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强势”改造绿城公司治理

2016-03-03 21:53严学锋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交联席绿城

严学锋

在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2015年中期业绩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交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绿城中国董事会联席主席朱碧新表示,中交集团入股绿城中国并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是战略性决策,这半年中交给绿城带来了很大变化,使绿城在治理规范性和效率方面得到很大提升。中交集团(中国交建的控股股东)是国有独资中央企业,绿城是宋卫平创立、长期控股的港交所上市公司。2014年12月中交集团入股绿城,其后“强势”介入、改造绿城的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各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关键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先后出台。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背景下,国企成为民企大股东的案例可能会越来越多,国企作为大股东如何合理、有效改造民企的公司治理成为重大课题。公司治理无统一、完美的模式,而中交集团对绿城公司治理的强势改造,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价值的样本。

央企接班民企创始人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大省,总部位于杭州的房地产公司绿城长期以来是民企:宋卫平1995年创建、长期为控股股东、任职董事长;寿柏年1998年加入绿城,成为第二大股东、董事兼行政总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绿城长期由创始人主导,其后加入的核心高管寿柏年成为创始人的合伙人。

2 0 0 6年,绿城在港交所IPO,股份得以分散、国际化,公司治理方面更规范、透明,宋卫平仍为控股股东。

股权方面的重大变化发生在2012年:大型港资民营上市公司九龙仓入股,绿城的前三大股东持股情况是宋卫平25.45%、九龙仓24.6%、寿柏年18.09%,股权相对制衡。

在企业发展压力不小的背景下,2014年5月,大型民企融创中国宣布收购绿城24.313%的股份,宋卫平成为第三大股东;12月,收购协议终止。

巨变发生在2014年12月:中交集团以约60.15亿港币,收购宋卫平、寿柏年等合共24.288%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中交集团和九龙仓并列绿城第一大股东,宋卫平持股降为10.46%,是第三大股东。其后,中交集团向绿城派驻了董事、高管,随后通过增持成为第一大股东,央企成为民企“接班人”。

绿城已是大型企业:2014年营业收入320.49亿元,净利润32.1亿元。这个净利润总额超过绝大多数国企和部分央企。

强势改造公司治理

在2014年12月中交集团入股绿城的仪式上,针对外界对央企强势介入的担忧,中交集团董事长刘起涛强调,会尊重,不会改朝换代和推倒重来。中交集团总经济师、中国交建董秘刘文生(现兼任绿城非执行董事)称,“中交集团进入绿城以后,除了履行大股东的义务之外,我们重点将从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造。我们要改造其董事会,要有更多投票权,保证大股东在里面能行使决策权。我们强势进入绿城管理层,就是要改造其管理架构,包括内控、业务发展战略等。”——刘文生提及的词是“强势”。整体来看,中交集团强势改造了绿城的公司治理,特别是股权结构、董事会层面。

首先,中交集团并没有满足成为绿城的并列第一大股东。2014年12月,中交集团、九龙仓的股权均为24.288%。2015年5月,中交集团以每股11.46港元增持1亿股绿城,从而持股28.912%,成为第一大股东。2015年8月,九龙仓增持绿城54.45万股,持股升为25%,居第二大股东。

第二,中交集团加大了对绿城的董事派驻(从而在董事席位上占优,董事会构成大变),引发二股东九龙仓代表的不满。中交集团首先获得了董事会联席主席位置:入股后,绿城设立董事会联席主席,来自中国交建的朱碧新获任联席主席,宋卫平由董事会主席改任联席主席。在中国,董事长或董事会主席往往被视为“一把手”,设立联席董事长,是对董事长的“分权制衡”。而且,这种更换第一大股东后设置联席董事长的安排,很可能是过渡期的一种做法,即给原董事长退出、退休以“过渡”。

同时,绿城的几位管理层辞任董事,包括郭佳峰、罗钊明。第二大股东九龙仓的董事辞职。绿城2015年7月6日公告,周安桥、徐耀祥(两人均为九龙仓的代表)辞去绿城非执行董事席位。在他们辞任前共计13位董事中,委任共计5位中交代表进入董事会——在第一大股东中交集团、第二大股东九龙仓持股比例相差仅3个百分比的情况下,中交集团在13个董事席位中占5个,远超九龙仓。按持股比例委派董事人数(例如,假定董事会人数共9人,持股10%左右委派1名董事,持股30%委派3名董事)是市场通行的公司治理做法,非法律规定,一般而言可视为股东之间和谐相处的体现。董事席位比例超出乃至大大超出持股比例,可谓强势的体现。

这样一来,第二大股东没有了董事席位;第一大股东,有董事会联席主席,在6个执行董事中占一半,其余3个执行董事为创始人宋卫平、重要股东寿柏年、总裁曹舟南(职业经理人);董事会11人中,第一大股东占5人,接近一半,而其持股比例不足三成。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最高决策机构。绿城这样的董事会构成,无疑彰显了中交集团的强势。

退出绿城董事会后,九龙仓发文称“2012年九龙仓接受邀请,拔刀相助绿城,原因有三:即宋卫平(主席)、宋卫平及宋卫平,在这近千日里,九龙仓一直支持宋卫平的每一个决定。九龙仓绝无控制、全购绿城或其他野心。后绿城获中交集团入主,股东有所托付,九龙仓的历史任务至此已经完成。”彼时绿城的前三大股东持股情况是宋卫平25.45%、九龙仓24.6%、寿柏年18.09%。即,宋卫平所持股权变为只是略高于九龙仓,仍为董事长。成第二大股东后,九龙仓派驻了两名非执行董事:显得不“强势”。退出后,绿城不再是九龙仓的联营公司,合营公司盈利减少以及绿城的投资重新分类为金融投资,导致九龙仓2015年上半年的发展物业核心盈利下跌。而中交集团的强势,与其定位为绿城的战略投资者有关。中国交建副总裁、绿城董事会联席主席朱碧新称,入股绿城是中交的战略性安排,而不是机会主义,收购绿城对进一步完善中交产业链,全面落实中交集团战略有重要意义,“这半年,中交给绿城带来了很大变化,使绿城在治理规范性和效率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另外,困扰绿城20年的资金和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存在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绿城的境外资金成本也已经从9%左右下降至5.875%”。意即,对绿城的公司治理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不看广告看疗效

强势改造公司治理也体现在对创始人的安排。在2014年12月中交入股绿城的仪式上,宋卫平表示,“我确实比较强势,强势乃至于一言堂……我越来越清楚一言堂的时代本来就应该被放弃掉,我更多去扮演一个更合适的角色,以我的阅历我多提一点参考意见,我相信对于这一点我是一流的,不用担心,该坚持的我肯定会坚持,该商量的我一定会商量,该服从的也一定会服从,这是肯定的……那么一言堂或者说暴君,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中交集团总经济师刘文生称,“绿城是一个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有着很鲜明的宋卫平特色,这种文化有着有利的地方,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对其进行改造。”首先,宋卫平从第一大股东变为第三大股东(股权是公司治理的硬实力),话语权大降;其次,宋卫平的职位从董事长“降”为联席董事长,作为高层的权力大降;第三,绿城的一些重要活动,更多由联席主席朱碧新领衔出席,宋卫平缺席。

类似的还有:创始人马化腾起初是腾讯的第一大股东。数年后,南非Naspers公司成为腾讯的控股股东至今,一直只派驻非执行董事(2个),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第一大股东的三分之一左右)马化腾一直任董事长兼CEO。腾讯成为58同城的第一大股东后,只派出一个非执行董事,创始人姚劲波依然任职董事长兼CEO。2000年后央企华润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只派出非执行董事,董事长王石、总裁郁亮等职业经理人大权在握。截至目前来看,上述公司治理改造效果不错,非常得益于让企业家作用得以很好地发挥——这是公司治理的一大核心使命。显然,成为第一大股东后,相比中交集团这种对绿城公司治理的改造很强势,Naspers公司、腾讯、华润对企业治理的改造相对“弱势”。需要指出的是,强势的同时需合规,把握好“度”,俗话说过犹不及;弱势同样需有度,否则国资流失的风险较大。无论强势、弱势都需本着优化公司治理、企业发展可持续、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公司治理做法之间不能简单地比较高下、优劣。有句著名的广告词是,不看广告看疗效。中交集团对绿城的公司治理改造是否合理,需成效来检验,这有待时日。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企业家对企业的治理、发展至关重要,对国企来说更是非常稀缺。在云南红酒业集团董事长武克钢看来:“我们国营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企业家。我非常同情那些自认为是企业家的国营企业的人,其实他们不是企业家。为什么?他们是事业家,他们的命运跟企业是分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家同样是关键资源。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包括现在的绿城,如何用好企业家(包括创始人),无疑是相关方极其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命题。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国企作为大股东如何合理改造民企的公司治理?需积极探索,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中交联席绿城
中交地产作妖
宋卫平离场 绿城“换芯”焦虑
重剑无锋·志向高远
“终破千亿,实现夙愿”的绿城中国
小小书画廊
王兴张涛双头掌权