009)阐述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理念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张利萍(2014)认为和谐劳动关系是应该建立在劳动者的立场上,进而确立政府主导型劳动关系体系;胡磊(2015)分析了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政府行为偏差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夏明月(2011)强调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想结合的思想;张庆波(2004)阐述了弱规制化对社会及组织变革与劳动关系调整的影响;张斌(2010)认为企业劳动关系要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相契合体现出管理学人本思想。

2.关于劳动关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劳资关系”、“劳动合同”和“事实劳动关系”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沈建英(2001)论述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对国内劳动关系的发展提出的借鉴经验;龚基云(2005)阐述了劳动关系对劳动关系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孙祖芳(2007)对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的归纳与总结,提出了构建国内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的基本思路;吴思嫣(2006)结合典型案例,将事实劳动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风险进行探析;闫景金(2007)以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工伤争议法律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相应的防范提出了建议;李凌云(2008)对事实劳动关系立法进行了阐述;杨德敏(2005)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进行法理角度的分析,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王贵军(2006)直面企业在员工录用、合同管理、工时工资、工伤事故和社会保障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位一体(政府、企业、工会、员工和其他组织)的解决思路。

表5 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关键词高频表

图2 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热点图谱

3.关于劳动关系当事人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民工”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陈微波(2011)从利益分析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利益形态下国有与企业的在劳动关系中的定位问题;于法鸣(2001)强调国有企业改制中如何转变职工的身份问题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关键性问题;郭庆松(2007)在发展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去反思;何勤(2012),以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为出发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系统化调整模式,以解决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问题;李汝贤(2013)大量实证调查基础上,归纳出国内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中容易出现的三大问题,并提出了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建设的三步走的方式;梁伟军(2014)基于585位农民工的大量实证调查基础上,总结纳出转型期农民工与受雇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王海滨(2007)从城乡劳动关系的变化角度分析,提出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4.关于劳动关系运行和协调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吴思嫣(2006)从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人机制的影响角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常凯(2011)《劳动合同法》实施三年后,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深远影响;廖秋子(2009)深入到福建泉州开展调查研究,指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需要一个边实施边完善、边完善边实施过程;张皓(2008)分析了《劳动合同法》框架下,企业应如何在劳动纪律体系中构建惩罚机制。

5.关于劳动关系矛盾处理的研究。高频关键词如“劳动争议”、“集体谈判”和“劳资冲突”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程延园(2004)从现代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制度出发,提出集体谈判的价值取向(一元论与多元论);佟新(2012)结合国内保安服务业的劳动关系现状,对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开展集体谈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刘彩凤(2010)分析了英国劳动关系经历的曲折历程,指出工会、集体谈判与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机构三者在处理劳动关系中的特点和作用;徐伟(2006)以私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为出发点,提出了如何预防和减少私营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案件措施;朱平利(2014)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数据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统计年鉴,探讨了宏观层面因素(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工会组建情况)对国内集体劳动关系的影响;刘泰洪(2011)指出了集体谈判对劳资冲突的治理效果不佳的三个方面,提出了运行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约束机制、救济机制等4个层面的建议;袁凌(2014)通过对273家企业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构建了转轨时期国内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模型。

六、21世纪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前沿

普瑞斯(Price D.)于1965年提出了“研究前沿”的概念,该概念阐述了在某个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焦点,描述的是该领域过渡本质的概念。普瑞斯(Price D.)提出了即时指数,用以观测研究者引用文献的趋势。在特定领域之中,研究者研究过程中引用文章的主要部分就是研究前沿。他指出研究前沿由最近发表的40至50篇文章组成。学者们积极引用的文章,也可以凸显出最近一段时间内,研究者们以文献(Burst Terms)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研究前沿通过分析突现文献和突现词(Burst Terms)及施引文献(Citing Articles)等,对近期研究者们的研究关注点进行综合判断和探测(侯剑华,2009)。通过分析国内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突现词可以得到,“和谐社会”是我国劳动关系研究领域最先出现的研究前沿,而“集体谈判”、“中小企业”等关键词也相继成为国内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见表6。

根据本文所选文献中关键词绘制的知识图谱可知,和谐社会(Burst=6.4588)是国内劳动关系研究中的研究前沿型关键词,如图3。2004年是国内和谐社会研究发展历程的关键年份。2004年9月19日,中国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6-2008年和谐社会在国内劳动关系研

究中达到高峰,说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国内学者在劳动关系研究领域的关注点也随之转向对和谐社会的研究。王瑾(2008)提出了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劳动关系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并建议通过协调机制解决相应的问题;肖利哲、张佳丽(2008)立足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劳动合同法》是用人单位促进共赢的劳动关系管理新模式;石美遐(2007)阐述了集体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二者的新模式;郑爱青(2007)强调了和谐社会视野下,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二者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调整的新思路;马子富(2006)、郭军(2006)都认为劳动关系的协调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适应。

表6 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前沿突现词表

图3 21世纪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热点演进图

图4 21世纪关于“集体谈判”的研究热点演进图

集体谈判(Burst=4.0674)和中小企业(Burst=1.0385)是国内劳动关系研究中的研究前沿型关键词。集体谈判(如图4)从2004年的出现时1篇,到2010和2011年达到3篇,再到2012峰值达到4篇;中小企业(如图5)从2012年的出现时1篇,到2013年达到4篇。这表明劳动关系研究的发展与集体谈判、中小企业研究相结合是近年来学者们提出的新方向。

图5 21世纪关于“中小企业”的研究热点演进图

七、结论

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劳动关系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的分析,可以探测国内劳动关系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遵照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众多学者参与下,国内劳动关系研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学术共同体,他们在劳动关系领域中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影响,为劳动关系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基础。未来,研究劳动关系的学者们将围绕“集体谈判”和“中小企业”等方面形成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值得关注。

1. 常凯、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第8期,第4-9页。

2. 常凯:《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第91-108页,第206页。

3. 程延园:《我国劳动争议的发展变化与劳动关系的调整》,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期,第57-61页。

4. 程延园:《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研究学派及其观点评述》,载《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第57-62页。

5. 董保华:《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辨》,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22-29页。

6. 冯彦君、张颖慧:《“劳动关系”判定标准的反思与重构》,载《当代法学》,2011年第6期,第92-98页。

7. 洪泸敏、章辉美:《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变迁》,载《企业管理》,2009年第3期,第8-15页。

8.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和热点演进的可视化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9. 吕国泉、李嘉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挑战与进路》,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13-18页。

10. 刘铁明、罗友花:《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综述》,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6期,第139-142页。

11. 乔健、郑桥、余敏、张原:《迈向“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政策取向》,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8-13页。

12. 孙祖芳:《调整劳动关系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载《社会科学》,2007第5期,第53-62页。

13. 姚先国、郭东杰:《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证分析》,载《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第97-107页。

14. 王瑾:《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劳动关系:冲突与协调》,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第22-27页。

15. 张丽华、孙彦玲:《对国内外劳动关系评价的评论和思考》,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11期,第90-94页,第106页。

16. Chang Kai, The Col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Government's Labor Polic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 3: 82-99.

17. Chen C.Cite 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 3) : 359- 377.

18. Eli Friedman;SaroshKuruvilla, Experiment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s labor relations. Human Relations, 2015, 68(2):181-195.

19. Price D: Networks of Scientifc Papers. Science,1965,( 16).

20. XJ Jin,YU Jin-Jin,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Economy on The Management and Labor Relation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1, 2(1):114-118.

■ 责编/ 孟泉 Tel: 010-88383907 E-mail: mengquan1982@gmail.com

Visual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Labor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

Song Shijun, Gu Xuan and Meng Linl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 basic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scientometrics, bibliometrics, Chinese of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use the Citespace software knowledge map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CSSCI) database provided in the journal literature since twenty-frst Century, the use of the word frequency of co-occurrence, citation analysis,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authors probe important domestic labor relations authority and journals, knowledge base, research focus and research fronti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domestic labor relations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Labor Relations; Knowledge Basic; Research Hotspots; Frontiers of Research

宋世俊,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硕士在读。电子邮箱:songshijun@ swufe.edu.cn。

顾绚,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电子邮箱:guxuan@swufe.edu.cn。

孟琳琳,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电子邮箱:mengll@ swufe.edu.cn。

本文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政策创新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WLWH16-35、 WLWH16-41),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教学发展协同建设项目(2016-js-018),西南财经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资助。

猜你喜欢
劳动期刊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热爱劳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